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此地有“彩云之乡”“云南之源” 的誉称 叶包卤腐特别出名

祥云县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它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东与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和弥渡县相连,西与大理市接壤,北和宾川县毗邻。

祥云是云南开发较早、经济发展较好的县份之一,曾经长期为滇西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云南省名源自历史上设于祥云的云南县,故此祥云有“彩云之乡”及“云南之源”的誉称。

祥云县是滇西交通咽喉,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必经之地,是大理州的东大门,距昆明仅282公里,至大理机场48公里。

祥云县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辖8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2012年末祥云县人口为47.42万人。

云南此地有“彩云之乡”“云南之源” 的誉称 叶包卤腐特别出名

祥云县

祥云县主要旅游景点:

1、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旧称云南城、洱海卫城。因汉“彩云南现”典故,始作“云南”命名地。据1962年在清华洞出土的石斧、石锛、陶器、炭屑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蜀汉建兴三年置云南郡,成为滇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多年。云南故郡——祥云古城始筑于明洪武15年,整座城布局为正方形大印状,钟鼓楼为中心的印柄,以西南卧龙岗相呼应为“卧龙捧钟”,古城墙上砖下石,围墙设防御垛千余个,城外四周设护城河,四周分别设镇阳门、镇海门、清平门、仁和门,城内置5街13巷,衙门、府第、庙宇、宗祠和民居等古建筑星罗棋布。

云南此地有“彩云之乡”“云南之源” 的誉称 叶包卤腐特别出名

祥云古城

2、洱海卫城

洱海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明军指挥赖镇、都督冯城及千百户等官督建,当时取名为洱海卫城。因明军在祥云(当时的云南县)境内设置洱海卫,因而取此名。后因云南县城从现在的云南驿迁至洱海卫,县卫合署一起。

1918年云南县改名为祥云县后,洱海卫城也随之改为祥云城。

3、水目山

祥云水目山文化旅游区坐落于楚大高速公路和广大铁路旁的祥云县城西南,距大理州府56公里,距省会昆明2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水目山是中国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是汉传佛教禅宗第九代祖师道场、世界第一子孙式舍利塔林圣地、佛门圣物舍利子发掘安放地、南诏国、大理国皇家寺院。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南诏国国王劝龙晟下旨由禅宗第九代传人普济庆光禅师到水目山开山建寺。此后,历代出佛产祖,高僧云集,万众皈依,鼎盛时达三千和尚八百尼姑。世界塔林舍利子、中国南方最早的戒堂、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唐代茶花、宋代龙柏、明代月季等奇异景观及大理国十王剃度、徐霞客寻访、吴三桂求卜、林则徐问道、担当受戒等历史记载,令世人叹为观止。水目山的佛教历史及文化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世界佛教界具有突出的特点,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水目山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身临其境,婉若世外桃源,令人陶醉。

云南此地有“彩云之乡”“云南之源” 的誉称 叶包卤腐特别出名

祥云水目山

4、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中国云南省祥云县沙龙镇境内,地处城川坝东南部,西北距县城祥城镇7公里。元代称“青海”,清代称“青龙湖”,因湖水清澈得名。湖面海拔1966米,面积4平方公里。1960年经人工整修为小型水库,库容700万立方米,可提灌四周田地7500亩。青海湖控制径流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城川坝的最低凹处,城川坝来水均汇入该湖,湖水经中河流入东南部的云南驿坝。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无节制地围湖筑堤、开垦湖滩耕地,致使湖面积缩小到目前的1.73平方公里,库容340万立方米。2010年启动了青海湖水库扩建,扩建后,水面面积将扩大到4.03平方公里,总库容扩大到1873万立方米。

祥云县地方特产:

长寿果、叶包卤腐等。

云南此地有“彩云之乡”“云南之源” 的誉称 叶包卤腐特别出名

叶包卤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