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生何以從“醫匠”到“醫帥”?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的技能而已,而提出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在平時的臨床工作中,醫生應該如何保存積累資料,用於撰寫文章或臨床科研?哪些病例是值得積累和關注的?

1

醫塾學院:從“醫匠”到“醫帥”

5月19日,醫塾學院首先開講。一名醫生在日常的忙碌中,如何從“合格的醫生”成為“優秀的醫者”,在救死扶傷的過程中通過思考和行動實現自己的科研理想?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劉振江認為,只有從事臨床研究工作的醫生才能稱其為真正的醫生,才能成為醫學領域的引領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要實現“醫匠”到“醫帥”的飛躍,臨床醫生可以從收集病例和撰寫報道開始。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有心之人,於無聲無相、言談舉止中學習;心不在焉之生,必須一桌一椅一書一筆才叫學習。老師教學是一個方面,關鍵是自己如何汲取知識的能力。

關於醫學科研基本方法和論文撰寫技巧,肖宜超從自己的碩士、博士論文開始講起,為學員們在研究課題的選定、蒐集閱讀文獻、提出設計與假說、制定科研計劃再到撰寫論文並發表、鑑定成果與推廣應用等醫學科研程序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他鼓勵學員們要“多看多寫多交流,敢寫也要敢投”。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王臻認為,病例報道是一個梳理臨床診治過程,也是一個總結和傳播臨床經驗、教訓的手段。在日常臨床工作中,遇到一些引發思考的病歷都應該積累下來,通過病例管理、病情分析等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醫塾學院現場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學員與講師交流

據瞭解,醫塾學院第一階段,是基層醫生從病例到接觸研究論文的一個小突破。通過線下培訓,基層醫生學會如何在眾多病例中找到可研究方向及亮點,學會如何搭建研究論文框架,為撰寫研究論文打下基礎。搭好論文框架後,進入醫塾學院第二階段,通過線下培訓,學會如何從已搭建的論文框架到撰寫研究論文,最後好的研究論文會直接被摘錄到汲思計劃的承辦方《中國縣域衛生》雜誌或者其他著名醫學雜誌中進行發表。

一位參加培訓的基層醫生表示,“通過學習讓我明白病例與病歷的區別,更重要的是要用科研的思路,把一個個病例作為科研對象。病歷是我們臨床病例研究的重要基礎,所以以後寫病歷再也不能記流水賬了。”

2

醫講學院:演講,提高醫生臨床學術能力

學術研討會、論文宣讀、課題申報、病例討論、醫學教育、競選職位、工作總結等都是演講在醫療工作中的應用。作為日常埋頭工作的醫生,在演講時如何有效組織內容、贏得觀眾認可、現場靈活互動?

針對這些演講中的問題,5月20日醫講學院開講,外灘商學院醫藥行業中心項目總監何昭梅通過一個上午的授課為學員們詳細講解。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外灘商學院醫藥行業中心項目總監何昭梅

下午的實踐演練環節,學員們分組進行討論後選出代表走上講臺進行演講。學員們不僅要投入到演講當中,還要對其他學員的演講進行點評。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醫講學院現場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醫講學院現場

通過線下培訓,涉及PPT製作技巧、醫學演講能力技巧、簡單的疾病領域知識講解,從而提高基層醫生的課件製作能力,學術信息傳播的能力以及臨床學術能力。對於直接參加醫講學院的基層醫生而言,這是個相對較輕鬆的培訓,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講解疾病領域知識的能力,建立當地學術影響力。

——大家都在看——

临床医生何以从“医匠”到“医帅”?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