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述評:“中國龍”經濟影響力走向全球

俄新社6月17日刊文稱,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系教授阿列克謝·波爾坦斯基認為,中國“走出去”無疑是自然的,憑藉的是中國的經濟實力,這是規模巨大的現象。

文章稱,中國收購亞洲的企業和房地產、拉美的土地、非洲的自然資源,向歐洲進行大筆投資,甚至開發南極和北極。越來越多國家願意使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貿易。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文章稱,中國企業正在一步步“征服”歐洲。2010年起中國對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歐元。約60%的投資進入了最發達的國家——英國、德國和法國。中國企業為獲得機場、海港和貨運站等基礎設施豪擲千金,而且也沒放過大型工業企業。

文章稱,歐洲是中國企業在世界“走出去”的重要方向,但並非唯一的。中國企業的地位在亞洲繼續加強,能說明這點的一個例子是,長期與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競爭的亞洲開發銀行宣佈了合作意向,因為它不再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視為競爭者,而是夥伴。有中國學者表示,這證明東京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態度有改變。

文章稱,這位學者表示:“過去美國和日本不看好、甚至否定中國的倡議。但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次表示支持這個倡議,表達了發展合作的意願。”

文章稱,在中國資金早就成功打入拉美,全新的趨勢初步形成:與中國的貿易開始逐漸向人民幣結算過渡。這些國家正在嘗試克服因經濟美元化而造成的對美國的依賴,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

文章認為,非洲國家也愈發傾向選擇人民幣。非洲東部和南部的一系列國家將人民幣視為儲備貨幣。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的數據,僅2016年南非使用人民幣支付的金額就增長了65%。這是中國經濟存在在非洲急劇擴大的結果——現在中國對非洲能源的投資額比對南亞的多。

文章稱,這樣一來,地球上幾乎不存在沒有中國身影的地方——帶著自己的資金、商品和技術。其中也包括荒無人煙的地方:中國與俄羅斯共同開發北極,為第二艘大型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做準備。北京還在維護其南極科考站。

文章稱,俄中分析中心負責人謝爾蓋·薩納科耶夫強調,實際上中國的全球積極性是其地緣政治作用決定的。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正在追趕美國。不過使用的方法差別明顯——與華盛頓不同,北京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不挑起局部戰爭。

文章稱,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系教授阿列克謝·波爾坦斯基認為,中國“走出去”無疑是自然的,憑藉的是中國的經濟實力,這是規模巨大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