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仍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

恰巧同學少年

以一年期定期利率為例,目前央行的基準利率為1.5%,國有大行的利率上浮至1.75%,地方性銀行利率則達到2%至2.25%之間。而同時期,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基本在5%以上,與理財相比,銀行存款利率確實望塵莫及。但為什麼人們仍然把錢主要存在儲蓄裡,無外乎以下幾個因素:

安全性因素

銀行存款,屬於剛性兌付產品,到期銀行必須要按照預先給定的利率支付本息,即使銀行破產倒閉,也有保險公司賠償的50萬元限額,可以說除了國債,銀行存款是所有投資方式中風險度最低的,這對於風險極度厭惡的人群(老一輩)是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的。

理財產品,不屬於剛性兌付產品,理財產品到期的收益不固定,甚至就是本金能否全部拿回來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屬於不保本還不保息的產品,所以理財的風險性比較大,這對於個別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流動性而言

銀行的存款,只要你需要,隨時可以隨時支取,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損失的最多就是利息按活期利率計算。

但理財產品流動性則相對較差,正常情況下,理財產品未到期不允許提前贖回,也就說說即使你對這筆資金在著急使用,也只能等到期(目前部分銀行推出理財轉讓平臺,但這個的前提也是要有人願意接手,方可轉手)。

起存金額限制

銀行活期存款,沒有起存限制;定期存款,一般起存為50元,對於大部分人,即使是奔波在溫飽線上,都可以達到上述水準。

銀行理財,起存點最低為5萬元,部分產品未10萬元,甚至100萬元;不說後兩者,就前者5萬元,不少揹負車貸房貸的人,短時間內都難以拿出這筆資金出來。

總結

事物的存在既有其合理性,通過以上三點解析,你應該知道,為什麼銀行存款利率遠低於理財的收益率,但存款規模卻仍然高於理財了吧。


鯉行者

銀行是廣大用戶可以看得見的實體金融中心,而網上的諸多理財產品用戶“看不見,摸不著”,存在騙局的可能性較大,風險較大。因此,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對銀行的信任很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現在的社會里,往往中老年人才是有存款的人,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還承擔著房貸,信用卡等負債。而在中老年人的認知裡,銀行就是存錢還會有利息賺的地方。所以這就是他們認為的理財方式。

很多人缺少對理財產品的瞭解,或者承受風險能力低。有些人通過了解還是願意購買理財產品的,有些人一聽說可能會虧本,更願意賺取銀行微乎其微的利息,而不是承擔虧損的風險。而且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長,不夠靈活。對很多人來說存在銀行的錢不僅安全,在緊急時刻也能隨時取用以備不時之需。

而且在前幾年有很多關於理財的第三方公司非法集資,導致大家對理財公司的產品很不信任。大多人的存款還是靠自己工作賺來的,他們不願冒險,但是具有一定投資理念的,又怕自己炒股全是綠、保險怕被坑、借給地下高利貸沒有膽、投資入股企業沒門道、實物投資眼觀不行等,對於這種投資理財很多人還保持一種觀望的態度。

但總的來說,銀行存款是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雖然利率不高,也不至於賠錢。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因而選擇的理財方式不同。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都不重要,適合自己就好了。


環球老虎財經

如題,其實理由不會很多,簡單來說三個方面:第一信任度,第二風險把控,第三不知道,第四錢不夠。我們逐一來看看具體都是什麼意思。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第一點信任度的問題,其他的財富管理產品比如基金、信託、保險,甚至期貨保險等投資產品,在現代中國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時限遠比銀行要晚,銀行存款天然具備信任感,無論是四大行、地方銀行還是後起之秀的商業銀行。其實現在有能力考慮資產配置的人,已經很少僅僅考慮銀行儲蓄這一點,但是就近兩年諸如貝恩、波士頓等諮詢公司的調研顯示,就算是在高淨值、超高淨值人群中,儲蓄仍舊是佔比最高的理財方式。

第二風險把控,我們知道銀行利率確實比其他理財產品或者投資產品的利率低,但是,從風險來說,也就是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虧本,銀行存款安全性遠遠高於其他理財產品。購買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提醒您“投資有風險”,而在銀行存錢基本是沒人會跟你說這句話的。銀行存款利息會下調,但是虧本的風險已經微乎其微。

第三不排除一些人不知道其他的理財方式,當然也可能是不瞭解,所以不選擇。至於最後一點,且不說一些投資產品如信託需要百萬起,銀行理財和一些分紅保險都是需要年萬元起或者一次性五萬到十萬起,有些人手裡也許沒那麼多錢,三兩萬也不會放那麼多現金在身邊,那麼也就只能選擇銀行存款了。


家族企業雜誌

現在四大行給出的一年期存款利息是1.75%,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是2.1%,不要說與P2P開出的7-9%相比,就是連4%的餘額寶都遠遠不及。但是中老年人為啥還要往銀行裡存錢,不願意做理財產品呢?

首先,理財產品告訴你“不保本,不保息”,而銀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收益率是穩定的。這在很多中老年人看來,他們追求的是一輩子積蓄的穩定,不追求超高收入,而銀行存款流動性好,收益還安全可靠。目前還開出了大額存款,3年期的大額存款收益率,也未必比收益率在逐步下滑的餘額寶差多少。

再者,很多人去銀行存款主要是為了把錢聚集起來,湊個購房的首付款,而理財產品收益不穩定,安全不託底,萬一哪天我要買房付首付了,我買的理財產品無法兌現本金和收益了呢?但是銀行存款可以逐步聚沙成塔,在買房時一次性提出來就比較方便了。

最後,近幾年關於理財產品的負面新聞太多,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高收益相對應的是高風險,P2P平臺倒閉的事情滿天飛,銀行理財產品被客戶經理挪用的事情也層出不窮,在社會投資方面誠信發生危機,這讓我們老百姓感覺沒有一點安全感,於其買風險大的理財產品,還不如把錢存銀行,獲得一點微薄的收益。


不執著財經

以一年期定期利率為例,央行基準利率為1.5%,部分銀行利率上浮至1.75%,地方性銀行利率則達到2%至2.05%之間,三年期定期存款央行基準利率為2.75%,最高也不超過3%。

但是現在隨便一個理財收益都有3.5%以上,甚至靈活性最高的餘額寶也有4%左右的收益,而銀行靈活存款只有0.35%,對比之下,選擇銀行存款還是理財一目瞭然。

但為什麼還是很多人會把錢存銀行呢?金十君覺得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缺乏理財意識

雖然現在懂得理財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不懂得理財投資的還是佔大多數,一般年紀大一點的都只會把錢存銀行,而80後、90後也只有從事金融行業或許學習過金融知識的人才懂得要理財。

由於大部分人是沒有理財的意識的,不懂理財,也不知道理財的價值。把錢放在銀行,其實可能就是害怕放在家裡不安全,至於銀行那一丁點利率,普通老百姓也沒有多少人會關注了。

理財有風險

說到投資理財,那麼要知道的就是但凡理財產品,有收益就有風險,收益越大風險越大,玩基金、股票,最後破產的事例大家也聽過不少,與各種理財產品相比,還是銀行儲蓄存款最為穩妥。

即使銀行破產,現在也會為每位儲戶提供最高50萬元的保險賠付,這50萬的標準也是央行測算出來的,50萬元已經是覆蓋全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破產則是一分都不會賠的,現在即使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沒有保本保息,預期收益往往也只是預期,實際收益一般都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甚至會有所虧損。

存款習慣

一般來說有足夠財富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是隻相信銀行,只懂得將錢存銀行,再加上身邊各種由於購買理財產品被騙的案例,也使得人們對投資理財敬而遠之。

但是實際上現如今銀行存款是“負利率”,即銀行存款到期的本息,跟不上物價上漲及貨幣貶值的速度,通俗點說就是“今天的100塊到明天就不值100塊了”。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3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6%,3個月至6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8%,6個月至12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9%,12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54%。

所以為了實現自己財富的保值增值,進行投資理財是必不可少的。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我是銀行員工,我來回答。

由上圖可以看到,銀行利率逐年下降,現在來銀行存錢的人都會抱怨利率低,但是還是選擇存在了銀行。

為什麼選擇存款而不是理財?

第一:附近銀行沒有理財,只有存款

理財產品在工農中建等各大銀行早已普遍,但是在農村被瞭解很少。2017年年初,我行開始做理財產品,到現在還有很多農村商業銀行因為達不到監管要求沒有理財業務。

第二:理財要求5萬起點

根據監管機構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以5萬元起步,不能低於5萬元。

第三:理財不保本有風險

理財分保本固定收益理財,保本浮動收益理財和非保本理財。2017年銀監會要求我行只能發售非保本理財,雖然銀行的理財產品有銀行的信譽擔保,一般銷售過程中有銀行職員也會口頭表述往期都沒有出現過風險,但是銀行理財產品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萬無一失,2011年8月28日銀監會就發佈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該辦法要求銀行銷售理財產品必須明示風險,並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風險承受能力不足者,不予辦理。購買過程中也會提示客戶:理財非存款,購買需謹慎。

第四: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但理財續存期內不可提前支取,必須存到期

不瞭解其他行的理財,我們行的理財產品都是7天左右的募集期,募集期不產生利息,如果客戶購買後反悔可撤銷購買,但是募集期結束後理財產品正式生效不能提前支取,到期後會自動返回簽約卡。雖然理財的續存期很短,一般30/60/90/天,但是如果客戶需要用錢不能提前支取,也是客戶不選擇理財的一個因素。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存款只是想著安全,方便,隨時用隨時取,不在乎存款利息。

第五:對理財產品的認知少,以為是保險,對櫃員推薦的銀行產品都排斥

有一些銀行代售保險,客戶要求存款,工作人員為了拿更高的提成,偷換概念,錯存成保險,客戶需要提前支取時,本金損失嚴重,客戶投訴無門,有了這些人的存在影響了銀行公信度。

總結:客戶在選擇一款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對其進行全面瞭解,然後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所以我在工作時會把理財和存款的優缺點都告知客戶,客戶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農金小櫃員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銀行存款利息那麼低,但許多人選擇銀行存款而不去做理財是因為:1,習慣存銀行。2,信任相銀行,銀行帳面面值不虧損。3,投資渠道少,風險大4,理財意識不夠。
下面分析為什麼許多人不去選擇各投資渠道去理財的原因:

1,國債:收益比銀行高不了多少,非到期難贖回。

2,保險:只是一種保障,不宜金資介入。

3,外匯黃金:需專業技術專業手段,收益不穩定,可能虧損。

4,基金:收益不穩定,有時還虧損嚴重。5,股票: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大概念“一盈二平七虧”。

6,期貨:你連股票的風險還承受不了,還來玩期貨?趕緊回家涼快去吧。

7,房地產:專業性強、資金量需求大、投資週期長、需有前瞻性眼光。

由以上分析可知各種投資均需要專業知識、投資渠道且風險很大,因此由於眾多原因儘管銀行利息較低也選擇了銀行儲存款而不做理財。


我是乘瑞

銀行存款是最基本的金融服務體系。在我們國民心目中一直有這樣的觀念:銀行的存款,政府背書,安全有信譽。當然也有各種需求的人:



1.存款觀念:咱們社會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持有銀行存款安全,沒風險的觀念。在他們心裡不願意嘗試新的理財方式。也因為很多互聯網理財,包括銀行理財的風險新聞見諸報端。這部分人群堅持存款最安全,本金不丟,並且有少許的利息。起碼獲得心理安全,至於其他的理財,也不願意要那麼多。也不考慮通貨膨脹問題,他們認為通貨膨脹,他手裡的錢也不丟,至於金融意義上少不少跟他沒關係。這樣的存款目前還是銀行的主要客源。




2.生活需要:很多70後的家庭,他們腦子還有存款觀念,認為存一部分最安全的現金也是為了能抵抗風險的。遇到急事還是現金為王,所以這部分人會拿出一部分財產進行存款。

3.業務需要:有個關鍵詞叫擺賬,很多公司也會存款給客戶看,展示實力。當然也有現金流考慮的因素,財務會把現金拆分幾個部分。一部分放活期,一部分存短期,一部分理財。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抵押存單貸款。也是公司靈活的財務制度之一。

4.生活需要:這就很正常了,所有人會存款的,無論放在哪個銀行裡,都會日常使用,應急使用,或者存幾個月拿出來去旅遊,購置大件物品等。

總結:存款是最基本的金融方式。理財只是金融方式的第二備選方案,最合適的財產增值方法,當然還是投資,未來只有創業和股權投資才能抵抗資產泡沫。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銀行存款利息低,還有很多人選擇存錢,不去做理財的原因很多。一是,銀行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最安全的,最有保障的,畢竟是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他們要用這筆錢去養老,去撫養孩子,去買房買車,去供孩子上大學……,一但這筆錢出了風險,天就塌下來了,日子就沒法過了。二是還有一大部分人不瞭解銀行理財產品是怎麼回事,尤其是當讓他籤協議時,看到的是你要承擔什麼什麼風險(入市有風險,需謹慎)的字眼,他們就更不願意購買理財產品或做任何有風險的投資。三是因為他們沒有嚐到理財的甜頭,所以就特別謹慎,索性還不如存在銀行安心,放心。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這部分人不是大款,不是富人,他們就憑僅有的工資,所以他們沒條件去冒險,不敢去冒險。銀行就是他們最信任的存錢地方。

請大家關注金融929,願意和大家分享銀行的經驗和知識。



聊聊銀行

這個問題,我想無非是以下這幾個方面

1,銀行是我們從小到大,都經常接觸的,人的思想觀念就是,銀行有實體門店,就算是出問題,我們也知道找誰,而理財相對來說,很多都是網上或手機上操作,給一些人的感覺就是有點不靠譜

2,從起步來說,銀行存款往往沒有資金限制,少到一塊,多則幾百萬,都可以選擇存銀行(當然,估計有幾百萬的,也不會存銀行😂😂😂),向銀行理財起步最低5萬起,甚至有100萬起,也是我們很多平常老百姓,望羊興嘆的

3,從年齡分佈來說,銀行存款現在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往拄容易接觸新鮮事物,會選擇利息更高的餘額寶,理財通或者其它一些貨幣基金,當然,現在很多年輕人,賺的工資,往往月光,哪有錢存銀行呢,本人就是其中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