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生命才是最美的

走出去,生命才是最美的

文/陳惠芬

走出去,生命才是最美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戶外運動。不僅僅是因為運動本身帶給身體的諸多益處,也是因為在一次次的走出家門時,可以拋卻一切雜念,感受行走在大自然中那份淡然與純淨,更是因為運動帶給自己的那份心情的愉悅感,挑戰自己的成就感。

我喜歡騎行。週末假日,會與三五騎友抑或愛人,騎上山地車,沿公路向西或向南,任意選擇一個方向。不需要行程規劃,只需有一份說走就走的心情 。我的騎行並非專業,所以,並不給自己設定運動強度,僅僅因為喜歡,所以,便有了更多的心思去感受戶外種種遇見。

記得有一次,和幾個朋友騎行去渭源。行至上灣鄉附近時,天氣突變,下起了雪雨。大家雖穿著雨衣,但還是被淋溼,渾身發冷。騎行手套也是溼的,手冷到捏不住車把。老公半路又因腰部突然疼痛不能騎行,雖然頂著雨雪,但騎友們卻都下車陪著老公徒步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大家相互鼓勵,不氣餒,不放棄,堅持完成了預期的騎行目標。雖有小插曲,然而心裡卻是滿滿的感動。人生如是,誰人不是在最艱難的時候期望有人不離不棄的相伴相守?

若逢春日,沿途春色惹人沉醉。奼紫嫣紅的各色花含苞吐蕊,河岸邊柳煙嫋嫋。騎行路上的我們,盡情享受著那份說停就停的隨性。駐足,拍照,暖風習習中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油菜花開時節,便更是願意去趕赴那場花事了。在車輪滾動間,滿滿的都是油菜花夾雜著甜甜的蜂蜜味道,撲鼻而來。一路騎行,呼吸吐納之間便都是香味了。

走出去,生命才是最美的

我也喜歡徒步。平日裡有閒暇時間會背上小揹包,隨身裝一杯水,幾包小零食。戴上耳機,聽著音樂,一個人隨意的去走。

喜歡一個人在路上,是喜歡那份安靜。喜歡那種自由,無拘無束。喜歡可以隨時改變目標,去自己想去,願意去的地方,邂逅那些早已蛻變成記憶的美麗。喜歡行走在找尋陽光的路上,看一切美好在路上如花般綻放。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感恩著點滴過往,路邊的一枝一葉,讓心中時時種滿陽光和雨露。

冬日的清晨,寒風習習。一個人,行走在這個小縣城裡。一路走過,會路遇形形色色的忙碌著的人:頂著寒風騎著摩托飛馳在路上的路人;開著出租車,中巴等候乘客的司機;出早攤開始生起節煤爐的小商販;還有那些捶打著身體晨練的老人們……所有的人都各自忙碌著。每每看到那些真實生活著的人,覺得人生其實是真的不容易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境遇,有著各自不為人知的心酸抑或幸福。

於是,在行走間又會多出許多感悟,生命是需要珍惜的,擁有的幸福更應該倍加傾心呵護的。

我還喜歡去旅行。很多時候,我和他的旅行都沒有刻意計劃安排。或者是偶然看到哪篇文章中提到的某個地方;或者是聽說過某個地方;亦或者只是想走出去看看,並沒有目標。汽車行駛在沒有盡頭的高速路上,偶見路邊風景區指示牌,便改道前去。令人愉快的是,無論是怎樣隨意的一個地方,卻總能給我們很多的驚喜。

去漫天黃沙的戈壁,只為一睹那神奇的月牙泉:去賀蘭山感受抗金名將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英雄豪邁;去賀蘭山口看巖畫,觸摸遠古祖先們的智慧與驚人的藝術才華;去甘南拉卜楞寺,在喇嘛的誦經聲中淨化心靈,走進藏族同胞的跪拜人生,領悟那份執著背後的萬分虔誠;去九寨溝,看青山綠水,目睹那一汪汪恰似被天神遺落的珍珠般的池水……

走出去,生命才是最美的

也會去很遠的南方,感受小橋流水,古色古韻的小鎮。去體味不同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建築特點。嘗試尋找另一個自己的存在。若逢雨季,南方潮溼的空氣,行走在雨霧纏綿的水鄉古鎮,便更生髮出許多莫名的愁緒。方明白那麼多的文人騷客何以會在南方這一片土地上留下那麼多流傳至今的佳作。若無眼前景,怎有筆下文。

在這樣的一場場旅行中,我不斷的刷新著自己的心靈。不斷地遇見,不斷的看到另一個自己,那麼美麗燦爛的存在著。於是,旅行於我,便成了另一種活著的方式。

我深信,只要願意走出去,就一定會有收穫。鋼筋水泥外的世界,與我,就如同是被圈在牢籠裡的鳥兒嚮往的山林一般。而戶外的任何一種運動,都會讓我身心愉悅。喜歡它,如同喜歡著自己過往的歲月——雖不全是美好,卻是彌足珍貴的生命的財富,它將使我的人生豐盈,記憶璀璨。

走出去,生命才是最美的

陳惠芬,筆名:蘭心。甘肅省臨洮縣作家協會會員。文章在《臨洮文學》、《前沿作家》、《作家聯盟》、《旅遊作家》、《金秋文學》、《絲路新散文》、《隴上芳草地》、《文學微刊》等多家網絡公眾平臺上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