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扳本”的赌徒心理吗?最后结果会怎样?

一天和一朋友去吃自助餐,期间不断地去餐台取餐,结果最后把自己吃得饱胀难受,我和他开玩笑说,瞧你那点出息,是吃饭来了还是过来“扳本”来了

吃自助餐有这样两个说法就是进去时我昂首挺胸,出来时就弯下了腰;吃了自助餐我什么都不扶,就扶墙。整个过程就是进时“挺胸”,出来时“扶墙”、“弯腰”、“捂肚”四部曲,这个现象表明了一个什么心态,那就是“扳本”的心态。

“扳本”是一句方言土话,所谓的“扳本”心理也就是进行了一些投入都想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特别是当自己付出或损失后,急切地想将自己的利益夺回来的更为明显和强烈想法与意识。

你有“扳本”的赌徒心理吗?最后结果会怎样?

“扳本”的心态自古就有,这是人的私心和占有欲所导致的,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样的心理,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的是体现在那些赌徒身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赌徒”心理,而在生活中人们虽然不一定赌博,但在许多方面却常常体现或运用了赌徒心理,而这个世界又很奇怪,往往很多事的结果不按你的想法去发展,却向你意愿的另一个方面发展,最终是你越想“扳本”,最后往往是更加“亏本”。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就是在早些年,每家大人在做了什么好吃的或者价格稍微“昂贵”点的食品,舍不得吃或者慢慢的吃,结果最后食物变质,但是,他们都舍不得丢弃,最后,用各种不同烹饪方式也要把这些食物加工吃掉,这从表象上看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行为,实际上说是一种“扳本”心理在暗中作祟,即我花了钱,如果不吃扔掉,那就是纯粹的损失,如果我要是吃了,吃进自己的肚子里,就保住了“本”。殊不知吃了腐烂变质的东西,如果吃坏了肠胃,然后花更多的钱去看病,这就开始更加“亏本”了。再往深里说,如果这些食品给人体造成伤害,影响了身体的健康,这“本”就“亏”的更大了。

你有“扳本”的赌徒心理吗?最后结果会怎样?

为什么大家不这么想?因为在大家眼里金钱、物质利益的损失才算作“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是潜在的,眼前看不到就想不到是“本”。同时,在大家的眼里除了物质利益,像健康啦、时间啦、精力啦等等这些都不会算作“成本”。

比方说我们不知什么原因,花了很多的钱买票去看场音乐会,结果我们不喜欢或听不懂或者受人宣传蛊惑看了一场的电影,而我们觉得是一部不好看的“烂片”,大多数人是宁可在音乐厅打呼噜睡觉,在影城边看边骂或看完后后悔不已、责骂不断,但是不会选择马上离开,因为自己换钱买的票,如果此时离开,那就觉得纯粹的损失,有了“舍本”的感觉,他一直呆到演出结束,就会感到自己好歹够“本”。而对于人在现场遭的几个小时的罪、白白浪费的几个小时那其实已经“亏”了很大的“本”了,但对人们来说精神上的耗费和时间上的浪费不是“本”。试想如果这票是公家发的或是别人送的,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在演出期间毫不犹豫的离开,为何?因为自己没有投“本”,也就无所谓“舍本”和“扳本”了。

我们再把话题回到开始说的吃自助餐后“扶墙”、“弯腰”、“捂肚”的人来说,内心是认为我用餐花了足够多的餐费,如果吃不多就是损失,就是“亏本”,所以我就要拼命的吃,最后,让自己的肠胃遭罪,身体受损这就是最后的结果,这是一种更大的“亏本”。

你有“扳本”的赌徒心理吗?最后结果会怎样?

还有生活中我们熟知的赌徒,从古到今所有的赌徒就是开始投入赌本,如果赢了就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一旦输了,就总想着一定要赢回本钱,就在这样不断地“扳本”心理驱使下,不断地数钱继续投入,直到最后倾家荡产或债台高筑,甚至最后到了疯狂或毁灭的地步,“亏”了更大的本。

还有我们有些落马官员,在最初晋升过中程托关系、跑门路,花了不少的钱,最后一旦到了某个位置,就大肆贪污腐化、索贿受贿,也是一种黑暗的“扳本”心理作怪,开始进行疯狂的“扳本”,结果最后触犯了党纪国法、导致自己锒铛入狱,成为了罪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和巨大的“成本”。

中国有个词叫做“舍得”,也就是有“舍”才有“得”,要的需有“舍”,这是科学和辩证的关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取舍,切莫总想“扳本”,越是想“扳本”,最后“舍本”就越大。这就好比用手去抓沙子,你手攥得越紧,漏掉的砂越多,得到的越少,而你手张开反倒能得到更多的砂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