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選地域還是專業?省教育廳:5大誤區不能忽視

二本、三本批次合併再加上今年省內多所高校的多個專業列入一本批次招生,高考志願怎麼填?專業怎麼選?是選學校還是挑專業?針對高考成績公佈後的志願填報,安徽省教育廳為考生們來“支招”。

省教育廳提醒 切勿輕信“大數據”分析出的志願填報結果

隨著全省高考閱卷進行到尾聲,預計在6月23日,2018年安徽高考各批次錄取線以及41.9萬高考生的成績將公佈。

“一下子要填好幾個院校和專業志願,許多考生和家長對填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感覺心裡沒底了。”省教育廳表示,正因此,一些社會機構藉機推出了“志願填報指導”服務,收取高昂的“服務費”,號稱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精準的志願填報結果。

“然而各種機構並沒有這樣一個巨大的數據庫,況且志願填報是群體行為,各院校、各專業的錄取分數是和考生填報情況和招生計劃安排密切相關的,填的人多,分數自然抬高。”省教育廳特別提醒家長和考生,切勿相信這樣的志願填報機構,更不要投入高昂的“服務費”。

考生和家長不能過分依賴志願填報機構,大數據能算出一定填報規律,但是沒有辦法算出孩子的愛好和特長,算不出孩子以後人生的規劃。如果家長自己願意認真學習,對自己和孩子報好志願有信心,不找志願填報機構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志願填報第一步 釐清志願模式,今年我省各批次均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

不能輕信“大數據”分析的志願填報結果,那麼,高考志願怎麼填?省教育廳表示,家長在和孩子一起填報高考志願前需要先了解志願模式,一定要搞清楚批次設置、志願設置、投檔辦法等相關的信息。

省教育廳介紹,目前,志願模式可分為兩大類:順序志願和平行志願。兩類志願設置的投檔原則是不同的,我省絕大多數批次施行的是平行志願,只有藝術類第一、三、五批和提前批部分院校施行順序志願。

順序志願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願有先後順序,如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等,每個志願只包括一所院校。順序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願作為錄取投檔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滿足考生的志願要求。順序志願投檔時,對選報同一志願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錄取原則、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也就是說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隊。

平行志願也就是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平行志願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餘額的院校。

志願填報第二步 排名比分數更重要, 志願填報要“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

“拿到高考成績以後,最重要的不是分數,而是自己的排名。”省教育廳提醒高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排名,結合往年各院校錄取最低分的排名,確定自己能報哪些院校。 其次,要合理安排院校順序。平行志願多個院校的順序一般是 “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不要全部填報同一層次的院校,排在後面的院校,錄取最低分和排名應是低於排在前面的院校的。

身體條件也是志願填報的“重要一關”。

“要注意招生學校和招生專業的特殊要求。如身體條件、性別、外語口試、單科成績等。”省教育廳表示,不符合院校招生專業要求,即便投檔,也會被退檔,一旦退檔,該批次就沒戲了。

此外,要慎重對待專業服從。大部分專業志願後都有一個“專業服從”志願。建議大家一定要填報“專業服從”,否則有可能因為專業分不夠而被退檔。

“平行志願雖然是平行的,但同樣是有順序的。”省教育廳提醒考生,錄取時是按照考生自己填報的院校順序依次進行檢索;若院校投檔人數大都比招生計劃多,投檔的考生不可能全都錄取,尤其是已被投檔但分數偏低的考生會被退檔;專業志願填報較高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將被退檔。一旦退檔,該批次可能就無法錄取了。

志願填報第三步 選擇專業之前要慎重考慮近年來就業率“紅牌”專業

每年填志願,不少考生都要“糾結”是地域更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

“從學校層面來看, 985、211、雙一流等招牌還是要考慮的。”省教育廳表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不是一個明確的層次區別,更不是院校好壞的區別,純粹是考試院在錄取時根據院校錄取分數劃分出來的。“有的院校在這個省參加本科一批招生,在另外一個省可能就是本科二批,有的院校去年在本科二批,今年就調整到本科一批,甚至有的院校部分專業在本科一批,部分專業在本科二批。”

毫無疑問,在哪裡上大學非常重要。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眼界的問題,見世面的問題。“你見的世面有多大,也決定了你的理想與定位。”省教育廳提醒考生和家長,從地域層面來看,一般來說,京津滬廣優先,其次需要考慮各省會城市以及副中心城市,如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瀋陽、南京、大連、廈門、深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有分數才有選擇。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高考填志願就是入行的又一個起點。

“一般情況下,絕不能選擇自己沒有優勢、沒有擅長及興趣的專業。”省教育廳表示,在選擇專業之前要慎重考慮近年來就業率“紅牌”專業。建議瞭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幹課程是什麼,是否屬於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不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於什麼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等。

省教育廳列出5大志願填報“誤區”

誤區1:過多的家長意志

對策:考入什麼樣的學校,上什麼專業,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給報的專業他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上大學就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

誤區2: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對策: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課程)的要求,經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可見招生簡章裡面的信息介紹很關鍵,不可輕易忽視。

誤區3:全部填報熱門專業

對策: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誤區4:照搬往年的錄取分來報志願

對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誤區5:選專業時不考慮興趣和特長

對策:在選擇高考志願時,要考慮考生的自身特性。考生自身特性包括:個人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徵、個人能力所及、個人身體條件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