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高票房的背後

I、

電影質量屬於中高水準

《戰狼2》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具有濃重的好萊塢商業大片氣息且兼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以往的國產電影中是極少出現的。在影片的製作上,確實是吳京導演的誠意之作,大量的資金花費在場景的拍攝和特效上,而非演員薪酬。且電影融入大量的商業大片元素,使得情節和畫面感十足,引燃觀眾情緒。加之電影屬於愛國主義主旋律電影,使觀眾將其看作是一項愛國任務來看待,故觀眾樂意於為此買單。

II、 外部政治環境

在中國近30年的和平發展中,戰爭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很遠。然而近期的中國南海爭端,中印藏南領土爭端等事件的爆發,域外國家對中國的惡意與阻礙,使得國人心中憤懣情緒急需釋放。而這部電影適時出現,激發了人們的國家認同感。加之全世界都已經習慣了影視劇中歐美面孔的英雄形象,而突然出現的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英雄,給中國人心理帶來極大的振奮與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電影是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表達,是理想的寄託與具象化的產物。而《戰狼2》剛好提供給觀眾們所渴望的精神幻想,同時也讓世界看懂了中國軍人。

III、 中國電影市場日趨成熟

由《戰狼2》帶來的效應,可將中國的電影市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市場規模盲目擴張、觀眾普遍素質不高的非理性階段,第二階段是市場規模穩定增長、觀眾素質提高的理性成熟階段。

第一階段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外文化的瘋狂輸入,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而影響日益加深。其中的典型非“韓流文化”莫屬。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過後,韓國為擺脫經濟困境,將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支柱產業,韓流文化進入中國。由於中韓文化差異不大,韓流很容易被中國所接受,但也限制了它只能侷限於亞洲發展。在此後20年間,“韓流”文化席捲全國。

一方面媒體瘋狂推廣,國人的審美、價值觀等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娛樂業的野蠻生長使之變得越發畸形與極端。近年來“小鮮肉”的大量湧現已經超過了歷史的任何時期。

另一方面流水線式的“造星”使得“劣質明星”也越來越多,過度的明星IP變現導致經紀公司拼命圈錢、製作人員急功近利、投資人熱心炒作,進而導致國產爛片的泛濫,且電影演員成本的飆升迫使電影人為了壓縮成本不得不在電影的內容上縮減成本,以致國產電影的質量急劇下降,粗製濫造的電影盛行,電影人在不斷地迎合觀眾的畸形口味,觀眾也在不斷的追捧“爛片”的畸形文化,由此造成了惡性循環。過去的三年出現了很多票房偏高但口碑極差的影片,國產電影的豆瓣評分大都集中在4分左右。即使偶有優質電影,卻也不及“小鮮肉”們的強大票房號召力,由此大大壓縮了優質電影的生存空間。

進入2017年,公眾一面對劣質電影無情聲討,另一面卻在源源不斷的奉獻著票房。電影導演馮小剛今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說:“中國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此話儘管極端卻也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尚不成熟,觀眾素質不高的現狀。所幸的是公眾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且越來越重視。

第二階段:

隨著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中國廣電總局等部門採取相關措施逐步限制不良文化的輸入,且此舉也深得國內民眾支持。如“薩德事件”引發的“限韓令”等。某項網絡調查顯示,86%的網民支持“限韓令”。由此顯示,人們的偏好逐漸發生變化,觀眾對“小鮮肉”的審美疲勞,使得“鮮肉電影”的票房愈加疲軟。人們對國產爛片的聲討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典型的“鮮肉電影”《建軍大業》與“硬漢電影”《戰狼2》同時上映,而且又同樣反映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在風格上以及電影人的誠意上形成強烈對比。一面是一成不變的老套路——以“小鮮肉”為主的粉絲經濟,另一面是讓人熱血沸騰的激情大片。實際上,中國觀影人的素質在不斷提高,中國電影市場在不斷成熟,觀眾對過度膨脹的明星變現經濟的不滿,甚至到了即將爆發的邊緣,而此時僅僅缺少一支導火索 ,而《戰狼2》的上映正是這支導火索,引爆了觀眾對那些粗製濫造的電影的不滿與憤怒。

筆者認為,如果沒有《建軍大業》的對比,《戰狼2》並不一定能獲得眾多好評以及如此高的票房成績。《戰狼2》確有諸多亮點,但相比國際影片,此片僅屬中上成作品,能獲得如此高的口碑,與近年來國產爛片林立有很大關係。在上映初期,《建軍大業》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但在公眾的口誅筆伐中,卻將《戰狼2》引致風頭浪尖,成為了“鮮肉電影”的對立面,此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上映更是助推《戰狼2》的持續火爆。因此筆者認為,在《戰狼2》的放映過程中,只要有越來越多的“鮮肉電影”同期上映,《戰狼2》的票房就越發火爆。因此,《戰狼2》的成功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拐點,更多的是它的象徵意義,它顯示出觀眾素質的普遍提高以及對良心電影的渴望與認可,為中國電影的良性發展,走向成熟,甚至於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IV、 國產電影的競爭加劇

近年來大量國外電影的引進,增大競爭,同時提高了中國電影市場化水平,迫使電影人轉變思路,只有拿出誠心之作才能換取票房,譁眾取寵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雖然觀眾的需求出現分層亦屬正常現象,即使是在擁有全球最發達、成熟的電影市場的美國,也不可能通過市場行為來淘汰爛片。但是在不遠未來,市場將越來越成熟,真正有價值的電影將會成為主流。而忽略電影內涵,妄圖炒作獲利的影片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結語

由上述統計數據可知,近年來,中國電影銀幕數穩固增多,電影工業在穩步發展,然而電影規模的增長卻越發疲軟,然而相比美國,中國電影市場潛力並未完全釋放。與此同時,以好萊塢為首的進口片的國內票房比重卻在不斷增加。究其原因:美國具有世界上最成熟的電影市場,由此可以生產出眾多高質量影片,而國產影片質量亟待提高,中國觀影人群有待進一步發掘。在日趨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裡,中國觀眾需要的是真正有內涵,高質量的電影。而《戰狼2》的巨大成功,為持續低迷的電影市場貢獻了華語電影的力量,讓更多觀眾看到了華語電影的突破與潛力,這無疑鼓舞了電影創作者追求影片質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個成熟的市場儘管不是一個價值觀完全一致的市場,但是正確的價值觀一定會成為主流。如同股市一樣,無論如何變化,最終都要回歸於價值投資。成熟的市場需要的是真正的價值,如果不顧內涵,一味的跟風炒作,膨脹的泡沫註定會破裂,而受傷的是市場的每一位參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