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武漢是個朋克的城市。當北京人在談理想,上海人在談金融時,在武漢,大家正閉著眼睛算,一鍋豆皮會切成幾份。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比起知名度更高的熱乾麵,豆皮似乎更貼近這個城市的靈魂。豆皮攤邊上,頭天晚上在江邊吹薩克斯的大爺,聊著八卦的七姑八嬸,剛從Live刷完夜出來的小夥姑娘,趕著去上班上學的大人小孩。他們都盯著這口大黑鍋。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師傅,還要好久啊?!”人群中傳來聲音。師傅沒說話,反倒是排前面穿睡衣的大叔笑了,“急莫斯撒!”尾音上揚。

攤子門口,煤火大灶,龐然巨鍋,一枚精悍漢子在不聲不響地做豆皮。在武漢,做豆皮的師傅從老到少,有很多種形象,但無一例外都有著緊實勁兒足的手臂,能把數斤重的鐵鍋玩弄於股掌,大馬金刀,不服不行。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在熱氣蒸騰中,師傅用油把大鍋刷得鋥亮,抄起一滿勺麵漿,像潑墨一樣往鍋裡均勻澆上一圈,一起入鍋的還有四五個雞蛋。直徑80釐米的大鐵鍋在師傅手裡迴旋,待麵漿和蛋液逐漸凝固成型,迅速徒手翻面。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撒椒鹽,鋪糯米,拋餡料,壓實。濃厚的汁水滲到糯米里,排最前頭的人不禁嚥了咽口水。

接著,最隆重的一刻到了。

大鍋被師傅雙手抓起,再輕巧一顛,一個直徑足有50釐米的豆皮瞬間就翻了個面。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唷!”人群不自覺地往後退了一步,併發出讚歎聲。他們大多數見了這場景無數次,卻還是不自覺地想表達欣賞。

師傅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在金黃蛋皮上撒上一層蔥花點睛,一手鏟子一手切片板,三兩下就開始分割切塊。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切好塊的豆皮,盛在盤子上或是紙盒裡,澆上稠稠的用鮮肉、鮮菇、鮮筍熬製的三鮮醬汁,拿到的人滿足地邊吃邊走,起床氣在一口一口的咀嚼中逐漸消散,武漢人的一天就這麼開始了。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豆皮,是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做豆皮的館子,遍佈武漢三鎮

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挑選了幾家武漢最好吃的豆皮

看看下面的這些豆皮裡,

是否有曾經一招便擊中你胃的那份?

老通城

要論武漢豆皮的第一把交椅,老通城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這家創辦於1929年的老酒樓,有過無數的輝煌歷史。1958年毛主席來武漢,兩度光臨老通城吃豆皮,一盤不夠還要了第二盤。老通城的豆皮大王高金安無人不知,位列武漢初代“四大名廚”。

後來的老通城經歷了破產轉型和修建過江隧道拆遷兩次劫難,做豆皮的手藝勉強流傳了下來,卻一直找不到好的地方重操舊業。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2012年新吉慶街開街,老通城在那裡盤下一個門面,重新做起了那鍋鮮香滿溢的豆皮;皮子攤得油光黃澄,糯米蒸得恰到好處,肉丁、筍丁、菇丁都規規矩矩放到位,最後撒上香蔥白芝麻。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和如今的一些熱門豆皮不同,老通城的豆皮不怎麼加滷水,比較幹,是武漢的傳統豆皮做法。這裡當然有靠招牌吸引來的外地遊客,卻也有很多武漢老人在這裡尋訪過去的味道。

▍地址:江岸區吉慶街176號


民生甜食館

1957年創辦的這家老店,這麼多年來也算自成一派,煎包熱乾麵燒梅都有自己的味兒和擁簇,豆皮自然也不例外。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每鍋豆皮標準的四個雞蛋打勻,師傅手藝熟練,皮子攤得薄厚適度,顏色均勻,用量器按平一份不多不少的糯米,撒上三鮮丁抹勻,再加上一勺滾油,反面後撒上兩把香蔥,香味撲鼻,值得讓人專門搭車去吃。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價格是6塊錢一份,不過這裡還要友情提示,它家5月4號開始裝修,到5月20號才重新開業,到時可能會漲價。如果想去吃的話,最好等到20號以後再去,以免撲空。

▍地址:江岸區勝利街86號


阿斌三鮮豆皮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阿斌的豆皮,也算是武漢一絕,在美食縱橫的水陸街。味道標準,相對清淡,有雞蛋的那一面特脆。常年有人排隊,大家喜歡看他做豆皮時的表演,像在尬舞。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很多人有時會開玩笑說阿斌豆皮是“炸豆皮”。鍋內加入大量的油,滾油沸騰下,正是皮子酥脆的原因。起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多餘的油舀出去,避免成為“油泡豆皮。”因為油多,所以他們家豆皮不用滷水體味,是傳統清淡的豆皮口味。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排隊的人雖然多,但阿斌做了這麼多年豆皮,也是熟練工,兩個大鍋換著做,速度超快,不需要等待太久。

▍地址:水陸街與復興路交叉口


味美香豆皮

廣八路上的一家明星店,各種排隊各種VIP點評,上過好吃佬和喜子來樂。原來在漢口前進四路附近,和大名鼎鼎的嚴老么一起。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老闆娘一家三代全部致力於做豆皮,手藝祖傳,她曾在後花樓甜食館做主廚,一下子也做了快二十年。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豆皮外焦內軟,配料裡比別處多了滷腐竹,帶點甜味。整個豆皮不油膩也不過鹹,趁熱吃正好。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地址:廣埠屯廣八路輕音社旁


嚴老么豆皮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後來店面越做越大,它家也開始做豆皮。皮子跟別家比突出一個黃和脆,糯米粒粒分明,三鮮丁瀰漫著一股醬香味兒,算是獨樹一幟,吸引了不少食客。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發展到現在,它家豆皮燒麥已經要分兩列站隊了,甚至有的食客評價,它家的豆皮比燒麥還要好吃。

▍地址:前進四路十九中旁嚴老么燒麥


週記三鮮豆皮

周老闆名叫周建國,一家三代傳說做了100年豆皮,店裡經常被食客擠得水洩不通。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周師傅雖然已經上了年紀,卻很有創新精神。武漢傳統豆皮大多隻有三鮮和牛肉兩種,它家又創造出了肉絲,腰花,雞蛋,鱔絲等新式豆皮,吸引了不少嚐鮮的好吃佬來尋味。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香菇用的是小花菇,豆皮一次不做多,只做六份,一鍋賣完還得等。等待的人群當然有抱怨,但吃過豆皮後,大都覺得等這麼久,值了。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創新豆皮裡,二合一,三合一豆皮最受歡迎新鮮的牛肉絲,腰花絲現炒,加上香辣的剁椒,有種別緻的風味。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地址:麒麟路與桃花街交叉口


老武鍋豆皮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原來這家店開在老武鍋社區旁邊,後來因為拆遷,便搬到了現在這裡,十幾年的老街坊們吃慣了這碗豆皮,從武鍋一路追隨到了靜安路。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主理的老鄧已經做了25年豆皮,米漿是用麵粉加黃豆子,和一般豆皮加綠豆子不同,口感更好。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可以隨意加滷水或者臊子,皮子炕的黃,外焦裡嫩,糯米很好吃,嚼起來韌勁中帶點餈,臊子料給的足,香菇乾子筍丁恰到好處。

▍地址:靜安路鐵路局對面


曾記豆皮大王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它家最早的創始人曾爹爹,是豆皮大王高金安的學徒,從15歲就在以前的老通城學藝,如今已經年近九旬。本事學到手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現在曾記豆皮的主理,就是曾師傅已經年過六旬的兒子。

豆皮裡的臊子有瘦肉、口條、心頭,還有冬筍、香菇。糯米則要放在特製的滷水裡浸泡後,再鋪墊在蛋皮上,然後用自家熬製的豬板油來煎制,以使每一塊外焦內嫩的豆皮都包裹著醇厚的豬油和滷味。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金燦燦的豆皮冒著熱氣,外皮微微焦黃很脆,炭火炕出來的,口味還是不一樣。糯米很筋道,香菇和瘦肉都恰到好處。要說唯一的缺點,可能是稍稍有些油膩。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直到有一天,因為她在電話裡感嘆了一句“好想吃豆皮!”,這位居然把她帶去了一家火鍋店準備點豆油皮……兩人因為這事吵了一架差點分手(所幸最後並沒有分手),“太外碼了。”她後來對我們說。

這件事告訴我們,豆皮真的是武漢人的命。要是連武漢人的命都搞不清白,武漢伢可是要罵人的!

豆皮,一千萬武漢人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