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為什麼大將軍王送壽禮被胤禩調換死鷹,康熙帝不追查到底?

居源月穎

這事,康熙明白,不是老八乾的,就是老十四乾的。但是,不能查!康熙已經到了暮年,經不起折騰。一查朝局就亂了,康熙也不能善終!

首先,如果徹查老十四,身在西北的大將軍王老十四就敢“清君側”!

康熙明白,老十四率領十萬精兵征戰西北,康熙必須要信任他。這幾個兒子,都不是省油的燈。老十四本來就是八爺黨的人,如果他要是起兵搞“清君側”。首先,剛平定的西北戰局,肯定也就完蛋了。其次,老八肯定會跟老十四內外呼應。那麼,康熙面臨的朝局就是一鍋亂粥。

其次,如果證據指向是老八乾的!那麼,老八就會聯絡老九,老十等八爺黨黨羽,為自己鳴冤,同時打擊老十四。

這件事,根本就是個糊塗賬。八爺黨肯定會攪亂朝局,跟老十四爭個你死我活。老十四雖然有十萬精兵,但是,老八身在京城。如果,康熙被氣死了,沒有留下遺詔。那麼,老八黨羽眾多,完全可能“矯詔自立”!請兵勤王,和老十四混戰!

到那時,大清的江山就完了。這是康熙不願看到的。

最後,按照劇情分析。康熙早已經下定主意,讓老四胤禛繼位,併為老四鋪好了登基之路。

康熙不徹查此事,是因為與死鷹一事有關的老八和老十四都不是他內定的繼承人。沒必要為了這件事,把朝局搞亂。康熙要的是平穩過渡,讓“孤王”胤禛順利登基。而且,康熙為了胤禛能順利登基,下了一大盤棋。

第一,康熙將老十三軟禁起來,表面上消弱老四一幫的勢力,讓老四成了“孤王”。沒有老十三在,胤禛手裡無兵無人。八爺黨自然覺得老四被打壓了。

第二,此時,康熙又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分化八爺黨勢力。當時,大家都以為誰能當“大將軍王”,誰就會是皇位繼承人。康熙把身為八爺黨的老十四提拔出來,一時間,老十四成了“準儲君”!康熙這樣做,分化了八爺黨,讓老八把注意力從老四身上轉移到老十四身上。於是,才有了老八把老十四的禮物掉包成死鷹的事。

第三,讓老四府邸的奴才年羹堯任陝甘總督,控制老十四的糧草。這樣,老四胤禛即位以後,沒有糧草,老十四也不能帶兵謀反。

第四,康熙將馬奇,張廷玉等人降職,讓他們不要參與奪嫡之爭。因為,輔佐錯了皇子,會被新皇處罰。輔佐對了皇子,又容易持功自傲。於是,將他們降級處罰,等待新君登基以後,重新提拔重用。

第五,秘密召見隆科多,提拔隆科多為九門提督,掌管京城防務。康熙用兩道密旨控制住隆科多,讓他如實宣讀傳位詔書,輔佐新君登基。

康熙肯定是這麼想的:你們鬧吧,朕經歷的事多了,別跟朕玩這些陰謀詭計。你們翅膀硬了,朕也老了,不想管你們。反正皇位不是你們的。等新皇登基了,再來處理此事吧。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有心無力啊!這是康熙晚年最大的痛楚。

康熙的晚年並不像《雍正王朝》裡表現的那樣非常“穩”得起。試舉正史裡的兩個例子,你會發現雍正那種“暴躁”脾氣其實非常有根源。


(死鷹事件)

歷史上真實的“死鷹事件”,實際上是八阿哥胤禩送的兩隻海東青(這可不是普通的鷹,它是滿洲的圖騰),因為路途遙遠,送到的時候兩隻海東青快死了,結果康熙破口大罵,說胤禩心腸歹毒,說其母是辛者庫(宮裡洗馬桶的地方)賤婦。這和雍正後來罵胤禩阿其那有異曲同工之效。


(康熙晚年)

另外康熙61年冬,69歲的康熙已經身患惡疾,痛風發作,連路都無法走,他要人抬著躺椅狩獵。受了風寒,加之下雪,他的病情加重。本應將息,康熙還要人割鹿血,準備臨幸后妃。結果在暢春園停了幾日,暴斃。康熙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有心無力。

如果按照康熙的性格,只要發生“死鷹事件”這類事情,肯定要追查。然而沒有。那是“有心而無力”。康熙晚年的恨,叫“向天再借五百年”。

所以按照《雍正王朝》的邏輯,康熙那隻能為新君佈局,由新君來完成自己未竟的壯志,整頓朝政,充盈國庫,刷新吏治,革除弊政。


(只有鄔思道猜中了康熙的真實想法)

而此刻不查“死鷹事件”,反而將能臣良子,圈禁的圈禁,降職的降職。都是希望朝政平穩過渡,能做事的不要捲入紛爭而消耗,等將來的新君一旨赦免,重新啟用。

而對康熙的不追究,只有鄔思道看懂了。而最傻的便是老八和老十四,他們都認為康熙這麼做,是要將老十四作為接班人了。而老十四洋洋得意,老八反過來倒灶老十四。


(老八胤禩的確有夠蠢的)

而最終讓老四胤禛順利過關。打了老八和老十四一個措手不及!而胤禛也沒有辜負康熙所望,實現了康熙晚年那些“有心無力”的夙求。

文/炒米視角


炒米視角

死鷹事件在雍正王朝的劇情中,算是一大敗筆。因為以老八的智慧和賢名,不可能做這樣愚蠢的投石問路。

1.送死鷹形同造反,老十四雖手握重兵,不可能有這個膽。如果有,應該是以清君側為名揮師北京,而不是送死鷹背上不賢不孝的罵名。

2.既然不可能是老十四,那就是另人所為,要追查結果非常容易,那麼老八這麼做就是引火燒身。

這個事件的佈局看起來沒毛病,但最大的毛病就是康熙並不追查。因為追查的結果,必然是老八提前出局,也就沒有總理王大臣和八王議政這些故事了。



既然如此,作者就設定為不追查,算是把漏洞給圓回來了。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康熙帝在位整整六十一年了,今年康熙帝這個生日無論是朝廷上下還是民間百姓,都是歡天喜地,古往今來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獨此康熙帝一人,可康熙帝卻不是那麼樂觀,因為他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西北軍報,這比什麼都重要!

十四阿哥胤禵這個“大將軍王”出征西北剿滅判匪“羅卜藏丹曾”已經有些時日,可從往來軍報上總說時機不成熟不可冒進,可康熙老爺子著急,眼看奔七十歲的人了,英明神武一世,不能給後人留下麻煩。

所以這個“萬壽節”過得怎麼樣關鍵是西北軍情,各位大臣及眾皇子們都明白康熙帝的心思,就看大將軍王胤禵的這一出大戲打的怎麼樣了!

禽獸不能做的事出現了!

西北大捷,軍報來了,康熙帝萬分高興,萬壽節照常進行,以康熙帝為主,眾妃嬪、皇子、皇孫及上書房大臣各部院齊聚暢春園,熱鬧非凡,看大戲,雜耍子,一應俱全。

到了眾皇子上壽禮的環節,三阿哥胤祉的一部古今圖書集成使康熙十分滿意,收下了,緊接著四阿哥胤禛等等按序列依次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為康熙帝的壽辰獻禮祝壽。

到了十四阿哥胤禵獻壽禮的時候了,大將軍王因軍務在身沒來,由副將鄂倫岱代為敬獻,鄂倫岱手捧一個精緻黃布包裹的木盒子遞了上來:

李德全要接,康熙帝說,大將軍王的壽禮朕要親自看看:

當總管太監李德全打開盒子,康熙帝一看:竟然是一隻死鷹!這是壽禮嗎?這是禽獸不能做的事!

解釋:康熙為什麼不追查?

本作者與鄔思道一起分析一下發生這樣的大逆不道的禽獸不如的事,康熙帝為什麼不追查到底?

一、事情發生的當時,八爺黨一夥人積極叫囂抓代送壽禮的“鄂倫岱”,康熙帝吃力的說:鄂倫岱無罪,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這就說明康熙帝知道誰幹的!

二、按照鄔思道的解釋;說是大將軍王胤禵乾的,那胤禵一定要撞天屈,且大將軍王擁兵幾十萬在手,一追查就是謀反罪,大將軍王胤禵以勤王護駕名義進京,那後果?

三、康熙帝心理明鏡似的,就是八阿哥胤禩乾的,怎麼查,無憑無據,死鷹是大將軍王送的,況且八阿哥胤禩要的就是一個“亂”字,一查必亂,八阿哥胤禩就要亂中取勝。


根據這一個“死鷹”事件,康熙帝的沉默,說明康熙帝的老道,因為在康熙帝的心裡默認的繼承人已經形成,沒有必要求亂,大將軍王胤禵在大西北,雖然幾十萬大軍在手,只要穩住不亂,就消停一大半。

這邊:八阿哥胤禩盡十幾年來的所作所為已經印證此皇子實屬陰險狡詐小人一個,已經無可救藥,九阿哥胤塘加上那個二桿子的老十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畢竟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路自己走吧!


看看他們的韜略,到最後了還不知道皇位的繼承人是那一個,猜吧!

這就是康熙帝不追查“死鷹”一事的原因及無奈之舉,朋友們大家探討!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康熙之所以不追查是誰送的死鷹,電視劇裡借鄔思道之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用鄔思道的話說,康熙的年紀大了,禁不起折騰。若是下令徹查死鷹的事,老十四率十萬精銳在外,正好給他清君側的口實。如果老八在京城聯絡呼應,立時就是天下大亂;如果查辦老八,他只要死不承認,老九和老十煽動輿論鬧事,整個北京城都不得安寧。到時候,恐怕康熙想善終都難!

其實康熙這一次對送死鷹選擇不追究,也是在呼應之前的某一段劇情。不知道有心的觀眾還記不記得?



沒錯,就是康熙第一次廢太子。

當時老八用一張假的手諭騙康熙上當,老爺子查也不查的就直接把太子給抓了。經張廷玉的提醒後,才頓悟手諭是假的。但是,太子已經被抓了。再想徹查到底是誰偽造的手諭,無從著手了……



康熙如此精明的人,已經上了一次套了,總得總得長點記性吧?還能再讓人坑一次?


所以看見死鷹後,康熙表現的很鎮定。因為他在想,這隻死鷹到底是誰送的?首先懷疑的是老十四,畢竟這是他送來的禮物。


康熙此時的內心獨白應該是這樣的:

是老十四嗎?這次應該不是老十四乾的。因為老十四已經成長起來了,沒有那麼蠢。否則自己不會讓他去當那個大將軍王。那麼究竟是誰呢?會不會是老八?

正在康熙冥思的時候,兇手自己跳出來了……


現場那麼多人,那麼多阿哥,都跪在地上不敢吭聲,唯獨老九和老十跳起來了,嚷嚷的最厲害。平時也沒有見他們很孝順自己啊?現在這麼積極,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老九和老十這麼積極,說明他們事先肯定就知道一點內幕消息。而他們又一向唯老八馬首是瞻。所以幕後黑手肯定是老八,這隻死鷹必然是老八送的了。





此時老爺子失望了,這麼多年給了老八那麼多的機會,希望他能悔改,可是老八怎麼就是一點都沒有長進呢?真是太寒心,太失望了。這個皇位萬萬不能傳給此人。

但是,不傳老八,那該傳給誰呢?老十四還太嫩了,不是老八的對手。老三又太弱小了,不是老八的對手。只有老四還行。老四貌似已經羽翼豐滿了,唯此人可以平衡老八黨羽。但是老十三還沒有放出來,隆科多的態度也沒有明確。此時扶持老四,還不是時候。

所以這個時候只能先求穩,不能亂。只有先把朝局穩住,自己再慢慢想辦法。至於死鷹是誰送的,不需要再查了。

康熙最後說的那句話: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實際上就是表明,康熙已經知道死鷹的幕後黑手了,同時也表明了立儲態度。既然都知道死鷹是老八送的了,何必還要去查呢?為老四鋪路才是正經事。

PS:我感覺電視劇裡面,並沒有證據能證明康熙很早就默唸雍正是繼位人。康熙一直都在考驗老四和老十四,這一點倒是給了很多的暗示。只不過老八故意攪局,讓康熙堅定了傳位給老四的決心。畢竟若是讓老十四繼位,難免會跟老八沆瀣一氣,對大清的江山不利。

至於老八,他其實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合法繼位了。所以他送死鷹,目的就只是攪局而已。他認為自己控制了京城的軍隊,局面翻轉是有可能的。只不過被康熙老爺子將了一軍……


Mer86

康熙過大壽,卻收到一隻死鷹作為壽禮,康熙沒有追究

康熙過大壽,眾位阿哥都來祝壽,精心準備了很多的壽禮。十四阿哥上奏進獻的是一塊天然的石頭,石頭的紋理正好組成一個“壽”字。康熙驚喜萬分,非要打開看一看,沒有想到石頭變成了死鷹。

康熙非常惱怒,甚至心痛,他已經明白目前的形勢,自己快走到生命的盡頭,眾阿哥爭奪皇位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是不惜一切代價了。這個時候他必須強撐身體,保證皇位順利交接。

他沒有追究“送死鷹”一案,因為如果追查下去,肯定會引起朝廷打亂。如果追查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受到冤枉,會以“清君側”的名義帶領十萬精兵進京發難。禮物是由八阿哥代替十四阿哥進獻的,追查八阿哥他也會叫冤枉,總之,追查下去必定會引起混亂。

康熙的精明之處在於不追查,而是進行下一步周密的部署,保證皇位繼承人順利繼承皇位。

第一步:把張廷玉、馬齊等上書房大臣一律降職留用,為朝廷留住人才,為新皇帝樹立威信

這一招是康熙的兩面手段,因為在這個時候他也不敢保證雍正能夠順利繼位,他就把這些大臣保護起來,怕的是雍正到時候不能順利繼位,這些人可能會受到新皇帝打擊。如果雍正順利繼位,也怕這些人因為擁立之功,以後不好控制。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隔離出去,甚至降職,等到新皇帝登基,再把他們重新啟用,這樣既為新皇帝樹立威信,又為朝廷保留人才,康熙的這一招“一箭雙鵰”計謀真是高明。

第二步:康熙獨具慧眼,牢牢把九門提督隆科多把握在手中,也就等於把新皇帝的繼承權控制在手中

這時候是真正考量阿哥實力的時候到了,八爺黨擁有朝中大部分的人支持,四爺就顯得勢單力薄,如果傳位雍正,他一旦登基成為新皇帝,有可能坐不住,所以這時候最關鍵的是掌握軍權,鄔思道善於揣摩康熙心意,他也是見解獨特,奉勸四爺這個時候一定要掌握軍權。

豐臺大營已經掌握在四爺手中,因為豐臺大營的很多將領都是十三阿哥曾經的部下,到時候只要十三阿哥出馬,豐臺大營就會牢牢控制。

現在最關鍵的就是九門提督隆科多,佟氏一門素來與八爺黨關係好,鄔思道擔心隆科多會倒向八爺黨。這個時候眾皇子都來拉攏隆科多。隆科多找佟國維指點迷津,佟一語中的,他告訴隆科多,康熙皇帝讓他保誰,他就要保誰,這是萬無一失的辦法。

最關鍵的人物隆科多,康熙果然高明,深夜召集隆科多面談,精彩之處就在這裡。張廷玉首先給隆科多一道上諭,說他勾結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圖謀不軌,要立即處死,可把隆科多嚇壞了,求康熙饒了他的性命。

緊接著,康熙又命張廷玉頒佈一道聖旨,說隆科多功勞巨大,升為領侍衛內大臣,賜爵一等公,並加封太子太保。兩道聖旨,一個是賜死,一個是升官,就看隆科多如何選擇,最後康熙動情的說了很多重視隆科多的話,徹底把隆科多的心收服了。

康熙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這個高明的權術,是雍正達不到的境界,看似不動聲色,實則是刀光劍影,就這樣,經過康熙的運籌帷幄,一場皇位的交接順利完成,雍正正式登基,成為新皇帝。


小燦哥說歷史

《雍正王朝》裡,十四阿哥胤禵獻給康熙的壽禮被八阿哥胤禩換成了死鷹,而康熙最後竟然沒有追究,將此事含混而過,其原因究竟為何?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把此事的來龍去脈弄個清楚。

換死鷹這件事發生的基本背景是太子胤礽二次被廢,八阿哥胤禩遭到康熙的強力打壓,而四阿哥胤禛在烏先生的指點下成功的舉薦了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使得胤禵與八爺黨之間也產生了矛盾,以上種種令八爺黨實力大損,眼看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行事已無法保證胤禩能順利上位,只有劍走偏鋒,挺身行險才可能爭得一線生機。適逢康熙六十八歲華誕,朝野上下張燈結綵,普天同慶,在宮中舉行的華誕盛宴上,各皇子依序向康熙敬獻壽禮,三阿哥胤祉趕在康熙壽誕前終於主導編纂完成了《康熙大典》,作為壽禮呈獻給皇阿瑪,胤禛獻上了經自己默誦一萬遍的金剛經,十三阿哥胤祥還在圈禁中,特地託胤禛獻給康熙用自己的血寫就的佛經,老十四胤禵人在西北平叛,無法親赴宴席,特派手下心腹鄂倫岱獻給康熙一塊於西北發現的天然帶有一個”壽”字的隕石,鄭重其事的用錦緞包裹,裝在固封好的木匣內面呈康熙,康熙聽聞是這等祥瑞的壽禮不禁龍顏大悅,走下臺階要親自迎接這上天賜予的祝福。哪知打開木匣竟然是一隻死鷹,康熙頓時如遭重擊,整個人都搖搖欲墜,老九老十等人眼看時機已到立時鼓譟起來,聲稱老十四意圖不軌,並命人拿下鄂倫岱,派御林軍入場護駕,一時間整個會場一片大亂。康熙此時雖然深受打擊但總算神智還算清楚,明白眼下一定不能亂,否則局面將無法收拾,於是強自鎮定,命人撤走御林軍,放開鄂倫岱,總算艱難地掌控住了局面。但康熙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經此大變,受此打擊終致心力交瘁,仰面而倒,嘴裡兀自自言自語般的念著”有罪的,沒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一代英主,就此不起。



隨後數日直到康熙賓天,他一直在為胤禛的順利繼位而殫精竭慮,為此做出了種種安排,但唯獨沒有提送死鷹的事,顯然他是有意避免徹查此事,那麼康熙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不徹查此事首先是為了穩住老八和老十四,免得他們狗急跳牆,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十四阿哥胤禵此時正擁兵在外,如果徹查胤禵,正好給了他以清君側的口實,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實力仍在,如果徹查他八爺黨一定會乘機作亂,到時候禍起蕭牆,再想善罷甘休也難了,再者,不徹查此事也是為了保證胤禛的順利繼位,徹查此事會亂,不徹查此事會穩,而穩在當前是最重要的,只有穩才能讓胤禛順利繼位,也只有穩才能讓老十四和八爺黨有所忌憚,不敢亂來。最後,不徹查此事,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給自己的父皇送死鷹,這已經不是大不敬的問題了,已經就涉嫌謀逆,屬十惡不赦的大罪,如果真的查到是哪個阿哥所為,恐怕到時候連康熙也保全不了他,那時就會上演父殺子的人間慘劇,這顯然是康熙不忍心看到的,所以此時收手不查此事,最起碼可以讓康熙保住自己的兒子。



應該說能夠在那樣緊張混亂的情形下做出不查送死鷹事的決定,實非一般人能夠做到,康熙無愧於一代英主,而在自己的兒子做出了無可挽回的錯事時能夠隱忍不發,忍辱負重,更能表現出康熙的舐犢情深,父愛如山,相比之下,身為人子者為了一己私利而詛咒自己的父親,實在是連畜生也不如,從這裡也更能看出胤禩人品的不堪。


微風山谷1381

很簡單,這件事追查不下去。

1、如果死鷹真是老十四送的,那你又奈老十四如何?康熙自知自己身體已經不行,此時父子再相殘那康熙肯定控制不住場面,京城內老八老九老十添亂,京外老十四作亂,康熙有心再活五百年,但是自己的身體不答應,到時候天下大亂,趁亂而出頭的,絕對是手握兵權的。

2、如果老十四沒有送死鷹,那矛頭直直向老八一夥人。這夥人在朝堂上有著大批的同黨,他們既可以喊冤,又可以煽動京外的老十四,到時候又是京內外亂成一鍋粥,內外困局下康熙自保都難。

3、如果不查這件事,封住老八他們的口,也封住老十四的口,這些人想鬧不能鬧,想亂亂不起來,只能等著康熙說話,康熙就能牢牢把握事情發展的主動權,進而牢牢掌控住局勢,天下還在手中。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謝 相邀!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這絕對是康老爺子面對死鷹後心中的孤獨!他不明白的是,自己的這些兒子為了皇位居然已經到了白熱化,讓他有心無力!

查?怎麼查?他需要為新君佈局,需要繼位者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所以他希望大清國的最高權力能平穩過渡。

而追查“死鷹”牽扯太廣,朝中朋黨是隱隱若現,顯然是不利於他的佈局。康老爺子的這一手帝王術刷得溜,全局也就鄔思道了。


《雍正王朝》裡的康老爺子非常穩,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但其實在正史中面對“死鷹”的康熙,是暴跳如雷的。

這裡的鷹不是普通的鷹,而是海東青,是滿族特有的標誌!

死鷹”也不是老十四胤禵送的,而是老八胤禩!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康熙巡視熱河,因為胤禩要祭祀其母良妃二週年沒有隨伺,便給康熙送了兩隻海東青。

因為路途遙遠,等海東青送到康熙手中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了,康熙認為這是對他的詛咒,這讓他非常憤怒。

當即召諸皇子,怒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並更加絕情的徹底斷了胤禩的儲君之夢,“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當然正史中康熙也沒有查,只是放出了被囚禁的太子胤礽,從此老八胤禩一蹶不振,直到雍正上臺被稱為阿其那,雍正二年便去世了。

然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已經遲暮,經不起折騰了,他需要大清國的穩定。

但通劇最蠢的是老八黨,以為老爺子不追查“死鷹事件”,是要將老十四胤禵作為大清國的新君了。

誰知道最後落得個一地雞毛,被那位一心要做孤臣的胤禛拔了紅籌,白白歡喜了一場。


江東汪郎

送死鷹這事,其實是整個雍正王朝中最大的敗筆,也是最不符合邏輯的:

一、老八幹這事太不符合邏輯了。老十四一定不會這麼做,也沒必要這麼做,即使是他做的,從大西北跑到京城,早生蛆了。老八做這事,要追查起來太容易了,因為康熙只要查問信使到京城後去過哪裡不就一目瞭然了嗎!老八不會蠢到自己去找死。

二、發生這件事後康熙不追查是絕對不合常理的。當著天下人的面出這種醜事,查都不查一下,康熙丟不起這人,即使是自己的親兒子,他也一定會嚴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