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公里,77年相思,93歲老兵回到家鄉

1500公里,77年相思,93歲老兵回到家鄉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若不是親眼得見,你很難體會到詩句所含的百轉愁腸。

6月16日,離家已經77載的抗戰老兵王志和,終於在93歲高齡的時候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句容市白兔鎮兔西村。

臨行:凌晨5點凝望家的方向

16日凌晨5點剛過,93歲的王志和已穿戴完畢,站在窗前默默地望著家鄉的方向,“馬上就要回家了。”

當天上午6點左右,匆匆吃過早飯,老人和家人一起正式踏上了回家的路。

抵寧:越近越心急

下午4點40分,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從南京南站6號出口出站,在此等待的志願者將老人扶上早已準備好的輪椅上,看著“熱烈歡迎王志和老兵回家”的橫幅,接過志願者、白兔鎮白兔村黨委副書記何金元遞上的鮮花,老人激動不已,眼淚在眼眶中打轉。“爺爺,歡迎您回家,我們是來接您的。”老人緊緊地握住何金元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5點30分,老人一家坐上了白兔鎮政府安排接送的車,一上車老人就急切地問:“還有多久到?”在得知車程大概有一個小時後,老人雙手合十激動地說道:“好!好!好!”

回家的路,喚起顛沛的過往。當汽車在揚溧高速出口緩緩駛出,離家還有兩公里時,老人的兒子王興華告訴老人,“就要到了,你看一下,馬上到了。”老人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看了看窗外,默默地用紙巾擦了擦眼淚。

到家:夢裡常念“我回來了”

“今天,我終於回來了”

傍晚7點,車子終於在白兔鎮兔西村村口緩緩停下,早已在此等候的白兔鎮宣傳委員紀項迪趕忙上車給王志和老人遞上鮮花,“我代表白兔鎮政府歡迎您回家!”

剛剛下車,老人就被早已等候在此的鄉親們和親人團團圍住。儘管彼此之間都是第一次見面,但相似的容顏、血脈親情讓大家都沒有感覺到陌生。見到這麼多素未謀面的晚輩們,王志和老人激動不已,不停地流眼淚。

在外甥孫子紀榮的家中,老人見到了一直牽掛的姐姐王紅英的遺照,老人心裡積蓄的情感終於爆發了,抱著姐姐的遺照泣不成聲。

“這一面,爺爺等了77年、盼了77年,他終於回來了,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人,這一別真是太久、太久了。”王念說。

“兒時的街,再轉一圈”

17日6點不到,老人就已經起床,簡單喝了點粥後就讓侄子紀鎖子推著他去街上轉一轉,“我要去看看那座老廟,還要去學校去看看。”老人說道。“雖然老人家說的學校和廟已經不在了,但是逛街的時候他依然很高興。”紀鎖子說,轉完一圈回來後,老人沒有盡興,還要再去轉一圈。

回來以後,王志和對家人說,地方還認得,就是房子變化很大。在異鄉的他經常夢到父母雙親,“還有我的姐姐王紅英和侄子紀羊子”。

“家鄉的飯,我要吃三碗”

由於舟車勞頓,老人並沒有參加當天的晚宴,17日中午,老人終於和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的29位後人一起吃了一頓闊別了77年的團圓飯。

“家鄉的飯,我要吃三碗。”王志和一口鄉音已改,而家鄉人也都只能由王念翻譯成重慶話跟他對話交流。“爺爺現在每天只能吃一點點粥,但是回來之後的胃口確實好了許多。”吃到夢寐以求的家鄉飯後,王志和一臉欣然。

“阿姐,你不要我了嗎?”

王志和最想念的姐姐33年前就已過世,雖然姐姐的墳離家不近,且長滿雜草,輪椅進不去,但是老人還是執意要去看看。

到了墳地,紀榮將老人背到墳前,剛從紀榮的背上下來,老人就問“到了?”在得到肯定答覆後,老人使出渾身的力氣抬腿“挪”到姐姐墓碑前,雙手緊緊攥住姐姐的墓碑,顫聲說道:“阿姐,你怎麼就走了呢,你不要我了嗎?今天我終於回來了……”話未說完,93歲的老人已是老淚縱橫,親人們怕他悲傷過度,只讓他拜一拜,但他堅持要站在姐姐的墳前,久久不願離去。

18日,老人一家返回了重慶。但他家人表示,“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以後還會回老家待久一點。”

笪倩倩 王 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