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十大戰犯的最終結局


1948年12月25日,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戰犯的名單,這一名單基本上囊括了當時國民黨政府黨政軍大員。半個世紀過去了,塵埃落定,從第一個死去的戴季陶,到最後一個離世的宋美齡,我們選出這份名單中的前十名戰犯,看看他們的人生髮生了哪些變化。他們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第一號戰犯: 蔣介石,厚棺待葬。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949年,蔣介石逃至臺灣。1972年,蔣因感冒併發肺炎,又發生車禍,致一蹶不振,1974年復因流感引起肺炎,終於在次年4月5日清明節一命歸西。遵其遺願,“靈柩暫厝於慈湖,俟來日奉安於南京紫金山”。這一移葬大陸願望,大陸方面已經明確表示:“悉聽尊便。”

第二號戰犯:李宗仁,葉落歸根。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1949年1月,曾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大陸解放後,他不願去臺灣,前往美國,隨後在美居住長達十幾年。晚年,受“愛國不分先後”政策的感召,他衝破重重阻礙,冒著生命危險,於1965年7月間偕夫人郭德潔女士毅然回到祖國大陸,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在生活上得到周全安置。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第三號戰犯:陳誠,主政臺灣。陳誠,浙江青田人。字辭修,號石叟。曾任GMD政府國防部參謀總長等職,去臺後,任GMD臺灣省政府主席、臺灣警備總司令、“行政院”院長、GMD副總裁等職,忠實執行蔣介石的決定,對臺灣經濟發展也做出了貢獻。同時,他堅決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1965年3月5日,陳誠因感冒併發肺支氣管炎在臺北停止了呼吸。

第四號戰犯:白崇禧,獨死公館。白崇禧,廣西桂林人,字健生,回族。去臺後,蔣一直想置他於死地,但當時同屬桂系的李宗仁尚在海外,蔣介石還要利用白來牽制李,所以沒有下手,但將其列為頭號政治敏感人物,派保密局對他進行監視。後蔣獲悉:白企圖發展客家組織,再造勢力。遂令毛人鳳籌劃暗殺,但白因副官救助倖免於難,從此深居簡出。於1966年12月2日被發現氣絕身亡。

第五號戰犯:何應欽,失權有寵。何應欽,生於貴州興義,字敬之。去臺後,曾出任蔣介石“總統府”的戰略顧問委員會計劃主席。何應欽原是蔣介石的寵臣,但因其曾偏袒桂系,尤其是在西安事變發生後,意圖主持武力進攻西安,欲在討伐中置蔣於死地,自己取而代之,而逐漸大權旁落,但仍保持相當地位。去臺後,開始深居簡出,不聞政事,“閉門思過”。於1987年10月20去世於臺北,時年98歲。


第六號戰犯:顧祝同,心思誰知。顧祝同1893~1987,字墨山,江蘇漣水人。由於對蔣介石忠貞不貳,顧祝同一生官運不衰,在臺灣被圈定為替蔣經國保駕護航的“輔國大臣”,曾多次提拔、指導蔣經國。他晚年身體很好,散步養花,生活規律。1973年5月,82歲的顧祝同還與何應欽一起,興致勃勃地訪問了金門與澎湖諸島。曾對著大陸方向,凝視了足有十幾分鍾,沉默寡言。1987年1月17日,顧祝同在臺北病逝,終年95歲。

第七號戰犯:陳果夫,潦倒而死。陳果夫1892~1951,浙江吳興人。原名祖燾,字果夫。與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同為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合稱四大家族。去臺後,蔣介石改組GMD,並給蔣經國掃清政治道路,“二陳”即被開刀,重權盡失。陳果夫久有肺病,又歷來清廉,在陳立夫去美國後,無錢治療加重的肺結核,導致病情難於控制。後雖得蔣介石特批5000銀元接濟,但已無濟於事。於l951年8月28日去世,終年60歲。

第八號戰犯:陳立夫,期盼統一。陳立夫,浙江吳興人。1949年12月去臺灣,1950年,離開臺灣,在美國辦了一個小型養雞場,與其妻過起了清苦恬淡的田園生活。1967年,陳立夫偕夫人返臺定居,晚年陳立夫積極提倡“中國文化統一中國”,並提出對大陸經援方案,期望為統一事業做出貢獻,2001年2月8日,新華社發佈新聞:“陳立夫先生今晚在臺中病逝,享年101歲。”


第九號戰犯:孔祥熙,客死異域。孔祥熙,GMD四大家族代表之一,山西省太谷縣人。1948年赴美為GMD政權尋求貸款,隨即定居美國。在美國,孔祥熙貌似當寓公,實則替蔣介石做著暗中牽線的角色,被美國人稱為“院外援華集團的神經中樞”。1960年10月,美國進行總統大選,孔祥熙暗中向尼克松提供競選費用的內幕曝光。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死於紐約一家醫院,時年87歲。

第十號戰犯:宋子文,因噎而亡。宋子文,廣東文昌人。1949年,宋先赴法國,後定居美國。蔣宋並不始終和善,宋在美國越來越具有獨立性,一直在建設自己的獨立王國,結識並在經濟上照顧著各種勢力的人物,引起GMD不滿與警覺,但也對他無可奈何。1971年4月24日晚,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個小型宴會上,,傳出一條消息:前GMD政要宋子文,因誤吞雞骨被鯁死,終年7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