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上演“大逃殺”:舊錢還不上 新錢借不到

不可否認,近十幾年來是房地產企業最為風光的時代,但隨著國內去槓桿背景的深入,房企的好日子算是要到頭了。

一方面,前幾年積累的負債愈來愈高,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負債率高達79.1%,已經達到了13年來的一個峰值,相當於去年GDP的60%。另一方面,原本“以新還舊”的償債模式已不再靈光,為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自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監管部門陸續出臺諸多限制房企融資的新規。

據統計,2018年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中,已有龍湖地產、富力地產、合生創展、花樣年、東方園林、新城控股等10多家的債務被中止,涉及金額總額至少超過500億。

以今年5月為例,同策研究院數據顯示,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451.17億元,環比4月的769.12億元減少了41.34%,融資總額創近1年(2017年5月至今)來最低,融資情況不容樂觀。

房企上演“大逃殺”:舊錢還不上 新錢借不到

5月40家房企融資額僅451.17億元

房企現在面臨的問題幾乎就是一個“死結”——舊錢還不上,新錢借不到。

事實上,“做生意是要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是敲給房企的一記警鐘,當然對於很多資不抵債的中小房企來說,這更像是喪鐘。在該背景下,可能會導致“強者恆強,弱者退出”。因為中小型房企若不能及時融到資金,將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可能會導致部分中小型企業加速退出市場,行業的集中度提升速度加快。

當然,這一切的“罪過”往往都是房企們自己作死導致的,欠了那麼多錢不無於他們瘋狂拿地的行為有關。從土地購置面積來看,2017年的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結束了連續三年的“負值時代”,重回正增長,大量買地佔用了鉅額的資金,導致了高負債率。

唯一的好消息是,如今各個城市都在展開搶人大戰,房企們能否抓住這一機遇抓緊銷售以期達到回籠資金的目的,是其能存活下來的關鍵所在。克而瑞統計32家上市房企,結果顯示,有30家房企今年1~5的銷售數據出現不同幅度的同比增長,只有金地和萬達出現下調,而那些中小房企的命運如何暫時因數據的缺失就不得而知了。

房企上演“大逃殺”:舊錢還不上 新錢借不到

房企的高槓杆率

房企“大逃殺”:有錢繼續玩 沒錢就出局

根據國家統計局5月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房企到位資金增速低至2.1%,保持低位狀態,其中,國內貸款增速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雙雙出現負增長。至此,一些房企曾慣用的“十個瓶子三個蓋”擴張模式被堵死。

“好戲”馬上就要上演,根據申萬宏源統計,2018年地產產業債務到期量總計為1949億元,其中三四季度為到期高峰,接下來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億元以上。

房企上演“大逃殺”:舊錢還不上 新錢借不到

換言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房企將上演真正的“大逃殺”,有錢的可以繼續玩下去,但沒錢的只能出局。

債務違約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會愈發頻繁的出現在新聞頭條上,特別關於房企的債務地雷會接連“爆炸”,恆盛地產今年早些被爆違約後,天房集團、華夏幸福、魯商置業等上市公司均因為資金鍊問題被交易所問詢。而即便是房地產龍頭企業萬科,也因為網傳負債超1萬億元,被推上輿論浪尖。

筆者借用茨威格在其傳記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地產業的大洗禮正式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