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加快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呼和浩特日報訊 “還是第一次來大青山步道,被驚豔到了!”薩日娜很少和朋友郊遊,站在山頂的制高點,看著滿山的綠色,眼裡滿是驚喜,“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大青山,快來拍照。”薩日娜拿起相機招呼小夥伴們。

大青山的變化只是我市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的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市緊緊圍繞林業生態建設佈局,在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森林撫育、退化林分修復)等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同時,大力推進清水河縣百萬畝扶貧林果基地建設、和林縣3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和大青山前坡生態治理工程、沿黃生態走廊建設工程等地方生態修復工程,我市的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步入了快車道。

呼和浩特加快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2011年啟動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全面完成人工造林22.8萬畝、封山育林66.5萬畝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全面落實963.34萬畝公益林管護責任,實施好416.74萬畝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2011年啟動實施中央財政森林撫育項目,已完成森林撫育任務17.8萬畝;2013年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啟動實施,已完成人工造林25.3萬畝,封山育林18.4萬畝;2015年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自治區下達我市5年內完成控制面積30萬畝,其中武川縣20萬畝、和林縣5萬畝、清水河縣5萬畝,目前已完成12萬畝;2016年啟動造林補貼低效林改造項目,已完成低效林改造3萬畝;2017年啟動大青山前坡生態治理工程,項目東起呼市與烏蘭察布市邊界,西與包頭市相連,南到G6高速及110國道新線,北至大青山南坡第一山脊線,東西全長120公里,南北平均寬3.3公里,區域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

清水河縣百萬畝扶貧林果基地建設項目和陰山綠化工程也在這年啟動。今年和林縣30萬畝林果基地建設和沿黃生態走廊建設工程啟動,沿黃生態走廊建設工程以保護和改善母親河及周邊環境為目標,在黃河兩岸,沿河道各向兩岸延伸5公里範圍內,河的兩岸縱深小流域範圍進行建設。

呼和浩特加快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為了進一步落實“十三五”造林綠化工作,我市相繼編制了各類造林綠化規劃和實施方案,如《呼包鄂協同發展生態綠化實施方案(2017-2020年)》《呼和浩特市種植林果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呼和浩特市造林綠化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等,為生態建設長效發展提供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