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場十大變化:走過場的保薦機構小心了,創新企業審核標準不降環節不減,追高風險更大

IPO市场十大变化:走过场的保荐机构小心了,创新企业审核标准不降环节不减,追高风险更大

IPO市场十大变化:走过场的保荐机构小心了,创新企业审核标准不降环节不减,追高风险更大

資本市場擁抱新經濟,IPO的發行審核格局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IPO堰塞湖減少了、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強化了、新股常態化發行成慣例了、對市場參與各方的要求提升了。

IPO發行讓資本市場“變了”,而這種改變正是基於監管者從嚴監管的一貫要求,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改變了困擾資本市場多年的新股發行“三高”、市場指數和新股發行開關掛鉤等老大難問題。

先來看IPO環節的變化:

1、IPO堰塞湖水位大降。2016年以來,共有720家企業完成IPO,融資4650億元。截至2018年5月底,IPO排隊企業從2016年6月底的895家下降已到279家。其中,2017年以前申報、目前仍在排隊的企業僅剩59家,其餘均為2017年以後新申報的企業。

2、嚴格審核正常申報IPO的企業和申報IPO的試點企業,依法依規的對排隊企業和創新試點企業開展審核工作,堅持發行審核條件、標準不降低,程序、環節不減少,對試點企業從財務和非財務角度,全方位、多維度依法進行審核。

3、證監會正在總結審核經驗,結合新經濟特點,完善發行審核的關注要點和標準,待成熟後將以適當形式對市場公佈。

4、監管層對在審企業建立了現場檢查機制。2016年底以來共對87家IPO企業進行現場檢查。根據現場檢查結果,先後向稽查部門移送4家企業涉嫌違法違規線索。

5、新一屆發審委對IPO的審核更加全面和精細化,關注內容既包括營業收入、淨利潤、應收賬款、存貨、現金流等財務指標,也包括同業競爭、關聯交易、資金佔用、票據融資、第三方付款等非財務指標,還要關注公司治理結構、有無重大違法行為、信息披露合規性等基本發行上市條件。

6、在提高對發行人的質量要求同時,證監會也在強調著保薦機構的作用,通過行政監管措施、重大違法違規移送稽查、評級、制度規則等手段從政策源頭避免保薦機構“只薦不保”,確保輔導和盡調等工作不走過場。

7、 在審核過程中,證監會持續督促保薦機構嚴格對照首發條件和信息披露準則,對在審IPO項目進行自查自糾,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的情況。2017年,共有146家企業撤回IPO申請,2018年1月到5月底,共有136家企業撤回IPO申請。

8、在試點創新企業詢價過程中,證監會明確表示要將充分發揮基金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積極作用,增強專業機構投資者在定價過程中的影響力。要求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根據企業各自的情況,科學設計發行方案,要求專業機構投資者切實發揮其在詢價過程中的作用,發揮其專業優勢,保持應有的獨立、客觀、審慎,實現試點創新企業的合理估值和定價。

9、創新企業存在投入大、風險高、易被顛覆等特點,加之A股歷來有炒作新股、炒作題材的情形,創新企業上市初期可能出現被炒高之後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的風險。A股投資者要充分認清創新企業的投資風險,謹慎參與試點企業的投資,不要跟風炒作、盲目追高,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關注點一:新股常態化發行降堰塞湖水位

過去幾年間,新股停停發發讓不少擬上市企業積累在IPO排隊企業名單中,排而不審、審而不發飽受市場詬病,也讓IPO發行成了驚弓之鳥,股指的波動就會左右新股發行的節奏,讓原本正常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的作用陷入到了“發新股就是抽血”的怪圈。

2016年以來,在堅決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和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A股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審核週期大幅縮短,審核效率明顯提升,“堰塞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一組權威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共有720家企業完成IPO,融資4650億元。截至2018年5月底,IPO排隊企業從2016年6月底的895家下降已到279家。其中,2017年以前申報、目前仍在排隊的企業僅剩59家,其餘均為2017年以後新申報的企業。

從目前的審核節奏來看,當前登陸發審會的均是去年9、10月份報送申報材料的企業,審核週期已降到七個月左右,審核效率明顯提升。

關注點二:傳統企業與創新企業一視同仁

自從資本市場提出擁抱新經濟以來,在服務創新型試點企業方面,資本市場確實給出了較快的發行審核節奏,但節奏加快並不意味著發審標準的降低。

無論是正常申報的IPO企業,還是申報IPO或是CDR的創新型試點企業,都需要按照《證券法》《公司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以及規範性文件的規定,嚴格審核,防止病從口入。

特別是對創新型試點企業依法依規開展審核工作,堅持發行審核條件、標準不降低,程序、環節不減少,對試點企業從財務和非財務角度,全方位、多維度依法進行審核。

這一點從此前已經披露的富士康招股說明書,和昨天剛剛公佈的小米預披露更新文件可以看出一二。以小米為例,雖然小米審核進程較快,但昨天更新的預披露材料中,僅反饋意見就有84項,算上其中若干個分支問題,反饋意見超過了百項,這較傳統的IPO企業反饋意見要多近一半。一般來講,反饋意見多為30-50個。

具體來說,企業在境內上市需要符合主體資格、獨立性、規範運行、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等多個維度的發行條件,有關條件細化後涉及諸多內容。

關注點三:現場檢查發威,市場主體均勤勉盡責

發行環節對企業“多維透視”審核,不僅侷限於案頭工作和審核書面材料,還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把情況摸清摸透,其中一個關鍵內容就是對在審企業建立了現場檢查機制。統計顯示,2016年底以來證監會共對87家IPO企業進行現場檢查。根據現場檢查結果,先後向稽查部門移送4家企業涉嫌違法違規線索。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曾強調,證監會將通過常態化現場檢查,督促IPO申請企業提高質量,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

在現場檢查中,證監會發現部分企業存在披露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會計核算不規範,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IPO企業在會計基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涉嫌違反發行條件等問題。如2017年上半年檢查發現,部分企業存在未嚴格執行會計政策、部分業務會計處理不符合權責發生制、招股說明書部分信息披露口徑前後不一致、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內部控制執行不到位、現金使用不規範、會計憑證編制不規範、在建工程轉固不及時等問題。

除了IPO企業之外,現場檢查也發現部分中介機構存在若干問題。如2017年下半年,證監會對13家中介機構擬按程序採取相應監管措施。問題主要是,對招股說明書披露信息核查不充分、重要事項核查不到位、工作底稿不完善等,涉及6家保薦機構、5家會計師事務所、2家律師事務所。

關鍵點四:發審否決率高企,關注更加細化

自去年十月,新一屆大發審委履職以來,高否決率成為了常事,隨著在審企業自查提高信披質量、帶病申報企業的撤退,IPO發審否決率逐步降低。

今年以來,發審委對企業IPO申請的否決率在40%左右,較去年年底三個月的發審鬆緊度稍微有所釋緩,但仍高於2016年和2017年。

從新一屆發審委的IPO審核問題來看,審核內容更加全面和精細化,關注內容既包括營業收入、淨利潤、應收賬款、存貨、現金流等財務指標,也包括同業競爭、關聯交易、資金佔用、票據融資、第三方付款等非財務指標,還要關注公司治理結構、有無重大違法行為、信息披露合規性等基本發行上市條件。

關注點五: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除了發行人以外,監管層還將觸角延伸到各個市場參與主體,其中,保薦機構成為從源頭上嚴把公司質量關的重要主體。

從源頭上嚴把公司質量關,保薦機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只薦不保”,根據規定,公開發行的證券,上市當年就虧損,會直接撤銷保代資格,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

某中型券商投行部負責人指出,一方面是監管確實更加嚴格,尤其是去年新發審委上任,審核的否決率較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券商團隊承攬承做能力,沒有好項目的話,很難通過。這對保薦機構的執業能力提出要求,保薦機構應當慎重選擇和推薦企業,深入進行盡職調查,嚴格內核把關,充分揭示企業風險,確保輔導和盡調等工作不走過場,提高申報企業質量,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盡到應有責任。

不僅如此,在審核過程中,證監會持續督促保薦機構嚴格對照首發條件和信息披露準則,對在審IPO項目進行自查自糾,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的情況。2017年,共有146家企業撤回IPO申請,2018年1月到5月底,共有136家企業撤回IPO申請。

關注點六:機構投資者應合理審慎報價

不同於傳統IPO 企業,在擁抱新經濟的過程中,如何給試點創新企業合理定價,需要充分發揮基金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定價能力,增強專業機構投資者在定價過程中的正面引導。

證監會將要求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根據企業各自的情況,科學設計發行方案,對機構投資者參與詢價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和風險約束機制,促進專業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認真研究、審慎報價。同時還要求專業機構投資者切實發揮其在詢價過程中的作用,發揮其專業優勢,保持應有的獨立、客觀、審慎,實現試點創新企業的合理估值和定價。

關注點七:投資者要評估投資風險、不要追高炒作

創新企業存在投入大、風險高、易被顛覆等特點,加之A股歷來有炒作新股、炒作題材的情形,創新企業上市初期可能出現被炒高之後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的風險。

前車之鑑需警惕,例如,華大基因上市後,從首日開盤價16.37元一度漲到262元,現在已回落至125元,跌幅較高點超過50%;360借殼上市後,股價從最高值60多元,下跌到35元,也達到近一半的跌幅。境外成熟市場相關案例也屢見不鮮,以近期香港市場為例,有一定規模的創新企業,如美圖、易鑫集團、眾安在線、雷蛇等公司均自高點回落了40%以上,閱文集團自高點回落近30%;除閱文集團外,其他公司均已跌破發行價;另外,平安好醫生也是上市後次日就跌破發行價。不少投資者蒙受損失。

這些追漲的教訓時刻提醒著境內投資者要充分認清創新企業的投資風險,謹慎參與試點創新企業的投資,不要跟風炒作、盲目追高,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百萬用戶都在看

IPO市场十大变化:走过场的保荐机构小心了,创新企业审核标准不降环节不减,追高风险更大

ID:quanshangcn

IPO市场十大变化:走过场的保荐机构小心了,创新企业审核标准不降环节不减,追高风险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