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一個地級市為何是五線城市?

趣聞視圖


春日盛宴

人有錢了,不要總想著自己,要回報自己的家鄉,可以搞教育,搞好發展,結果煤炭的大勢已去,啥也沒有留下。
發展才是硬道理,希望合理規劃,多重視教育,發展好交通運輸,給運煤倒是修了幾條路。


趣聞視圖

我呢,土生土長的陽泉人。

陽泉市,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太原、大同,車牌號為“晉C”,區號是“0353”,人口100多萬

但為什麼陽泉市卻被評為五線城市,那那些六線城市是不是還不如陽泉啊?答案是,就根本沒有五線城市以下的城市了。

第一,陽泉市以煤著稱,煤炭資源十分豐富!你可以在每一個地理圖冊中“中國資源分佈”中在山西省找著大同和陽泉,以前聽父輩祖父輩的人說,以前的陽泉靠著挖煤掙了很多錢,當時的工人在陽泉比現在的老師和官都吃香啊!一個月的工資就能掙1萬多!

然後,陽煤集團開始走上了古代晉商的“買田置地”的道路,一礦,二礦,三礦,一直到新景礦,聽說還在外地買了礦,開始瘋狂的挖煤和瘋狂的賣煤,住宅區的馬路上到處都是運煤的貨車跑過,一年四季不敢打開窗戶,只怕煤粉刮進家裡不好打掃

由於陽泉只依靠煤炭發家致富,政府但卻沒有認識到非再生資源的儲量,沒有發現第二,三產業發展,經濟因此也沒有搞上去

現在的煤炭也快要挖完,工人的工資開始了幾個月的拖欠,只為了還外債。

今年的公司盈利,也把那些打算今年關閉的煤礦開啟

現在的問題是,陽泉的煤礦越來越少,日後十萬多的工人怎麼養家餬口?破壞的環境怎麼恢復?


我可以乄很勇敢

陽泉是我的家鄉.土生土長的陽泉人。她是幾線城市並不重要.大概是戀鄉的情結吧.我愛自己的故鄉。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城.翻開歷史的以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陽泉這座小山城曾經是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許多開國元勳和將領在此生活和戰鬥過.陽泉是三晉東大門和交通樞紐.萬里長城第九關娘子關是山西的重要屏障.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建國後.特別是農業學大寨時期.由於陽泉緊鄰昔陽大寨.陽泉這個不起眼的小城.曾經有許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途經陽泉或在陽泉停留。老一輩革命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幾乎都通過石太線途經陽泉轉道大寨。陽泉是一個資源性城市.以無煙煤.鑄鐵.礬石.石膏.等聞名暇耳.且有食品.紡織.無線電.飲料等輕工企業。煤炭使陽泉輝煌過一段時期,也造就了一些煤炭礦產大享。重能源輕視輕工業的發展.使的大部分輕工產業關門停產。隨著環境生態保護的力度加強.煤炭產業嚴重下滑.陽泉經濟也隨之下滑.經濟滯後。陽泉是個十年九旱的地區.農村經濟也相對滯後.由於煤炭產業的逐漸削薄.大部分閒散人員也無工可作。轉型創新是當前和今後面臨的最重要問題。


孤杋

城市的綜合排名分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兩部分。

硬實力像是電腦的硬件,比如城市地域面積,人口,產業結構,歷史文化,政治地位等等;而軟實力則包含了硬件之外所有的本地居民創造,比如新經濟產業,文化作品,企業質量,名人數量,創新氛圍等等。

陽泉本是山城,居民的性格中天然地帶有“靠山民族”屬性,比如靠山吃山,修養持重,因循守舊。再幾次大的產業變革中,唯一的機會和成效便是“挖煤,賣煤”,而互聯網、數據技術,甚至相對較小的電商、物流、新媒體等等產業在這裡並沒有明顯的發展。

回顧那些所謂一二線城市的發展路徑不難看出,一個城市的富強歸根結底是需要有自己明確的名片,有強勢的產業做根基。就像開一間公司,終歸是需要有主打的、標識性強的產品,然後吸引外地的人或錢來這裡,這兩個方面,除了比山海關之內的東北強一些,(坦白說)陽泉還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搞。

2008年以後的世界,如果有一張名片可以讓人一分鐘瞭解陽泉,這名片上能寫什麼呢,李彥宏的故鄉?三體作者的故鄉?還是維爾康的故鄉?

把這張名片想好,寫出來,事情便簡單多了。

(手打不易,且拍磚且珍惜


鄉音發佈點

60年代,陽泉曾有一首歌:偉大的祖國富又強,陽泉是個好地方。四面高山花果香,清清河水流中央。那時的舊火車站雖然小,但人流來來往往,如今新火車站若大個廣場,陽泉人卻沒有了火車,還得提前2個小時坐汽車到孟縣坐火車。年青人上了大學不願回來,國有企業一個個都沒落下去。發展經濟也沒有自己明顯的特色。中共第一城,盼你亮起來!。一,


yqma

雖然陽泉的經濟一直處於相對低的狀態,外來人口占大多數,但是作為一座山城,發展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了,客觀評價陽泉,景色很美!經濟水平稍微低一點,我們的工資水平很低,去外面一看,發現我們都是out了的一代,但是我相信經過所有人的努力,我們美麗的陽泉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佐佑都是寶寶

五線都沒排上吧?地方小,除了煤炭沒有其他產業,現在煤炭也不行了,交通也不便利,高鐵距離市區太遠,年輕人都出去奮鬥了,經濟更是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