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永城造律臺遺址,1936年國民黨河南省考古人員曾進行發掘


造律臺遺址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西南酇城鎮東南側,為古代文化遺址。相傳西漢丞相蕭何曾在此制訂法律,故名造律臺,此種傳說和史實不符,但蕭何封於酇卻有史可查。牌坊上書:西漢造律臺。

蕭何者,漢初三傑之一也。劉邦的同鄉,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金銀財寶卻絲毫不動,反映出他超出常人的智慧。

劉邦稱帝之後,大賞功臣。一直在後方,從未參與前線作戰的蕭何位列第一,封酇侯,封地就是酇城這片土地。這引起了眾大臣的不滿,心想自己出生入死,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功勞竟然還不如一個送糧官。這時劉邦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史記·蕭相國世家》:“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上圖為:造律臺前新建時的蕭何祠,祠內除蕭何塑像一尊。現在已成為這般模樣了。

該遺址現存賀圓形土丘。高約7米,底部南北長54米,寬34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8~9米,上層為商代遺存,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存。1936年,國民黨河南省古蹟研究會考古人員曾來造律臺進行發掘。

造律臺在古代稱為都臺,“酇臺曉晴”為永城古代八景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攜友到此遊覽,他在《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一詩中寫道:“渭橋南頭一遇君,酇臺之北又離群。”兩千多年歲月的磨蝕,造律臺更顯蒼勁巍峨。

這裡文化遺物頗為豐富,其中有石斧、骨箭頭、骨錐等等。造律臺作為文化內涵豐富的歷史文物,對於崇敬先賢、重法遵律、警示後代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意義。1963年6月,造律臺被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蕭相國一生終日操勞國事,全心全意地為著大漢朝江山社稷鞠躬盡瘁,做事為人低調,因此蕭相國遺留給後世的古蹟景點似乎也不多。小編呼籲酇城西漢造律臺遺址應加大保護力度,合理利用好這一文化資源,做大做強當地文化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