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手機看新能源汽車

之前的文章我們分別從汽車工業重要性,新能源汽車技術兩個方面分享了我們的投資策略,作為汽車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我們想聊一聊什麼樣的企業最有可能成功。畢竟作為新興行業,未來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在這裡我們天馬行空的說,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從智能手機看新能源汽車

沒有補貼還能賺錢嗎,這是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印象。作為行業龍頭的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3一再跳票。比亞迪等國內傳統新能源廠商掙扎在補貼減少的泥潭裡。根據葉檀的預測,比亞迪16年得到的政府補貼金額可能會超過100億,遠高於54.8億的淨利潤規模。隨著補貼金額下降,比亞迪2018年1到6月份,歸屬淨利潤同比下降70.98%至82.59%。

那麼新能源汽車還值得投資嗎?我們認為風險與機遇並存,因為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與當年智能手機十分相似。如果我們把傳統的汽車品牌比如奔馳、寶馬等看作十年前的諾基亞、摩托羅拉,那麼這些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就是早期的智能機廠商。當年的手機大家還有印象嗎,除去電話短信功能,能上上網聽聽歌就不錯了。功能機大部分競爭都是在外觀上,那時候我們經常笑稱諾基亞每年只需要換個外殼就可以當新機繼續賣,根本沒有庫存問題。放眼如今,我們的汽車廠商何嘗不是如此呢。所謂新一代某某車型,其實用著上一代小幅改進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外觀開個眼角、換個進氣口,內飾用更大的液晶屏,開出生產線就是新款。拋開汽車的“殼”,這個行業的“芯”已經沒有什麼進步了。內燃機已經足夠完善,汽油車的機械性能很難有大幅的提高,變速箱的改進更多是節油方面的考慮,車企之間都在比拼外觀、內飾、品牌。

從某種意義上講現在的汽車行業已經與功能機停滯不前的時代十分相似了。

然而汽車的價值卻遠沒有被完全發掘。在如今互聯網思維之下,最有價值的就是流量,或者說產品佔用客戶的時間越長,可以帶來的附加價值越多。對於城市居民而言,有車一族代表了高端的消費群體,擁堵的城市帶來了更長的滯留時間。高消費群體與穩定流量時間,不論是樂視的賈躍亭、格力的董明珠,還是大佬抱團的蔚來汽車,這些精英們都看到了這裡的商機。當然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希望借鑑智能手機的發展歷史,找尋成功的經驗。

從2007年喬布斯正式發佈第一臺iPhone手機開始,智能手機成為了人類離不開的一個重要工具。當年的iphone並不完善,只支持2g,沒有app store,沒有控制中心,售價也十分高昂。於此同時,國內無數廠家嗅到了商機,紛紛加入了智能手機的紅海。我曾經有一個東南亞同學,不知從哪弄來了一臺山寨版iphone,價格僅僅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山寨機市場的巔峰時期,曾一度讓三星等一線正規軍談之色變,全球年銷量達到2.28億臺,年增長率達到43.6%。號稱山寨機之王的天語手機市場份額佔比一度超過6%。深圳基伍通訊 2010年銷量位居全球手機銷量第九位,超過中興、華為等眾多國產手機。然而,如今這些山寨機廠商和代工企業已經消失殆盡了,就連諾基亞、HTC、酷派等巨頭也敗下陣來。其實除了蘋果、其他智能手機廠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從智能手機看新能源汽車

根據Counterpoint發佈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四季度最賺錢的十種機型中,有8個都是iphone。蘋果更是佔據了四季度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87%。我想蘋果之所以可以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保持較高的利潤率,有幾點核心競爭力是其他廠商所不具備的。

1.蘋果有較高的溢價能力,核心技術無法替代

蘋果手機最核心的技術就是IOS系統,也是最明顯區別於別的手機廠商的地方。智能手機硬件已經沒有比拼的意義了。手機廠商只要肯花錢,大家在硬件上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工業設計上也很難再有當年喬布斯時代一鳴驚人的創意。安卓是開源系統,安卓廠商產品和產品之間缺乏差異性。小米這幾年賣的好,就是因為在相同硬件相同軟件的情況下,價格低過競爭對手。相反,對於IOS用戶而言,Iphone幾乎沒有替代品,如果用IOS系統則必須選擇蘋果,為蘋果帶來較高的議價能力。

2.蘋果保值率高

蘋果手機一年後賣掉還是可以買一臺不錯的安卓旗艦。一是由於蘋果的更新迭代的原因。蘋果一年最多出兩部手機,而安卓一年要誕生非常多產品,在與蘋果競爭的同時還要與安卓本身的品牌之間進行競爭。二是蘋果出色的質量控制,很少出現質量問題,售後雖然貴但服務體驗比較好。三是銷售渠道都是廠家直銷。安卓手機經常會出現個別供應商低價銷售擾亂市場價格的行為。保值率是很多人在選擇產品時重要的參考因素,一些安卓品牌不要說一年,過半年之後價格基本上都會掉水三分之一。

3:iOS流暢用戶體驗好,更安全

說了很多外在因素,最終還是要落實在產品體驗上。IOS是封閉系統,當年的塞班,WP也都是,可他們都失敗了,原因還是在於流暢性和應用軟件數量上。IOS由於是封閉系統,使用更安全。

如果未來哪一家公司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界的蘋果,那麼他一定有非常強的核心競爭力,有著別的廠商無法超越的護城河,較高的利潤率。上述幾點,換到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依舊適用,我們下面逐條分析一下。

1.較高的議價能力,核心技術無法替代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整車控制器(VCU)、電機控制器(MCU)和電池管理系統(BMS),大多不具備技術壁壘。速度不夠發動機來湊,北京車展上某新能源廠商已經推出三發動機驅動的產品了。未來單純的比拼加速已經失去意義,新能源汽車核心還是充電問題。中國人大部分住在樓房裡,缺少安裝充電樁的條件,誰能解決充電問題,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現在主流的充電解決方案有兩個。一是快充,目前的技術可以做到用2到3個小時為汽車充80%的電。雖然快充速度在加快,但幾個小時的等候依舊需要大量配套的停車場,這點在特大城市尤為困難。二就是快速更換電池。雖然技術上難點頗多,但這可能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方式了。蔚來汽車在去年發佈會上提出充電解決方案就是引入換電模式,令沒電的車輛可以在3分鐘內滿血復活。蔚來研發了一套換電系統,佔地面積僅3個車位大小,僅需3分鐘就能為一輛ES8換好電池,有300多項專利,技術含量很高。同時,蔚來對電池組的規格也進行了統一,ES8和後續的車型都將使用同一種電池組。如果這項技術成功應用,人民可以像去加油站加汽油一樣去電池站更換電池。由於是某個廠商主導的換電規格與換電站,將形成類似於蘋果IOS一樣的護城河。

2.保值率

汽車是家庭資產的重要部分。幾萬、幾十萬的價格導致消費者在謹慎的同時也會參考二手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取決於三點。一是里程續航能力。電池有衰減的特點,一臺400公里續航的汽車,打開電子設備空調後可能只有350公里了。再加上城市路況,走走停停能開300公里就很不錯了。如果算上電池衰減,快充無法充滿電池等問題,實際續航里程可能會在250多公里左右。如果一開始電池容量就偏小,未來在二手車市場很難找到人接盤。在加拿大,寶馬i3三年後可能只能賣到50%左右,而長續航的特斯拉可以有70%的保值率也從側面應證了這一觀點。二是產品質量。在北美日系車保值率高因為產品質量好,而同樣的美系車由於小毛病多,保值率會差一些。三就是品牌。汽車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地位的象徵,高端品牌利潤率高,在二手車市場也更容易受到青睞。新能源汽車品牌如果一開始不能有高端定位,陷入價格比拼的泥潭,未來只怕會像現在大部分的手機廠商一樣,利潤微薄。

從智能手機看新能源汽車

3. 用戶體驗,安全性

用戶體驗是產品的核心,對於汽車來說就是駕駛體驗、內飾做工、4S店服務三個方面。駕駛體驗和做工只要肯投入大家都能做的到,而4s店服務則很難能輕鬆追趕。國內傳統汽車廠商由於汽油車發展的晚,定位比較低,如果用現有的4s店銷售、售後新能源汽車,則會給消費者植入低端產品的印象。而新興品牌大多還沒有實際交付,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在互聯網思維下,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更懂線上渠道,更懂用戶心理,更徹底的學習蘋果的套路,以網上預訂的名義拉長賬期,超低庫存運營,會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無比艱辛。就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還沒有一家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投資一家新能源品牌風險高,回報也高,很難簡單的找到最合適的投資標的。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方向也逐漸清晰。如果投資者能找到滿足上述三個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相信一定是值得投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