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在三國亂世能自保自強,離不開孫權對武將們做的這件“小事”

孫權在提拔呂蒙和蔣欽後,對二人工作之外還提出了另一個要求:“

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開益。”就是說你們二人已經掌握當塗主要事務,應該通過學習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這就是著名的《孫權勸學》。

武將呂蒙聽孫權說完後也解釋了頗為有理的不能學習的苦衷和理由:“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孫權聽後,苦口婆心地又說了一番話:“孤難道讓你去研究經學當博士(官職)嗎?只是叫你涉獵一點常識知識,你說你公務忙,那你還趕我忙嗎?”

東吳在三國亂世能自保自強,離不開孫權對武將們做的這件“小事”

呂蒙(179年—220年)_圖

接下來孫權又給他講了許多自己讀書往事,大意是從走上東吳領導崗位後,再忙也要抽時間讀書,看史學、看兵法,這麼多年下來很有益處,像你和蔣欽最應該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最後孫權又指出光武帝劉秀不光上陣殺敵,而且手不釋卷,還提了一個他的大對手曹操說:“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曹孟德都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啥就不能自己勉勵學習呢?

孫權勸學不光是得益於自己讀書心得,更是希望手下骨幹力量能夠組成一支文武兼備的團隊,從而在激烈的天下角逐中提高軟實力,最終達到自保、自強的根本目的。

《三國志▪吳主傳》注引《吳書》記載了中大夫趙諮出使魏國故事,在魏文帝面前大讚孫權好學精神:“吳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暇,博覽書傳歷史,籍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東吳在三國亂世能自保自強,離不開孫權對武將們做的這件“小事”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_圖

孫權從少年之時,父親經年征戰,他就跟著其母到處遷徙,居無定所,十四五歲就開始學習軍事,被授予軍職,跟隨其兄征戰。既閱世艱辛動盪,又歷練了自我胸襟,在不斷學以致用後,終於坐擁江東,縱橫捭闔而三分天下。

在稱帝后,他立即“詔立都講祭酒,以教諸子”《三國志》表明他要把對兒子們的教育正規系統化,下令建設中央學府,並任命“都講”,一時之間,江南孫吳的春風飄過縷縷書香。

孫權重視儒學傳統教育,長史張昭就是因為是儒家學問深厚才得到孫權持續重用,他的丞相步騭也是因為才學出眾得以孫權看重:“晝勤四體,夜誦經傳”,做了丞相後,“猶誨育門生,手不釋卷,被服居處有如儒生”。孫權聽說張紘雖然沒有出身沒有太學畢業學歷,但是因其治學水平非常高,特意選拔到學府擔任教職,這些都說明孫權用人首重學識和能力。

不光如此,雖然高度重視儒家人才教育和教材,孫權對諸子學說並不排斥,對擅長道家老子學問的人才也不斷使用,鬱林太守陸績“博學多識,星曆算術無不該覽”而得到孫權看重。《陸績傳》

東吳在三國亂世能自保自強,離不開孫權對武將們做的這件“小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_圖

以呂蒙為代表的孫吳團隊中堅力量在加大學習後非常具有獨立戰略能力。自從聽了孫權教導讀書後,“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呂蒙以武將後發讀書,竟然連一些東吳高級老學究都不如,可見孫權以身作則的讀書勸勉起到了深刻影響。

有一次,當執掌東吳軍權的魯肅從呂蒙那路過,“意尚輕蒙”,就是有點看不起這個大老粗。喝酒時,呂蒙突然問魯肅說:“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魯肅對這個“大老粗”被突然能提出如此高大上的戰略問題難倒,一時語塞,只以“臨時施宜”進行搪塞。呂蒙不以為然,侃侃而談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呂蒙深刻認識到戰略根本問題,必須提前設計好,不然臨時倉促應對,勢必失敗。接著呂蒙為魯肅“為肅畫五策”。魯肅聽了很是震驚,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說:“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呂蒙聽了也很自豪以:“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作為回應。

東吳在三國亂世能自保自強,離不開孫權對武將們做的這件“小事”

蔣欽(?-220年),字公奕_圖

蔣欽自從上次和呂蒙聽了孫權勸學後也是加倍學習,孫權在談話中知道他的進步很是高興。在此後繼續鼓勵別人讀書時,又舉了二人例子:“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容顯,更能折節好學。”《三國志》

孫權之所以大力表彰武將學習,就是要他們文武兼備,以一當十,培養執行力和決策力極強的武裝骨幹歷練,在其不斷培養選拔下,東吳一時之間文武人才層出不窮,相較曹魏和西蜀的武將文化水平低下,而孫吳其以早期周瑜和後期的陸遜為代表的二人都有儒將之風,這與孫權軟實力水平建設之高有著深層關係。

東吳在三國亂世能自保自強,離不開孫權對武將們做的這件“小事”

東吳版圖_圖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寫孫權時,以非常讚許的筆觸寫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老對手曹操甚至用羨慕的口氣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最好的知己,作為頂層對手的政治家來說,思想和學問才是最大的軟實力。

孫權從小讀書獲得了深刻的學習認識,他希望自己的將領和所有官吏,無論文武都要加強學習,圍繞儒家經典和歷史經驗教訓以及對當時最實用的兵法和諸子之學都要學懂弄通,最終用到東吳的整體建設上來,僅以此可見,便可知道孫權作為一名政治家的高層軟實力的設計,絕非普通割據者所比。

文:趙立波

參考文獻:《三國志》《陸績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