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力量 ——我只關注歷史上穆斯林的米麵油

味道的力量  ——我只關注歷史上穆斯林的米麵油

做糧食工作,始終關心米麵油,總關注糧食、食品歷史和現實,有隻言片語、有道聽途說,但是食物給人永遠是懷舊、當下、前途,永久記載過往,關係經濟、社會、政治。

春節期間閱讀《食物》一書,對主食的歷以及中世紀伊斯蘭美食有初步瞭解,安拉在《古蘭經》中不止一次地命令穆斯林“食用我們提供給你們的所有好東西”,禁止他們食用非法食物,尤其是腐肉、血、豬肉、殘忍宰殺的動物、令人興奮的飲料以及任何非獻給安拉食用的食物。

伊斯蘭美食至今流傳。有趣的是,雖然巴格達迪的烹飪書中許多菜式都源自波斯,但是其中並未表示出像後期波斯烹飪文學中對大米的崇拜。

在中世紀晚期和現代早期的波斯,稻米是食材中最重要的一項,料理方法為四種傳統方法之一,需要比料理肉類更為小心,因為稻米更為精細,因而更容易被破壞。然而在十三世紀的伊拉克,至少在巴格達迪的廚房中,人們只是隨便清洗稻米、扔進鍋中,只要不煮得過硬即可。

因此,雖然大米在中世紀穆斯林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都成為常用食材,其影響遠及印度和西班牙,卻並未達到後期在薩非王朝波斯享受的崇高地位。人們只是將其視為一種主食,丟入鍋中與菠菜和肉同煮,而不像配以藏紅花的菜餚,可以作為一餐的主菜。

對於多數中世紀穆斯林的飲食而言,麵包比稻米更為重要,巴格達迪筆下幾乎所有菜式,包括其中特別提及稻米的菜式中,都有某種形式的麵包相配。

實際上,主人能端上桌的麵包種類越多,客人對他的評價就越高。一般而言,哈里發特別擅長在晚餐時分呈現種類最為繁多的麵包,多達幾十種,從未發酵的薄如紙張的麵包,到鬆脆的硬麵糕點和大塊的圓白麵包。

在穆斯林城市居民中,可供烘焙和食用的麵包種類繁多,最簡單的形式是將麵粉與水想混,直接在淺鍋內煎制,最複雜的則是按歐美美食食譜進行烘焙。

歐美人烘焙麵包的方式是在黃油發酵麵糰中加入鹽、胡椒、姜、去殼的芝麻籽、大麻籽、八角和香菜,與薄荷、罌粟籽、奶酪屑、新鮮的芸香葉、藏紅花、阿月渾子果和由碎棕櫚葉、薰衣草、萎葉、丁香和玫瑰花蕾等至少十二種不同香料混合而成。

再說烹製油。現代中東飲食和中世紀伊斯蘭飲食差別很大,現代地中海飲食和中東飲食與橄欖油密切相關。而對巴格達的中世紀穆斯林而言,要將橄欖油作為日常烹飪用油則過於昂貴,因此經常作為最後灑在菜餚上的配料。

在巴格達的烹飪包括哈里發的廚房中,有一種比橄欖油更常用的油脂,這是一種從肥羊的尾巴中提取的油脂。巴格達迪的《烹飪書》中大多數菜譜開頭都有關於如何用熱鍋提取尾巴油脂的指導。

另外芝麻油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雖然穆斯林確實使用芝麻油,巴格達迪也稱其適用於高溫煎炸,但是猶太人與芝麻油的聯繫更為緊密。據稱,我們在大街上就能通過芝麻油味道辨認出一個猶太家庭。

我感覺穆斯林美食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神聖不可褻瀆,美食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儘管有些禁忌。猶太民族聰明絕頂,望其項背,是不屈不撓的民族,中國對猶太民族貢獻多多,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期間。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經濟學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理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