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前,身體會出現哪些明顯信號?

美大康兮

我本人作為一位從事內分泌代謝病臨床診療工作的醫生,同時也是一名曾經的痛風患者,我想對此話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因為我本人不愛好運動,體型有點肥胖,同時也是眾所周知的原因,天然對吃比較感興趣,所以血液指標方面的代謝系列都是不怎麼合格,一直有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症等。

原來我對痛風也一直不以為意,因為畢竟在高尿酸血癥的人群中大約只有10%會出現痛風,90%的高尿酸患者也就是僅僅停留於高尿酸而已,我想自己不會這麼運氣不好,中頭彩會痛風吧,所以頭腦當中對於痛風一直毫無概念,只知道痛風發作就是關節痛而已。

終於,在兩年前的一個工作日的下午,痛風悄悄地開始侵犯我的身體。

記得那是週二的下午,經過了一上午的門診和中午的午休後,下午正準備起來去病房查房,就覺得這時候我的右腳行動好像有點不利索,走起路來似乎和鞋子卡得挺緊的,當時還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時候腦子裡一點痛風的警覺都沒有,就只是覺得大概是上午坐的久了腳大概腫了。

下午查完房還是覺得右腳不舒服,就坐下來脫了鞋脫了襪子專門看了一下,也沒有看到什麼紅腫的地方,用手專門按壓了幾處感到不同往常的地方,也並不覺得疼痛。

到了下班的時候,這時候距離下午剛開始覺得腳不對勁大概已經有4個多小時了吧,走起路來才覺得右腳第一足趾關節部位異常疼痛,而且不是那種骨折或外傷的疼痛,有種說不出來的疼痛,實在要形容的話就是那種“萬蟻噬骨”的感覺,基本每次足底接觸到地面抬起右腳後跟要往前邁步的時候,疼痛就會加劇。咬牙堅持著終於忍著疼痛乘公交回到家。

這時候再看我的腳,才發現疼痛部位皮膚髮紅只是輕度的,並不明顯,有點腫脹而已。這時候依然還沒有想到是痛風,想著大概是腳扭到了,家裡正好有扶他林乳膏,就在疼痛的皮膚表面抹了一點,這時候其實已經無法用力觸碰疼痛局部了,因為哪怕抹乳膏的這點點力量就會引發鑽骨般的疼痛。

到現在為止,我的痛風就再沒有發作過,因為自己吸取了疼痛的教訓,每天服用排尿酸藥物——苯溴馬隆,最近一次體檢血尿酸也才280μmmol/L。

總結一下我本人痛風發作的經歷,當然不否認酒精、火鍋、海鮮之類會引發痛風發作,但是我自己的痛風發作確實與此無關,我自己總結認為那次發作可能與前一天參加城市定向賽走路過多疲勞有關。


懶道人

痛風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發作時“痛痛痛……”,但除了發作時會痛,痛風來之前,也是會提供一些信號給我們,但由於各種外在原因,很多人忽視了。其實,我們瞭解了痛風的一些具體症狀,才能早發現防止出現痛風石、痛風腎等病變。

醫生總結:痛風發作前,一般都會出現這4個信號

1、關節出現輕微紅腫

2、下肢關節突發疼痛

在沒有任何外力傷害下,在睡覺、起床、酒後突然發生腳趾關節的劇烈疼痛就很可能是痛風的信號。且隨著疼痛的遷移散發,慢慢的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也會出現疼痛。所以萬不可忽視腳趾的一些疼痛。

3、後半夜被疼醒

如果在後半夜手指關節、腳趾關節、手臂以及膝關節、腕關節等地方出現劇烈疼痛,也需警惕痛風,因為痛風的發作時間往往在後半夜。

4、出現間隔發作期

痛風“來去如風”,疼痛過後一些症狀會慢慢消失,但隔一段時間又會發作,如果病情繼續加重,疼痛的發作頻率就會越來越高。

除此之外,如果已經在手、足、肘,以及外耳廓等地方,出現痛風結節,也就是“痛風石”,那就是痛風無疑了,因為這是痛風最重要標誌。

痛風來了怎麼辦?飲食上做好這“3多”可有效預防,痛風也不痛不癢

1、多用食物酵液降尿酸防痛風

預防痛風除了在飲食上控制高嘌呤類食物的攝入外,同時也可以增加降尿酸、防痛風食物的攝入,如利用傳統中藥食材菊苣、百合、葛根、梔子、玉米鬚、桑葉搭配發酵而成的菊苣梔子發酵飲品,在降低尿酸濃度、防治痛風上作用突出。

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選料,其中菊苣被稱為痛風的“剋星”,所含的菊苣多糖,對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癥均有降低作用 ,且作用持久穩定;其他原料則均有消腫利尿的作用。

二是6種中草藥食物科學搭配,可以更好地綜合調理機體代謝機制。

三是食療工藝,益生菌發酵工藝可以將食物中的藥用活性物質轉化為易於人體吸收的生物小分子,相對於傳統的蒸煮泡,人體吸收提升,調理效果更明星。

2、多主動飲水促進尿酸排洩

3、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多食用素食為主的鹼性的蔬菜、水果,可讓尿液PH值保持在6.6左右,此時幾乎所有的尿酸鹽都呈溶解狀態,利於排出。夏季可多吃西瓜、冬瓜等,有利尿作用,對痛風有效。

最後專家提醒,痛風一旦發生後就不能治癒,所以要注意預防,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檢查血尿酸濃度,每3個月一次,一旦發現血尿酸超過正常值,就要服用降尿酸藥物,只要控制了高尿酸血癥,痛風就不會發生。


漫天畫飛雪

痛風,已成為繼糖尿病之後第二大代謝性疾病,且隨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調整以及生活習慣的更改,發病率快速升高,年輕化趨勢也愈加明顯。痛風給人帶來的痛苦不僅僅是疼痛難忍那麼簡單,還會帶來痛風結石、痛風腎病,肢體殘疾等危害。

身體一旦出現這5種變化,痛風正在找來的路上,要高度警惕起來

1、關節紅腫疼痛

關節紅腫疼痛是痛風最明顯的表現,首發部位常是腳的大拇指,關節紅腫,灼熱發脹,甚至不能碰觸與活動。但幾天後或數週內會自動消失,和正常人無異。

2、尿酸值高於420

尿酸測定是診斷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痛風的最佳生化標誌,在正常飲食條件下,空腹尿酸水平男性及絕經後女性大於420umol/L,絕經前女性大於350umol/L則為高尿酸血癥。

3、尿路出現感染

尿酸升高時,尿路就會出現影響,如出現尿少、尿黃、尿痛等現象,如果出現尿結石徵兆,就會出現血尿的情況。

4、出現蛋白尿

如果尿酸鹽結晶在腎小管內積累,則會導致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對蛋白質重吸收,使尿液中出現蛋白質,也就是常說的蛋白尿。

5、出現痛風石

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軟骨、肌腱、滑囊液和軟組織中沉積增多,炎症反覆發作就會引起關節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使關節發生僵硬畸形,容易在耳輪、前臂伸側、蹠趾、手指、肘部等處出現痛風結節。

如果已經出現以上情況,當務之急就是去看醫生,確定病情來防治疾病繼續惡化,日常生活中對痛風的的防治也不懈怠。目前醫學上認為,防治痛風的重點在於尿酸值的控制,尿酸值降到安全範圍了,痛風發作的機會才會減少。那怎麼降尿酸呢?

防治痛風降尿酸是關鍵,常喝1種水,尿酸1天降50,痛風不敢找上門

中藥食療降尿酸防痛風,是安全有效的,且相對於西藥而言,無毒副作用。這裡推薦用菊苣、梔子、玉米鬚、葛根、桑葉、百合6種中草藥共同熬煮成的藥水——菊苣梔子液,堅持喝半月以上,尿酸值就會明顯降下。

菊苣梔子液製作方法:

分別取菊苣根10g、梔子果10g、玉米鬚5g、葛根5g、桑葉5g、百合5g,全部食材用清水浸泡15分鐘,隨後倒入砂鍋中煎煮,三碗水煮至一碗當天熬煮當天喝,熬煮1小時即可起鍋取汁飲用,每天2~3次,連續飲用至尿酸正常且持續穩定1周以上即可。

對於高尿酸及痛風人群,都可以參考以上配方熬製服用。如果覺得中藥煎煮麻煩,菊苣梔子液在市面上也有成品,攜帶服用也方便。堅持飲用不僅可以通過降低尿酸濃度來防治痛風,還能通過調節身體的代謝機制,綜合防治因尿酸升高帶來的各種併發症,全面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