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如果你浸淫腕錶很多年,對於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肯定不陌生,這三項被稱為鐘錶界的三大技術。經常會有人覺得如果腕錶上有這幾項功能的話,價格肯定貴上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這三大複雜功能。

陀飛輪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陀飛輪是製表先驅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並沿用至今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這也是讓寶璣在製表文化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原因之一,發明之初應用在懷錶上面,是為了抵抗地心引力對鐘錶擒縱系統中的機件造成的誤差。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普通的機械錶,由於受到發條鬆緊度、金屬疲勞以及地心引力的影響,誤差較大;陀飛輪調速器,是唯一可以不受這些影響,年誤差低於1秒,也是唯一可以達到天文臺級別的機械錶結構。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如今的陀飛輪則廣泛應用在腕錶上,實際上對於腕錶來說,陀飛輪真正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不過,作為頂級製表工藝的代表,仍然被大多數表迷所追捧,也同時能讓各大品牌藉此展現精湛製表工藝,畢竟能hold住這種工藝的品牌真不多!

萬年曆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萬年曆腕錶並不意味真的能夠運行萬年,一點誤差都沒有,其實每百年需要調一次。也有人會覺得三大複雜功能中,萬年曆最簡單,為什麼還會賣這麼貴?想想看,普通的星期日曆表,遇到大小月就要手動去調日期,否則就會遇到明明是5月1號,腕錶卻還顯示4月31號的尷尬場面。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機械錶的萬年曆,可以說是人類對齒輪、凸輪和槓桿最精妙的組合運用,通過一系列機械組合,萬年曆腕錶可以識別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絕大部分的萬年曆腕錶只需要一世紀調一次。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要製作出一枚萬年曆腕錶,需要大量的機件,而且大部分機件都是異形件,必須是手工打造。極為複雜的打造過程也決定了萬年曆腕錶存世的稀少,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萬年曆錶也大幅下降,但依然是少數人擁有的貴重物品。

三問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三問表即三簧表,三種打簧的響聲不同,可分辨出“時”“刻”“分”的報時,是聲學與動力學運用的成果。最初是為了人們在黑暗中不需看錶,能夠依據腕錶鳴響的聲音種類和次數便可知道時間的手錶。通常來說,低音調報時,中高音調報刻,高音調報分。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隨著夜光腕錶的普及,三問表的實用性大大下降,夜光腕錶更實用簡單,且成本更合算,完全沒必要弄三問,現在的三問和陀飛輪一樣,最主要的功能也就是各大品牌炫技的平臺,證明實力的標誌。

鐘錶界三大技術,懂表的人都該知道!

判斷一個三問表的品級高低,最重要的是音色,便宜的三問表,報時聲音拖沓渾濁,而百萬級別的頂級三問表,聲音清脆透徹,大小分明,這種聲音的魅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讓人沉迷。

只有入門級別的腕錶才說性價比,而肯花幾十萬、幾百萬買這些複雜功能腕錶的收藏愛好家,更多的是一種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