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區縣事」串聯特色小鎮!崇州市榿木河溼地綠道讓生活“慢”下來

「成都區縣事」串聯特色小鎮!崇州市榿木河溼地綠道讓生活“慢”下來

在榿木河溼地綠蔭中蜿蜒的綠道

「成都區縣事」串聯特色小鎮!崇州市榿木河溼地綠道讓生活“慢”下來

位於崇州網紅民宿“凡樸生活”旁的綠道(圖左藍灰色道路)

踏著歷史的足跡,穿過稻田的生機,捧一捧清涼的河水,沿著幽靜的棧道,品特色連鍋湯……昨日上午10時,由本報錦觀新聞客戶端策劃的“遊鄉村綠道 逛川西林盤 跟我來!成都新農村很美很安逸”系列活動第三站走進崇州市榿木河溼地綠道。耳邊蟬鳴環繞,蝴蝶蜻蜓飛舞於花叢中,山水相融、田林交錯的綠道體驗正式開始。

沿著崇州市榿木河溼地公園南入口往內走,綠道夾岸的稻田和林盤相映成趣,遠處木製棧道蜿蜒盤旋,大片水杉傍水而生,河水在陽光下泛起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動態的山水畫。

綠道+林盤

綠色生態讓生活“慢”下來

“我一走進來就感受到和其他綠道的不同之處了,不管是田間的水稻還是樹木林盤,放眼望去翠綠欲滴,綠色生態的天然氧吧!”“是啊,空氣好,環境也漂亮,走在這裡感覺好像時間都變慢了,心也跟著靜了下來。”聽到大家發出的讚歎,崇州市旅委規劃建設科負責人趙磊向大家介紹,“榿木河溼地公園本就有榿木河、老河槽、低窪地、魚塘及豐富的原始植被資源支撐,在綠道的建設上,我們充分考慮了林盤、產業融合的問題,力求將最原始的綠色生態景觀保留下來。”2017年崇州市在榿木河溼地公園南北段新建綠道17公里,提升綠道20公里。榿木河綠道分南、中、北三段建設,整理新天府林盤25個,目前已基本建成綠道21公里、遊步道9公里,配套有大小驛站、停車場、共享單車停放點、標識牌等公共服務設施。

漫步綠道,一座座特色各異的驛站出現於眼前,既滿足了遊客的使用需求,又展示了崇州當地文化,為特色農產品找到了展銷平臺,站在驛站屋頂向外望,綠道一側是大片秧田,綠道被樹林和田野簇擁著延伸向遠方,顯現出古詩中“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獨特韻味,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駐足拍照。“我家就在這附近,今天專門帶孩子過來耍。我本身也很喜歡運動,自從綠道修建起來以後,我每天都來綠道跑步健身,累了就在驛站休息下或者去木質棧道上走一走,感受一下涼爽的清風。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有這麼一處能讓自己慢下來,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迴歸到田林之中,真的很舒服!”市民趙先生坐在驛站裡,臉上掛滿了笑容。

綠道+特色小鎮

盤活各類資源 促全域旅遊發展

沿綠道一路前行,就能到達已成為特色民宿和田園餐廳聚集地的川西新村——五星村,無論是清幽安靜的閒來客棧,還是能夠品嚐田園火鍋的田園居餐廳,抑或是返鄉村民的特色民宿、文藝青年的藝術空間、品牌運營的主題客棧,都是對生活不一樣的理解和體驗。“將綠道與特色小鎮結合,把林盤打造成景觀,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賞,有玩處可去。綠道和林盤,已經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讓全域旅遊逐步成為了現實。”趙磊說道,榿木河綠道不僅僅只是綠道和美景,還將植入商業模式,打造國際化的消費場景。通過“示範引領+企業投建+區域共享”的建設模式,實現投建與盈利自平衡,公益性和經濟性的疊加提升。

據悉,接下來崇州市將緊扣“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總要求,構建“一脈兩軸三帶五環”的綠道體系,並且和成都市的三條區域級綠道併網(龍門山、二繞高速、金馬河綠道),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聯繫起來;按照2018年加快建設,2020年連點成線,2025年連線成網,2035年聚網成片整體呈現的目標,逐年落實建設計劃,建成預計全長895公里,有效串聯10個特色小鎮和200個“天府新林盤”的綠道,盤活各類資源,激發要素活力,形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城鄉融合的生態城市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