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上寫的是什麼?

嵐132168821

傳國玉璽上寫了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大字是秦朝丞相李斯所刻,意味著大秦得天下,是天命所歸,將會傳之萬世,永不衰竭。後來傳國玉璽成為封建王朝取得政權合法性的代表,得玉璽者,得天下。傳國玉璽在五代十國的戰火中遺失,再也不沒有出現過了。傳國玉璽的製作材料是和氏壁,王莽簒漢時,太后把玉璽摔壞了一個角,王莽以黃金補之,故有金鑲玉一說。


大秦鐵鷹劍士

從秦朝開始才有玉璽,它的來歷是:據說在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荊山看見鳳凰在青石上休息。自古就有“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說法,於是卞和就將青石獻給楚厲王,經過玉工辯證為石頭,卞和被判欺君之罪,被砍左腿。到了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玉結果還是被認為是石頭,又被砍了右腿。到楚文王的時候,卞和抱著玉在荊山腳下痛哭,於是文王便派人來拿青石,經過這次鑑定後確定是寶石,於是經過玉工的雕琢成璧,即為“和氏璧”

幾百年後,楚威王以和氏璧賞賜相國昭陽。又大概過了幾十年,趙國太監以購買得和氏璧,趙惠王聽說後就將璧佔為己有。幾十年後秦滅趙得了和氏璧。嬴政統一中國後,稱為“始皇帝”,要選用天下無雙的寶貝製成皇帝玉璽。於是當時的宰相李斯奉命以和氏璧作皇帝玉璽,嬴政想以此玉璽代代相傳,就像秦國一樣能二世,三世,千世萬世的傳下去,古稱“傳國玉璽”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


成人學歷報考中心

上面刻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是琅琊刻石上的拓印,叫做“鳥蟲篆字”,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的字,那時候,秦始皇還沒有死,應該比較可信。

其實,用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在秦始皇遊洞庭湖時遇到大風大浪,秦始皇命人拿傳國玉璽扔入洞庭湖以鎮風浪。我認為,傳國玉璽現在還應該在洞庭湖裡,怎麼能那麼容易找到?那麼後來怎麼還有傳國玉璽呢?這不很簡單的事情嗎?命李斯再刻一個就是了,隨便找塊玉,(滅了六國,寶玉有的是!)有一年差不多就可搞定。

為了證明皇帝是上天之子,已經把字刻在了和氏璧上了,(和氏璧是塊寶玉,冬暖夏涼,冬似手爐,夏如寒冰,百米之內可避蚊蠅。世間至寶。當年秦始皇拿到和氏璧時,輕蔑的一笑:這就是老子當年要拿十五城和趙國換的石頭啊。)所以,秦始皇要編制一個神話,什麼洞庭湖君顯靈、送還傳國玉璽啦……無非是要圓謊,要不怎能體現“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呢?


冷如鐵

可信。 #發財中國年# 這個算嗎? 91 leewestwood 最近大家都在談論傳國玉璽的事情,和氏璧傳國玉璽絕非大家常規想象只有1.5釐米厚,而是整整有四寸厚,圓三點六寸,秉承先人天圓地方理念製成,上圓下方,古人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李斯製作傳國玉璽發揮了極高的聰明才智,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皇權的來歷和作用,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璧樣式可參閱2017年5月陝西鳳翔出土未製成玉璧,不可用現代的思維方式推斷先人的智慧,應站在古人當時人文,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考慮,應該可以大致還原傳國玉璽原貌。另外根據以上殘璧情況,本人以為,現有成語半壁江山可以改為半璧江山了,史書中記載,自後唐得天下者手中無傳國玉璽的,稱為白板江山,相反手中有信物的稱為半璧江山,即手中只有半塊玉璧之意。歡迎大家與我進一步探討。可惜我只有一半,尋另一半,求傳播。







三亖堂

傳國玉璽的前身是和氏璧。春秋時代楚國人卞和在荊山角下發現了它。秦始皇兵吞六國後:把和氏璧刻成傳國玉璽。丞相李斯在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若干年以後王莽篡漢,王莽派弟弟王憲向當時是太皇太后的王莽的姑姑王正君索要傳國玉璽。王正君把傳國玉璽重重的摔在地上對自己的侄子說:給你們亡國玉璽!結果傳國玉璽被摔掉一個角。王莽令人鑲了一個角。時間飛逝:到了五代殘唐時代。後唐末代皇帝李從苛亡國交傳國玉璽。李從苛自殺尋國,自此傳國玉璽下落不明。有人說李從苛抱著傳國玉璽玉人具焚了。也有人說傳國玉璽被李從苛派人藏起來了。反正從那以後就沒有人見到過王莽金鑲玉的那個傳國玉璽。我國曆史上有很多人因為傳國玉璽不但自己死了,還連累得家人一起死。這樣的歷史事件數不勝數。看來財寶招殺身之禍,美女是亡國之物並不是沒有道理。


一箇中國人30019752

傳國玉璽上寫了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大字是秦朝丞相李斯所刻,意味著大秦得天下,是天命所歸,將會傳之萬世,永不衰竭。


青松5698

國玉璽上寫了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大字是秦朝丞相李斯所刻,意味著大秦得天下,是天命所歸,將會傳之萬世,永不衰竭。後來傳國玉璽成為封建王朝取得政權合法性的代表,得玉璽者,得天下。傳國玉璽在五代十國的戰火中遺失,再也不沒有出現過了。傳國玉璽的製作材料是和氏壁,王莽簒漢時,太后把玉璽摔壞了一個角,王莽以黃金補之,故有金鑲玉一說。






創建於2018.1.17


叫我坑871

我們通常所說的傳國玉璽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傳國玉璽,刻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由秦始皇選定,李斯撰寫。

自秦立國以來,傳國玉璽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備受世人矚目,在之後的兩千多年中,傳國玉璽三次下落不明,也堪稱傳奇。

第一次失蹤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末帝李從柯抱璽自焚,從此玉璽下落不明,直到北宋哲宗年間,有人當街叫賣玉璽,後被朝廷買入,鑑定為真品,也有人認為是弄虛作假,魚目混珠。

第二次失蹤是靖康之變後,北宋徽欽二帝被金兵北掠,傳國玉璽下落不明,直到元朝時,又重現於世。但權相伯顏後收繳前代玉璽,通通磨平贈予大臣,有人懷疑傳國玉璽也在其中。

第三次是在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北伐元順帝,元順帝攜玉璽遁入漠北,從此失蹤,也成為朱元璋一大心病。直到明末時,多爾袞遠征蒙古林丹汗繳獲玉璽,皇太極大喜過望,隨即改金為清,去汗稱帝,後來經乾隆皇帝鑑定為贗品,乾隆是肯定不敢汙衊祖先的,所以此方玉璽定為贗品。

直到今天,傳國玉璽在歷經數次丟失又數次重現後,又杳無音信,再度成為歷史之謎。


提筆仗劍聊歷史

傳國玉璽作為年輕一代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是什麼,在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卞和的楚國人拾到一塊玉,先後兩次獻給皇帝被判欺君之罪失去雙腿,後來趙國得到這塊玉就是人們說的和氐壁。秦統一六國後在其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作為傳國玉墜璽,歷代相傳作為帝王的象徵。聽當地ꪨ的老人說過傳至清代被丟失實在可惜。


紅塵過客78121

寫了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由號稱天下書法第一的李斯數月篆刻而成。自此擁有傳國玉璽成為歷朝歷代皇帝表明正統的象徵。傳國玉璽幾經戰更迭,後消失不見。實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