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遊記|風語黃龍,忘卻歸途

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

1000個遊客眼中也有1000個黃龍。

讓我們一起看看網友“江鴿賓”眼中的黃龍,

是什麼樣吧。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從踏上川西高原行程的那一刻起,我的思緒就升騰為風馬 ,不為祈福 ,只為守候中的夙盼終於來到。

黃龍,你的彩池、你的峽谷、你的森林、你的臥波、你的瀑流、你的鱗片恰似黃玉雕琢,氣度不凡,陽剛輝煌。你在川西高原蒼蒼茫茫的雲海裡,你在岷山山脈莽莽的群峰中,你在岷江源頭蒼翠的叢林中臥伏隱居千萬年了。你的生命在深深的歷史隧道中慢慢孕育,石灰岩打造了你的龍骨,冰雪融水成就了你的血脈,植物根莖、倒木或落地枯枝與碳酸鈣物質聯姻繁衍了你千姿百態的肌體。如今,你威儀靈動、壯健絕妙、閃爍金甲、飛流而下、逶迤出壑……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上千個天然的彩池在山峽中順坡而下,大者畝餘,小者如盆、如碗、如杯,池壁似黃玉砌成,玲瓏剔透,一派富麗。池水五彩繽紛,變化萬千又都清澈透明,泌人心脾。行走在遊客棧道上,透過滿天的煙霞和蒼翠林木的間隙俯窺,在莽莽原始森林中,好似有一條凌空騰飛的巨龍,層層彩池就像巨龍身上的片片鱗甲,映襯著皚皚的雪峰,如夢如幻。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遠望碧湖玉堤斜,層層疊疊上仙家。綠樹鳥禽啼不住,杜鵑枝頭滿山花。”站在五彩池邊,回望谷口,對面巍峨的山峰,如同玉翠屏風,雲霧瀰漫其上,連綿不絕,時而一大片,時而一絲絲,悠悠然一種閒庭漫步的感覺。遠處是皚皚的雪山,映襯在藍天下,發出熠熠的光輝。在雲霧飄渺中,流水淙淙,鮮花盛開,仙子隱約其中,身著霓裳,飲美酒,食仙果,品妙樂。天宮瑤池誰能一遊?想必舉目中這就是人間瑤池了。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金沙鋪地”。 這是海拔3305米之上的偌大的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長約1300米,據說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鈣華灘流。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伏臥在坡面。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下山時,一陣小雨降臨,我隨遊覽人流順坡而下,脈脈於“洗身洞”的聖潔祥光,傾心於“飛瀑流輝”的蒸騰奔放,感染在“迎賓池”的湛藍清豔裡……雨嵐裊繞,山色空朦,足以使每一顆敏感的心在這空無飄渺間迷失,甘願忘卻了歸途。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煙籠碧水,霧纏群山。風雨中的黃龍雖不似晴日的綺麗,卻平添了一份美的朦朧。一種莫名的、不可抗拒的誘惑力,不知不覺中勾走了我的魂。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平生無嗜好,醉在山水間。

黃龍之所以俘獲我心,在於她的高貴,在於她的氣度,在於她的風雨煙雲。雨是煩人的,風卻貼心怡人。黃龍景緻漫延山脊,山風不時吹來,站在清澈見底、色彩鮮麗的水池邊,望著延伸很遠的梯田式的鱗鱗水波和不遠處高聳入雲的高山巨嶺,深林峽谷,飄飄欲仙。遊其他的山,無論泰山、峨眉、武當,都難免大汗淋漓,而遊黃龍,林濤陣陣,風語如訴,令我倍感愜意……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碧水三千伴黃龍,白雲一片隨鶴歸。

人生多少開心事,黃龍溝裡遊興爽。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文:江鴿賓

圖:見水印、黃龍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活動速遞

"2018黃龍第三屆高山蘭花節(網絡)"火熱進行中!!全方位景觀直播,暢享視覺盛宴,參與民俗狂歡!

  • 活動詳情:蘭花節官網

  • 官方微博:@黃龍風景區

  • 官方網站:黃龍景區官網

積極參與線上互動還有機會贏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大獎哦!

旅遊小貼士

精品游记|风语黄龙,忘却归途

景區地址: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

景區諮詢電話:0837-7249055

門票信息:黃龍景區,旺季(4月1日-11月15日)200元/人,淡季(11月16-次年3月31日)60元/人;紅巖關索道,上行80元/人,下行40元/人。

注意事項:景區最高海拔3576米,最低海拔3000米,平均海拔在3300米左右,黃龍景區觀景途中上山棧道臺階較多,應緩步步行循序漸進至各景點最為舒適,建議遊玩時間為四個小時。請儘量避免在景區內劇烈運動,如出現緊急情況,請不要驚慌,景區內沿途設有吸氧房,可至吸氧房吸氧休息片刻。高原地區早晚溫差較大,請攜帶保暖衣物。

交通路線:

1、汽車:成都茶店子車站-松潘縣,每日7:30、9:30、11:30發車。

2、飛機:在雙流機場乘坐飛機前往黃龍機場,抵達後包車前往黃龍景區

自駕行程推薦:

第一天:成都--汶川--茂縣--松潘古城(建議遊覽2小時)--川主寺--黃龍景區,住:黃龍

第二天:黃龍景區(建議遊玩4小時)--奇峽溝(建議遊玩2小時)--川主寺,住:川主寺

第三天:川主寺--松潘--茂縣古羌城(建議遊覽2小時)--汶川--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