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中國人終於自己統治中國互聯網,爭氣!

2005年:中國人統治中國互聯網

如果說在2002年互聯網泡沫之後,中國公司走上了一條與美國同行完全不同的商業運營之路的話,那麼,到3年後的2005年左右,他們的努力在本土市場上得到了檢驗,

在幾乎所有的細分領域裡,如C2C(Customer to Consumer)、B2C(Business to Customer)、網上書店、搜索、郵箱、遊戲、新聞門戶等等,中國公司幾乎完勝所有的美國競爭對手,騰訊在即時通信領域戰勝MSN,僅僅是其中一例。

這一年,中國人終於自己統治中國互聯網,爭氣!

eBay與淘寶:2003年3月,在北美一家獨大的eBay以1.5億美元收購當時中國最大的在線交易社區易趣網,由此進入C2C市場。

幾乎同時,馬雲創辦淘寶網,兩者爆發對抗性競爭。eBay很快陷入內部鬥爭,兩個創業者相繼離開,而淘寶網則以堅決的免費戰略和野蠻的窗口彈出技術,硬生生地從eBay手中奪走越來越多的客戶。

到2005年年底,淘寶已搶走57%的市場份額,並從此再沒有給過eBay翻身的機會。

這一年,中國人終於自己統治中國互聯網,爭氣!

亞馬遜與噹噹:驚人相似的故事同樣發生在B2C領域。2004年前後,噹噹網與卓越網平分中國的網上圖書市場,到8月,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網。

卓越亞馬遜一改之前只做精品圖書和音像製品的經營策略,試圖移植亞馬遜“大而全”的售貨模式,導致經營成本大增,創業團隊及80%的卓越員工陸續離職。

在其後幾年裡,噹噹在圖書領域的市場份額3倍於卓越亞馬遜,而後者在拿手的信息家電(3C商品)上竟也毫無建樹,被京東商城搶去了幾乎所有的市場。

這一年,中國人終於自己統治中國互聯網,爭氣!

這一年,中國人終於自己統治中國互聯網,爭氣!

Hotmail與網易郵箱:微軟的Hotmail曾經是所有中國從事電子郵箱業務的公司的標杆,可是,它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較大的市場份額,

丁磊的網易郵箱長期堅持技術優化和免費升級的策略,使得Hotmail無法找到實現盈利的機會。

這一年,中國人終於自己統治中國互聯網,爭氣!

在很長的時間裡,中國的互聯網人對美國模式頂禮膜拜、亦步亦趨,然而到2005年以後,在每年數以百計的互聯網論壇上,已很少能見到對中國市場指手畫腳的美國人,他們講趨勢和技術還可以,一旦說到對中國市場的看法,大家都會抿嘴偷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