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智能建築加速進化,2018中國智能建築節來了

大家好,我是河馬哥,一匹帥到骨子裡的弱電小哥。

今天,河馬哥想問問大家:你眼裡的智能建築是什麼樣子?

也許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有的人希望可以不用出門,一切坐在家裡就可以完成;有的人則希望什麼事情都只需要動動嘴,衣食住行都能搞定;還有人希望一切資源都能循環再利用。也許這些現在看起來不一定現實,但在後工業時代,未來都能一一實現。

“以建築物為平臺,基於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築、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築環境”。

這是國家標準《智能建築設計標準》GB/T50314-2015)對智能建築的最新定義。由此可見,智能建築是具備有相當的人工智能特性的建築環境:具有感知功能(通過各種傳感器來感知環境和人的狀況)、可傳輸數據、具有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能力(類似機器學習)。

想象一下未來,當你回到家裡,前廳的傳感器通過你的聲音及面部表情,識別出你和你的家人,然後門開了,電梯也開了,你家的房間門也打開了。但如果是快遞員來了怎麼辦?如果快遞員來了的話,前廳是開的,那快遞員可以把快遞放到前廳,但快遞員無法進入其他的房間。

推動智能建築加速進化,2018中國智能建築節來了

當你來到公司,電梯說“要不你直接走樓梯上去,不要坐電梯了”;每20分鐘椅子就提醒你要站起來了,因為椅子坐下來的凹形能判斷你坐下來多少時間而沒有站起來;在你下班的時候,電腦就提示“你每天晚上八點之後才離開辦公室,我覺得你應該早點回家”;回家之後電腦告訴你“你應該調低家裡的燈光,這樣可以更放鬆”。

事實上,在目前一些建築物中,已經或多或少實現了智能管理,出入口的智能管理、家用電器的遠程管理、安防的智能管理等,這些識別技術包括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動作識別、虹膜識別、掌識別等。

通過對建築數據的提取,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與計算機圖形編程技術,將數據可視化,數據的變化,流動,不同數據的交互構成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賦予了城市建築生命的氣息,而中國現在很多城市都在積極打造“智慧城市”。

推動智能建築加速進化,2018中國智能建築節來了

人工智能底層要素是由數據組成,它們就像是照片上離散的像素,最專業的計算機工程師也不一定能運算出它們的含義。在河姆渡的眼裡,它們是人與建築、建築與建築的對話方式。

不僅如此,通過物聯網和軟硬件技術24小時彙集海量數據,人力、設備、能源、通行與停車管理等大數據,使得人能與設備、建築具備了對話的可能。

萬科說,讓建築讚美生命。以前你可能不懂,但在智能建築時代,建築真的變成了有生命的個體!

如何加快智能技術變革,從硬件上驅動智能建築發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設?2018年6月6日,西安,來第三屆(2018)中國智能建築節尋找答案!

中國智能建築節,是河姆渡在中國建築業協會智能建築分會的指導下,重點打造的智能建築領域國際級專業盛會,秉承“產品智能化、學術權威化、服務專業化”的宗旨,整合智能建築領域上下游優質資源,為國內外知名廠商、工程商、集成商、規劃/設計單位以及政府機構搭建推介展示、投融資合作、招商交易、學習交流的立體平臺,共同推動智能建築產業發展,樹立智能建築行業新標杆。

推動智能建築加速進化,2018中國智能建築節來了

在政府領導的熱情指導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智能建築節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具規模、最具權威性、最具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專業級盛會,創造出了中國智能建築展、“功勳獎”等一系列品牌活動。

作為主辦方的河姆渡(homedo.com),是國內首家從事互聯網+智能建築的企業,以振興中國產業互聯網為己任,為業內集成商與工程商提供“產品採購+綜合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2018年6月6日,西安,第三屆(2018)中國智能建築節,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