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心對人卻總是不討好?

靜兒54160171335

題主您好,從這個問題中能感覺到你有一種委屈情緒,你會感覺自己在關係中真誠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得到傷害,也會有一種憤怒,憑什麼我真心對人卻總是不討好。這裡我們要來先說說真心,什麼是真心?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在每個人世界裡,對真心也會有不同的詮釋。在有些人的眼裡,真心就是沒有虛假和偽裝,不怨恨,不自私,心甘情願付出,不要回報,無條件地愛護一個人,就叫真心。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這是要求別人無條件愛自己,自己完全是一個被照顧者身份,這也是每個人嬰兒期的幻想。還有一種對真心理解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給對方,比如自己非常喜歡吃蘋果,就強行讓對方吃你的蘋果,但對方並不喜歡吃蘋果,而是喜歡吃香蕉,當你把代表著你的真心的蘋果給對方時,對方並不接受,你就會產生為什麼我真心對人,卻總是不討好。很想知道你對真心的理解具體指什麼,你和別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有這種受傷的感覺。

你的真心是不是對方需要的,這很關鍵,我們經常會理想當然地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並不真正瞭解對方到底需要什麼,對方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在關係中是不是有討好的模式,如果有這個模式,在關係之初就是決定了你們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就很容易出現真心對人卻不討好的結局。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菊紅

暖心理

今天有書君來跟朋友們聊一聊一個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真心對人好卻總是不討好?”提到這個話題,用我們生活中的諺語來形容就是“好心當成驢肝肺”,又或者說是我們常說的“費力不討好”。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有書君說說自己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首先一點是,在人和人的最初認識時,如果其中一個人是帶有目的性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功利性太強。那就是說明被接近對象一定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


這樣一來就會使被接近者心理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當然也許有個別特例是覺得無所謂的,因為畢竟不會影響到被接近者的自身利益嘛。但是有些人不是這麼想的,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對有目的性的人很排斥的,雖說你接近他有目的,但你也會真心付出,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但被接近對象還是會對這樣帶有目的性的人近而遠之。這就是既真心又不討好的原因之一。



那麼說完這之一,有書君再來和大家說說這原因之二,那就是這個付出真心的人有些過度了,觸碰到了別人的底線,這同時也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也就不會把你的好心、真心放在心上。


在這兒給大家舉個很典型的例子,藝人鹿晗在2017年的10月28號,微博公佈了他和關曉彤的戀情,可誰知消息一經公佈,就引起軒然大波,鹿晗的粉絲們紛紛跑到關曉彤的微博上開罵,更有甚者出現自殺現象。這就是付出的真心、好心過度了。總所周知藝人做為公眾人物,粉絲當然是多多益善,但當粉絲的也要清楚,雖然是公眾人物,也有自己的私生活,你喜歡他,不等於他就是你的。把握好度的問題至關重要,有書君個人倒是覺得如果我們遵循愛屋及烏的道理,效果應該會更好吧!



這原因之三呢?!就是你的真心、好心是從你自己的觀點出發的,並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例如你很喜歡吃米飯,每天除了早點,其它兩頓飯你的主食都是米飯,天天頓頓如此。可是突然有一天你交了一個對誰都很好心的朋友,他突然告訴你要儘量少吃米飯,多吃麵食。原因是他覺得麵食比米好消化,於是他磨破嘴皮子對你進行勸說,希望你每餐飯儘量要以麵食為主食。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別人獨立性的表現,套用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有一種消化不良叫別人覺得你會消化不良”,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時,對方越真心,你就跑的越快。所以真心對一個人好不僅僅是發自內心,不求回報,還要尊重別人的獨立性和底線。就是對人好得悠著點。



其實呀,說到對別人好這個事呢!有書君個人覺得大傢伙還需要明白幾個問題:

第一個需要明白的就是人的本性就是,在你對別人好的同時,別人不一定會用真心對你。雖說我們每一個人在呱呱墜地時都是有著同樣單純善良的心,但隨著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隨之表現出來的每一個人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你在付出的同時,並不一定都每個人會有回報,在這個時候就還要學會適應和麵對這些人,千萬不可把物質看的太重。需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這個道理。

第二個需要明白的是自己要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有所瞭解,別人可以做到迎來送往,但不代表你也可做得到,所以不要勉強自己,因為勉強往往會讓人感覺很尷尬,也會讓自己很不開心。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擇一種既能適應自己,又可以被別人接受的交往方式,來進行自己的為人處世。



第三個需要明白的就是要有自我檢討態度,不要任何事情都給自己找藉口,如果一個人針對你,也許是他的有問題,但要是一群人都針對你,那一定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所以一旦出現了這樣的狀況,那就要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想想要怎樣去改變了。不能還一味的想著是別人有過錯。


第四個需要明白的是要多和內心開朗的人交朋友,這樣的人會在潛移默化中對你自己產生影響,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自己內心中的陰暗面也會變得少了,同時自己也就更開心快樂了。

有書君的一些拙見,今天就分享這麼多了,僅供朋友們參考,還要多提建議噢!


有書快看

——《惡意》東野圭吾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生活中,有沒有你以真誠相待,對方回應的卻是猜忌,你以善良相待,對方回應的卻是怨恨的時候?

有的。

幾天前,我的讀者給我留言說:“我真誠待人往往得不到真誠以待,不知道是我太單純幼稚,還是我搞不懂這世界的複雜?”

同樣也是幾個月前,保姆縱火殺人的悲劇讓聞者無不悲愴憤怒,為無辜喪命的善良的女主人和三個可愛的孩子悲傷,也對受人恩惠卻對恩人下毒手的保姆充滿憤怒。

為什麼?這兩件事讓我想起了東野圭吾的那本書——《惡意》。


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心,來“想象”周圍的世界

你的真誠換不到別人的真誠,你的善良換不到別人的善良。

在《惡意》裡,野野口和日高從小就是同學,日高才華橫溢、出身優渥,有著可貴的品質,他對家境不如自己的野野口沒有絲毫嫌棄或者距離感,總是不遺餘力地幫助野野口,他也這樣對待他所遇到的所有人,真誠、熱情、陽光、以德報怨。

而野野口,他沒有日高的家境也沒有他的才華,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日高那樣的人格,即使他的工作也是這位朋友努力為他聯繫,朋友知道他見不得光的秘密也沒有拆穿他,但野野口卻在內心極度憎恨這位朋友。

他恨朋友寫出了世人矚目的作品而他的能力就只能做兒童雜誌的工作;他恨朋友年少時面對惡勢力就能挺身而出,而自己只能膽小地縮在一邊;他恨朋友總是對他這麼善良而他自己卻沒有半點善意——野野口把所有對朋友的嫉妒和對自己的恨都一併化成毀滅的力量。

他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陰謀,從殺死朋友開始,到一步步讓外界以為是朋友剽竊了他的作品,他的不只是要奪走日高的生命,還要毀掉日高充滿了正義和愛的人生,讓人們誤以為日高是個品質惡劣的壞蛋。

日高的滿腔善意,得到的回報卻是野野口惡意的回報。


這是一個讓我們充滿了寒意的故事。

人的內心的複雜程度,很多時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當你問,為什麼我真誠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真誠的回應,為什麼我對他那麼好,有時卻能感受到對方對我隱隱的敵意?

那我想你有必要認識一下,嫉妒這種情感。

嫉妒是人們內心常常都會體驗到的情感,它非常普遍。


如果你說我從未嫉妒過誰,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很多時候因為嫉妒會讓我們體驗到強烈的羞恥,並且外露的嫉妒也會給社交帶來很大的障礙。

所以很多人不會把嫉妒表達出來,也有很多人根本體會不到自己潛意識湧起的嫉妒的情緒,就用防禦機制把它改頭換面了。

嫉妒是什麼?嫉妒Envy的詞源是拉丁語invidia ,來自動詞“invidere”,這個動詞的意思就是“有敵意地看著”。

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

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

當你看到了嫉妒的含義,你也許能夠體會發生在《惡意》裡面的那個故事,儘管極端得難以想象,卻存在著一些奇妙的合理性。

每個人心裡都有光明和黑暗,光明和黑暗如何轉化,要看我們的人格具有怎樣的轉化功能,有多大的轉化力量。

野野口最終徹底走向了黑暗,化成了魔。

很多人,時不時也會釋放嫉妒的情感來攻擊一下別人,這個時候,被攻擊的人往往會覺得莫名其妙或者受傷——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你卻不能以同樣的好來回應我,我招你惹你了?

而實際上,對於那些人格本身就比較狹隘陰暗,或者某些邊緣人格障礙以及人格特別弱小無法用“自我”來整合“本我”中那些本能的糟糕情緒感受的人來說,有時你的這種好、這種真誠、這種善意和寬容就是“招惹”——

因為你的好反襯了他的不好,你的真誠反襯了他的不敢真誠,你的善意寬容反襯了他的自私狹隘,他對於你擁有的這些他做不到無法擁有的可貴品質而感到嫉妒(屈辱)。

他看到你擁有這些優秀也擁有幫助他人的能力,而自己什麼都沒有。

你讓他的卑微無處躲藏。

無論是什麼人,每天都會運用很多次不同的心理防禦機制,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比如經過了“合理化”的防禦,即使是壞人,也不會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自己是個壞人。他會覺得他做一切都是對的,即使是錯的,也有其背後不得不的苦衷。

被扯破了防禦,會讓人感到憤怒,會激起人巨大的敵意。

當你真誠地、善良地、不計回報地去對待一個人格有問題的人時,你的真誠善良照出了他的卑微,扯破了他編織的防禦。

在你的映照下,他發現原來世界還真的有這麼好的人,於是過去給自己編的“所有人都很壞都很自私所以我也可以冷血一點”的“合理化”理由碎裂了,你讓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其實確實是一個並不真誠也不溫暖的人。

在這個時刻他不得不去面對真實的自己——而他一直不能接納這個真實的自己,於是他對這個逼他看到真實自我的你,產生了巨大的敵意。

日高的一切都讓野野口嫉妒,這種屈辱感,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感情,與此同時,日高無可挑剔的高尚品質的現實存在,撕破了野野口為自己構建的世界,他建立的防禦崩塌了,在日高面前,他覺得自己就是個LOSER,這令野野口無比憤恨,並最終瘋狂。

在《惡意》裡,東野圭吾寫了這樣一句話: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但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強烈的嫉妒還是防禦體系的被摧毀,都會激發人巨大的恨意。

恨意是有其源頭的,而人性,也的確是複雜的。


第一心理沫大俠

為什麼真心對人卻總不討好?
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你認為的“真心”和“好”,也許別人並不認為是好。

換位思考一下:

你在大城市的外企找到一個月入過萬的工作,但是你的父母認為不穩定,非託人走關係,把你塞進老家的某事業單位,還沒有編制,每個月工資只有三四千,你會不會覺得難受?
你的朋友認為直言不諱,有什麼話直說才是一個朋友的真心,所以他經常大庭廣眾之下,說你“太胖”、“太笨”、“什麼都做不好”等等,你會不會覺得難堪?

你想要度過一個浪漫的情人節,想要一朵玫瑰花,是你的愛人認為,踏踏實實過日子才是好,所以他拉著你照常回家做飯,只是送了你一朵菜花,你會不會覺得難過?

父母真心認為老家的工作更穩定;
朋友真心認為直接指出你的問題是真朋友;
愛人真心認為情人節送菜花才是真心過日子的;

但是被這樣對待的你,開心嗎?

另一原因是太多付出,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

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描繪說:“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一個平等的關係想要和諧又長久,一定要同時有豐富的付出和接受。
比如在夫妻關係中:
妻子付出許多,丈夫接受;
丈夫付出更多,妻子欣然接受,然後下一輪再進行付出……

這樣付出和接受循環起來,雙方的關係才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若是妻子只付出不接受,在外人看來,這個妻子無可挑剔,簡直完美。

但是作為關係中的另一方,作為她的丈夫,則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會壓力很大,會經常產生內疚的感覺,甚至會產生逃離的想法。

如果你覺得你真心對人,對方卻想逃離。
請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只付出不接受,追求自己心理舒服,把內疚感轉移到對方身上?
我是心理達人逯曉風,期待和你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歡迎點贊、關注和評論!(⊙v⊙)

逯曉風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你的問題可能就是答案。當你想討好一個人時,討好的背後是什麼?如果是索取,那就不怪那個被討好的人不領情了。

一般來說,真心對人總是不討好的有如下兩種情況:


第一,功利性太強。

如果你懷著一種功利的目的想要接近一個人、討好一個人,你可能是看中了他手裡的資源,你想用你所謂的“真心”來討好他,換取他的資源,這是一種交換。

然而,誰都不傻,如果你手裡沒有等價的資源,你越真心,他躲得越遠。

第二,你可能混淆了邊界,你的過度侵入讓他覺得不舒服。

鹿晗在微博上介紹女朋友,就有女粉為此自殺,還有女粉跑到關曉彤的微博上開罵。這就是過度侵入,你對鹿晗好,你不應該妄想將他佔為己有,他處女朋友你都要管,這就是越界。

真正對一個人好,首先要尊重對方的獨立性,不能過度入侵。

第三,你的真心只是你自己的事,沒有從對方的角度出發。

你以為蘋果好吃,可是他不喜歡,他就喜歡梨。可是你非要給他蘋果,還磨破了嘴皮告訴他梨不好吃、吃梨的種種壞處。這也是不尊重別人的獨立性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你越真心,對方也跑得越快。

真心對一個人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他、愛他、不求回報,而且還要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邊界。

如果你能做到,才算真心,無須討好,對方也會喜歡你,也會對你好。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這或許涉及到一條待人處事的法則,人們究竟是需要別人真心實意的待己,還是需要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期待?很多人說,這兩者都需要啊,而且這兩者並不衝突啊。真的不會有衝突嗎?其實是一定會有衝突的。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每個人的內心是渴望被尊重、被接納、被認可並被讚賞的。假設今天你有一個朋友精心打扮過一番,來和你碰面……當TA需要你對其打扮進行評價的時候,你或許完全不喜歡TA這一型的,如果你要說出真實的評論,你是真心待人了,但是效果並不好。因為你感受到對方是為了來和你碰面才精心打扮了一番,你也會感謝TA的這份用心。所以,我們大部分時候待人處事,是將心比心,是先給予對方尊重,並期待自己也能獲得尊重。所以,當TA需要你評價其打扮時,你或許可以先表達出對TA審美觀的一份尊重,你尊重TA的想法和選擇,這種尊重也是真心的,並不只是一種偽善的禮貌。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其實對方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需要進一步,你可以表達出你對這一形象打造的不認可,那自然就不會有什麼溢美之詞。當然,你也可以因為明白了對方的期待,人總是喜歡受到關注和表揚的,而去付諸實施。那顯然選擇溢美之詞的自然更受對方歡喜,由此可見,真心待人未必很討好,但是真心待人者總是不被善待,也有問題。

這就要看“說真話的藝術”呢,有一說一是一種誠實;尊重他人也是一種真誠;大白話是一種說真話;帶著一份尊重心對話也是一種說真話……所以真心待人,確實不需要有意討好,並且如果表達出了對他人的一份尊重也是完全可以被善待的。


鵜鶘心理

我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了,說來簡單,卻是最困難的。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這就是人性……

我能告訴你的,就是你要想別人對你好,首先要正視的問題:

①你必須明白,人性就是你對別人好,別人不一定會用真心對你。所以你要學會適應,面對哪些人,不要太看重物質,只要他真心對你,你可以真心相對,反而那些視你如無一物的人,你不用諂媚,須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應付就好。

②你要看清楚自己是什麼性格,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也許別人能做到的迎尚往來,你不能做到,就不要勉強,因為最終鬱鬱寡歡的還是自己,除非自己有很大的決心做改變,不然千萬不要勉強,勉強的臉通常讓人感覺很尷尬的。損失還是自己。所以你可以靜下來,想想自己的性格,選擇一個首先自己能適應,其次別人能接受的交往方式。

③時常檢討自己,如果一個人針對你,那可能只是他的問題,如果一群人只針對你,那大部分是你的問題了。凡事不要給自己找藉口,自己有問題就須正視,然後改變,不要試圖說服自己不改變也沒事,那只是自欺欺人。

④豁達能讓人快樂,因為沒有人不喜歡心胸寬廣的人,你接受別人的缺點了,別人接受你的尺度才會變大。真心接受別人,學會誇獎他人,學會看到別人的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不要試圖去討好任何人,除非是長輩,不然同級不需要你去討好。一個喜歡別人討好的人,本來就是缺陷的。你要豁達大度的話,根本不需要討好,就能容納。

⑤多交一些陽光開朗的朋友,這才是你應該真心‘討好’的人。內心陽光的人,會潛意識的影響你的性格,只有自己內心陰暗面變少了,才會開心了,自己快樂了,過得好了,就不存在討好,過得不好才需要討好別人。

⑥須把同事,朋友,愛人,親人分開看,所以人都是不一樣的,本質看就是利益關係,有些人有利益就會對你好,這時你也是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去討好好,討好不成功了,也不必傷心,因為你們兩個都是‘心思不純’,要是傷心了,就是你小氣。你沒有付出真心,內心卻想著別人因為你的虛假做出反應,那是不可能的。

………………………………建議以上幾點,這是個人建議,如果你覺得對了可以參考,要是說錯了也不必放心上,這只是我個人觀點!


神之夭夭

即便是真心,對別人有期待、有心去討好別人,在意別人的態度,就自然會失望。

問題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的心態。因為期待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回報,都會讓自己失望。而這種失望帶給自己很多煩惱、嗔恨、不滿,卻帶不來任何回報。所謂“求而不得”。

其實快樂很簡單,任何付出都不期待回報,就自然沒有煩惱了。比如做義工,明明知道義工是沒有回報的、純付出的,所以沒有任何回報還快樂滿滿。而不求回報的時候,回報卻不期而至。所謂“不求而得”。

用健康向上的義工心態面對一切人事物,面對同學、同事,人生會大不同。該升職的時候,自然會升職;該發財的時候,自然會發財。你該有的一點不會少。越去追逐、索取的東西,越是讓你失望。

信不信由你。


境由心定1015991

人字很簡單,但人性太複雜;寫人字只需一撇一捺,但做人即便做一生也不見得做的明白。

黑格爾曾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真心對誰好因為什麼?那個誰,究竟是你追求的戀愛對象?還是普通朋友?如果是你看上人家了,而人家沒看上你,憑什麼要討好你。如果是普通朋友,你即便真心待人,可對方並沒有把你當作朋友,又憑啥領你的情。換言之,一個你內心討厭的人天天黏糊你,你將作何感想呢?!

其實,人就是這樣一種既想不明白,又做不明白的動物。你真心待人,那人倘若跟你脾性相投,朋友自然易交;否則,那個人會迷惑不解,為什麼呢?圖什麼呢?但你只想得到回報,對不起,沒有人願與你長處。


流年逝水148633009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是不是我們的方法不妥當。有時候,我們出於好心去幫助別人,卻由於方法不當而遭打拒絕。人在困難的時候,自尊心和防備心理會更強,你的不當方式可能會引起她的誤會,反而以為你想看她笑話。這種事情,在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

二、你選擇的時間或者地點不對。這種情形也是經常發生的,不論在公司,還是在其他地點,都可能發生時間、地點不對而產生誤會。比如你在公司你因私事和他理論,他會認為你不分地點,不是想幫他,而是想出他的洋相。導致你真心幫人,卻被誤解。

三、你選擇的場景和時機不對。比如說某人在眾人面前說錯了一句話,大家都沒覺得,而你卻真心的糾正了他。你想他會怎麼看你。他會覺得你讓他沒面子,他倒不以為你是真心糾正他。

以上,不知道是不是切合你的實際情況,還望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