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在雲浮市新興縣,以縣城為中心,大體上有東南西北四個大方向。在四個方向又可以細分,如南路有大南小南之分,而北面又有上北下北的說法。許多老一輩的新興人都習慣將車崗稱之為下北,而洞口以下、新興江東面一帶則稱之為上北。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在上北一帶,有這樣一方沃土:這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如畫,綠海蒼翠,秀色宜人。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這裡依山傍水,融山、河、林、野、園、亭為一體,形成獨特的鄉村自然景觀。

它,就是大穩村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雁南飛天寶物華開盛族,穩船東進地靈人傑展宏圖”,走過大穩村牌坊,兩邊石柱上的這幅鄉賢徵集的對聯,寄託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牌坊高聳鄉情深,馬頭山上鳥戀林;喜慶彩旗隨風舞,綠道時尚健康行”。新興縣文學協會會長、著名作家三直遊了大穩村牌坊之後,欣然寫下了這首經典之詩。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穩位於一片開闊的小平原,田地平坦,土質肥沃,是新興縣著名的產糧地。可貴的是,這一片的小平原被群山環抱,這正是傳統上中國人建村定居最理想的地方。

這裡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代文風鼎盛,出將入相。是已故著名慈善家、香港舞廳業鉅子陳寶垣的故鄉,走出了全國人大代表、企業界精英陳瑞愛,還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武術家、被載入《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的陳榮章等一大批傑出鄉賢、仁人志士。打開大穩村籍在外工作人員手冊,你可以看到近二千人的大穩村,官至副處級以上的有近十人,科局級的有二十多人。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關於大穩村場的地理形貌,在當地還流傳著有這樣一句諺語:“九雲伴一馬,馬上一張氈,氈上一枚錢”。

指的是大穩村四周有九條帶“雲”字的坑,包括雲雙、雲改、雲白、雲井、雲亮、雲柱、雲二、雲冷、雲立,伴著馬頭山就是一張氈,馬頭山下的護龍寺、鎮龍廟(現大穩村小學)就是一文錢。由於馬頭山有“九雲”相伴,大穩村民稱之為“九雲伴馬山”。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護龍寺遺址(現大穩村小學)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護龍寺當年的花崗岩柱墩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九雲伴馬旺村莊,人傑地靈好風光。前輩同心興偉業,代代和諧齊奔康”。這是大穩鄉賢海歌為大穩村所題的詩句,是對大穩的真實寫照。

尤其到了冬季,許多地方都見不到綠色了,而大穩村照樣滿山青綠,生氣勃勃,百花爭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綠色名村,被譽為南粵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2000年,大穩村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正是有這樣一個優越的環境,大穩在宋代的時候已經有人在這裡建村定居,到明朝的初期,陳氏族人開始遷入大穩定居,陳氏四世祖可積公系大穩村開村始祖,經過六百多年的生息繁衍,如今近二千人的村莊,幾乎每一家都是姓陳的居民。

穿梭在大穩村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古老建築遍佈其中。村中所保存的古建築不但很有規模、還很有特色,有在古時代表著功名官職的鑊耳屋、有防禦盜匪的碉樓,也有功能齊全、建造精巧的民居群。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穩村中連片的清代鑊耳屋

鑊耳牆形狀獨特的鑊耳牆又名鍋耳牆,因其形狀與菜鍋的手柄相似得名。在元明清時代 解釋成象徵明代官帽兩耳造型,只有擁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資格建造,官位大小決定鍋耳的高低。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極具嶺南氣息的鑊耳山牆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庭院一角

大穩的古建築多以明清時期的青磚大屋為主。基本結構分為單進式,也即是一正門、一天井、兩邊配房、一正廳、兩邊偏房;兩進式,一正門、一天井、兩配房、前廳及兩偏房、一屏風、後庭兩配房。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民居天井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昔日豪宅今已埋沒在叢林當中,莫能窺探

“一起九條梁”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位於大穩村的中心地帶,有這麼一片青磚古建築群:在四周高牆圍繞之中,分佈著八座二進青磚大屋,形成縱豎井然的巷道,特別後面兩座鑊耳山牆的後樓座甚為宏偉,調樓外牆還建有防禦作戰的“燕子窩”碉堡及瞭望臺。整個宅院佔地面積近千平方米。是大穩村中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宅院,它就是清末年間大穩村中首富陳振誠的大屋。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振誠大屋之間縱豎井然的古老巷道

據說陳振誠原為村中貧農,生活艱苦。有一次在自家田地耕作時,偶然間在泥土中掘出滿滿一罈子金銀,因此一躍成為當地鉅富。成為富豪的陳振誠,在家鄉廣置田產物業,還建造起了屬於自己的豪宅。據說宅子在一次建造時同時升起九條正樑,這在當時絕對是非常富有的人家才可以做到的,因此當地的老一輩都習慣稱他的大屋為

“一起九條梁”。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圖為陳振誠大屋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凸出牆體的“燕子窩”碉堡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與陳振誠大屋遙遙相望的天然炮樓

陳寶垣童年故居

沿著陳振誠大屋一旁的小巷往前走,在巷口牌坊處的右側,有一處顯眼的庭院。四周是約兩米高的圍牆,圍牆和院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加建的。推開院門,裡面是一個面積約十幾平方米的小庭院,庭院內側是一座兩進的青磚大屋。

這裡就是大穩村中已故的傑出鄉賢、著名慈善家陳寶垣先生童年時期的故居。房屋系清末年間由陳寶垣的祖父輩所建造。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寶垣故居主屋

陳寶垣的傳奇一生由戰亂時開始。他1926年出生於南洋東婆羅州荷屬坤甸埠,父親和兄長在該埠謀生,經營玻璃鏡業生意,屬當地僑領一份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全家被迫返回原籍地廣東省新興縣洞口大穩村居住。童年時期的陳寶垣就在大穩村中成長。

1949年底,他隻身到香港謀生,成為成千上萬廉價勞動力之一。他涉足多個行業,幾經輾轉,1955年投身娛樂行業,由舞廳最底層侍應做起。經過十多年娛樂行業的摸爬滾打與資金積累,於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陳寶垣先後開設了新世界、九龍新世界、今日世界等多間在香港擁有較大影響力的新式夜總會,雄霸港島地區的夜總會行業。在香港娛樂行業逐漸佔一席之地,見證了香港娛樂行業興衰,被稱為八十年代叱吒香港舞廳業的“教父”。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寶垣舊居屋簷下精美的灰雕

衣錦還鄉後的陳寶垣,在家鄉新興縣開展了一系列的慈善活動,支教助學、建橋修路、敬老救災等等公益活動,享譽縣內外。

陳春園與“大夫第”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夫第”前高強圍繞

據歷史記載,明萬曆年間,大穩村人陳春園在朝廷為官。由於其為官清正廉明,政績卓著。因此其告老還鄉之後皇帝為其賜建大夫第,彪炳千秋。後因年久失修而毀,現建築為其後人在清代中期所重建。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夫第大門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保存完好的大夫第牌

陳氏宗祠——大穩古建築之魂

在大穩眾多的歷史建築當中,能稱得上“大穩之魂”的恐怕只有陳氏宗祠了。陳氏宗祠可謂是大穩村眾多歷史建築的核心所在。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氏宗祠前的院牆,在堪輿學上具有“擋煞”作用

陳氏宗祠始建於明朝,總面積478.78平方米,長35.43米,寬11.82米。為三進兩天井式建築,青磚瓦木結構,坐北向南。硬山頂,博古脊,鑊耳封火山牆,木雕封簷板。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氏宗祠正門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工藝精湛的木雕承託

宗祠頭門蝦公梁、斗拱及人物雕刻栩栩如生。中堂頂梁兩頭牆體“福鼠吊燈籠”色澤如初,瓦簷兩邊臺梁有木雕攬託,燈籠形石柱、山牆、正脊紋飾、木結構樑架亦得到完好保存。是大穩村內眾多歷史建築之中的精品。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氏宗祠的花崗岩匾額

“陳氏宗祠”匾額為明代著名教育家、廣東四大名儒之一的陳白沙先生所題,字跡清晰。

整體建築基本保存完整,極具嶺南傳統民居特色,建築簷畫及木雕上的人物、花雕等設計巧妙,做工精細,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1月被公佈為新興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陳氏宗祠鳥瞰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穩古巷

民國別墅群,造就大穩獨特“西洋景”

漫步至大穩村尾端,赫然看見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層小樓矗立在田野之中,周圍是零散的鄉村民居,第一感覺可以用鶴立雞群來形容。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據上了年紀的大穩村民介紹說,這座建築名叫“時可別墅”,乃是民國時期當地著名鄉紳陳福基的私人豪宅。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頗具西洋特色的門樓牌坊

陳福基何許人也?據大穩村中老人回憶說,解放戰爭時期洞口三挺村人陳國垣擔任國民黨新興縣長時,作為同宗兄弟的陳福基當時就在陳國垣手下任職。據說陳福基這人天資聰慧,頗有才幹魄力,能耐相當了得,在當時的國民黨新興縣府內,地位與影響力僅次於縣長陳國垣,因此人稱其為“二縣長”。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當上了“二縣長”的陳福基,又在老家洞口圩經營頗具規模的“昆合商行”,逐漸發展成為大穩村中屈指可數的大戶。有了財富和地位的陳福基,便仿照開平、高鶴等地他見過的建築樣式,請來了洋設計師,和新興當地的泥瓦匠們一道,修建了這座在當時新穎別緻的中西合璧建築。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洋樓露天陽臺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站在洋樓露天陽臺處遠眺對面民居屋頂

位於“時可別墅”後面,僅十幾米開外,還矗立著這麼一組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群。雖然在設計樣式上沒有“時可別墅”那醒目而霸氣的西洋小門樓,但照樣極具歷史和藝術欣賞價值。它就是“南秀別墅”。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據村中老人回憶說,“南秀別墅”的主人名叫陳新發,又名陳潮海,在民國時代曾擔任過昇平鄉(今洞口片區)鄉長,而且還在新興縣城東街一帶經營大規模的成衣店,同樣是當地知名的鄉紳。據說陳新發生了三個兒子,於是他建造“南秀別墅”時特意建造了四卡門面,分別分給三個兒子居住,另外自己居住一卡門面。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圖為南秀別墅的花窗

大穩護龍寺

大穩護龍寺始建於明朝景泰五年(公元1451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原位於大穩村中(今大穩村小學處),現遷址於大穩村郊。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穩護龍寺山門牌坊

寺院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周圍古樹參天,面對清溪,風景幽靜。常住出家僧眾,晨鐘暮鼓,清靜莊嚴,遠近聞名,香火旺盛。據記載,護龍寺系一名叫悟性的禪師和其門徒所建。據說,寺裡有兩件寶物,一是寺裡的銅馨,只有僧人一按,發的響聲就能令氣神不寧的人立即氣定神閒。二是寺裡的一段鐵鏈,是六祖惠能留下的,香客到寺裡摸一摸就會求所如願。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遠眺寺院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大穩護龍寺內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殿堂屋脊上的瑞獸雕塑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寺內的千手觀音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雲浮古韻|新興縣大穩村: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

遠望大穩田園村舍,山環水繞,老樹古藤,民居宅院沿河而建,凸顯出濃厚的鄉村氣息。特別的地貌,自然的景觀,令人流連忘返。稱之為“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典範”,著實不為過。


雲浮融媒中心

編審:劉炳華

素材:新興的大街小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