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恆集團:推進扶貧工作落地生根

在位於張北縣城西南方向10公里處的後大營灘村,全村251戶村民中,如今未脫貧戶仍有44戶。而在與後大營灘村7公里之隔的大窪村,同樣251戶村民中,未脫貧戶達到了49戶。空心率高,村民年老多病,無勞動能力,兩個村落存在著相同的問題。而就在今年,天恆集團的深入扶貧,讓兩個村落的村民對家鄉未來發展的美好有了新的期盼。

初夏的後大營灘村,村民忙碌的播種下藜麥。對於他們來說,金秋最值得期待的莫過於滿心喜悅等待藜麥成熟。

深入實地調研實施有效對接

今年3月13日,天恆集團隨同區國資委前往張北縣對接精準扶貧工作,現場與集團對口扶貧對象後大營灘村和大窪村建立了工作聯繫,初步瞭解兩個村的貧困現狀及扶貧工作進展情況,拉開了對口扶貧工作的序幕。

為進一步摸清底數,4月11日,天恆集團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帶領集團25個直屬黨組織書記、團組織書記及青年骨幹,共計50餘人再次深入兩個對接村入戶走訪,進行深度對接。現場訪談87人,涉及貧困戶54戶。對於與不在村居住的40戶貧困戶,天恆集團通過電話聯繫的方式進行溝通。通過填寫問卷調查表,詳細摸清了貧困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脫貧狀態以及困難需求等。

都說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如何打好這場硬仗,給貧困群眾出實招、出新招、辦實事,天恆集團上下全民總動員,打出一套“組合拳”。

因地制宜制定精準扶貧方案

藜麥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最適宜人類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等特性,是喜冷涼和高海拔的作物,適合在張北縣自然地理環境種植。張北縣也將其確定為生產發展的重點產業。

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方案是精準扶貧的關鍵。天恆集團結合兩村特點和走訪成果,決定大力推進藜麥種植業。

4月25日,扶貧小組成員前往張北縣,緊急與張家口藜麥研究所、山西省懿康土特產公司進行洽談,達成了“四拖一”的合作模式,即:天恆集團提供幫扶資金+藜麥研究所負責技術指導+懿康公司負責產品收購+貧困村村委會組織耕種,共同幫助建檔立卡未脫貧貧困戶脫貧的合作扶貧模式;四方簽訂合作協議,約定各方責任權利義務;還制定了扶貧專項資金管理及使用辦法,資金的支出使用實施紀檢機構全過程監督,確保扶貧資金用到實處,安全有效。

“目前,種子、播種機、地膜、滴灌帶、化肥等物資已在規定時間準備就緒,藜麥種植工作已如火如荼開始進行。”天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黨建促扶貧責任落實到位

扶貧任務不能一蹴而成,也不能一扶了之。天恆集團建立了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讓扶貧成為一項長期性工作。

近期,天恆集團選派的第一批掛職幹部已經進駐到貧困村。“掛職幹部參與到藜麥種植中,對藜麥的生產實施全過程監督,及時掌握扶貧工作進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據天恆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幹部在貧困村掛職期間,深入瞭解貧困地區產業現狀和特點,調研貧困戶深層次致貧的原因,通過駐村蹲點,尋求更多解決路徑。

此外,天恆集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及團員青年骨幹作用,以集團25個直屬黨組織為單位,每個黨組織分別與4-5個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實現未脫貧戶幫扶全覆蓋。各支部深入貧困家庭,瞭解貧困居民需求,結合支部特點優勢,對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有針對性地擬定各自幫扶計劃,如重點節日慰問、必需品購置等。

天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集團將貧困村作為天恆集團黨建實踐基地,組織開展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凝聚黨組織力量,激發黨員活力。深入挖掘潛力,繼續整合多方面力量和資源,拓寬扶貧思路,共同促進扶貧效益最大化、精準扶貧最優化,真正做到“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時評

聚焦精準扶貧,擔起企業責任

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的全面統籌,精準發力,也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匯聚,合力攻堅。企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應發揮自身優勢,在扶貧資金籌措、扶貧產業確立等方面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這是身為企業的擔當,也是企業自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企業作為重要力量匯入精準扶貧,是激發受幫扶地區脫貧致富內在動力的關鍵一環。企業應充分發揮所處行業中的優勢,為貧困地區出謀劃策,因地制宜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利用信息化優勢來架橋鋪路,收集歸類分析政府、企業及農戶需求信息,打通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梗阻,為持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數據支撐;通過自身的專業化助力受幫扶地區的“改造升級”,推動當地的特色資源優勢與產業扶貧的有機融合,依託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深化貧困地區特色資源產業鏈,提升當地特色產業的“造血”能力;通過職業化來助力扶貧攻堅戰,將企業自身的技能、管理、培訓、機制等優勢充分發揮,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為貧困地區優勢產業造就千千萬萬有知識、高技能的勞動者,拓寬當地貧困戶的就業寬度,推動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精準扶貧要靠提質增效“填窪地”,就離不開企業的主動參與和積極作為。“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脫貧攻堅戰是一塊硬骨頭,要“硬啃”,更要“巧啃”。企業自身行業優勢和與生俱來的創新精神,則是這場攻堅戰不可或缺的部分。擔起肩頭的社會責任,心繫受幫扶地區的貧困居民,真心實意對接,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匯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一定能取得這場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劉新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