區塊鏈熱潮已來 誰才是真正的弄潮兒?

↑ 點擊上方“一見區塊鏈”關注我們。百聞不如一見!

2018年時已過半,在今年的區塊鏈熱潮中,國內各家科技巨頭均已粉墨登場,開始在這個新興領域裡搶佔高地。但在具體佈局細節上,幾大巨頭又各有不同,從中亦可窺見它們各自對區塊鏈的重視程度和期許方向。

其中一大規律是,多家巨頭的佈局涉及區塊鏈競爭的主戰場——主鏈領域。以蜂巢財經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底層開放平臺研究報告》為參照,各家區塊鏈性能體現出明顯的區分和高下:

区块链热潮已来 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

騰訊、華為、迅雷、京東,實際上都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開放平臺,本質上可以視為一個底層主鏈,屬於區塊鏈行業的基礎設施。但這些巨頭們的區塊鏈開放平臺,要麼應用領域侷限,比如京東的只適用於供應鏈溯源,騰訊和華為區塊鏈又更偏向底層基礎設施,類似雲服務;要麼就是不具備獨立自主技術,例如華為的開放平臺,是與Hyperledger(超級賬本)項目合作。

迅雷:主鏈領跑者

在眾多巨頭中,只有迅雷真正發佈了一條完整的、自主研發的、同時適用於企業和開發者的主鏈,即4月份推出的迅雷鏈,而且在性能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從上圖就能看出,迅雷鏈在TPS、出塊速度、共識機制、一致性等多個核心指標上都遙遙領先另外幾家巨頭的區塊鏈技術。甚至放眼全球範圍內,迅雷鏈的性能都屬於一流水平,多家媒體將其作為中國主鏈代表,與以太坊、EOS並列為全球三大主鏈。

在應用層面,迅雷鏈的動作也更加迅速。不同於其它巨頭僅瞄準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少數領域,迅雷鏈的應用層向全行業,特別是實體經濟開放。

為此迅雷舉辦了全球區塊鏈應用大賽,並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措施,投入鉅額獎金來鼓勵優秀應用產品。總體感覺上,其它互聯網巨頭都還是帶有一定的試水心態,而迅雷已經all in,早早躋身領跑陣營。

華為:區塊鏈手機

華為也在推出自己的區塊鏈開放平臺,2018年3月22日,華為宣佈打造區塊鏈開放平臺,使用的是Linux基金會2015年創建的Hyperledger開源區塊鏈操作技術。華為的區塊鏈服務專注於智能合同開發,“是面向企業和開發者的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服務”,其官方描述是“可以幫助企業和開發人員在華為雲上快速、低成本的創建、部署和管理區塊鏈應用。”

此外,據彭博社消息,華為正在考慮開發一款能夠運行區塊鏈應用的手機,正在談判試圖獲取Sirin Labs操作系統的許可,以便與Alphabet Inc.的安卓系統一起運行區塊鏈應用程序。

騰訊:繼續做連接器

騰訊在區塊鏈的戰略,延續其在互聯網中做“連接器”的思路。2017年4月,騰訊發佈了《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同時,騰訊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也於官網正式發佈。騰訊區塊鏈平臺

“TrustSQL”,旨在以區塊鏈為基礎設施構建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可將其視為一個底層基礎鏈,服務範圍覆蓋數字資產、鑑證證明、共享賬本以及分享經濟。

同年12月,廣東有貝、騰訊、華夏銀行舉行戰略合作發佈會,發佈以騰訊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星貝雲鏈”。今年4月,騰訊更是發佈了它的第一款區塊鏈遊戲《捉妖大作戰》,其中嵌入了騰訊區塊鏈底層技術,打造了一個遊戲內生的養寵小遊戲。

阿里:金融和供應鏈溯源

阿里在區塊鏈上的佈局,主要還是集中在老本行電商領域,以及伴生的消費金融這塊。2016年雲棲大會上,阿里就與易誠互動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積分商城——雲優商城,為銀行提供基於區塊鏈的積分及分期場景,同期還推出名為“法鏈”的產品,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郵箱存證產品,2017年初,阿里還與普華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

至於螞蟻金服,早在2016年7月就早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同時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宣佈開放區塊鏈技術,支持進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

此外在一些潛力領域,阿里也在積極嘗試區塊鏈業務。2017年8月,阿里健康與江蘇常州市合作我國首個基於醫療場景的區塊鏈應用“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

不過阿里也在區塊鏈鬧出過一些小風波。今年3月份阿里推出新版“麻吉寶”,稱使用區塊鏈技術分配積分,一時引發刷屏,短短兩天內註冊數逼近千萬。媒體也紛紛以《阿里入局區塊鏈》之類的標題報道,但很快阿里宣佈麻吉寶下線,並稱其“只是一個測試,與區塊鏈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