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服務適用於各級糧食儲備

政府購買服務適用於各級糧食儲備

建立健全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是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重要關鍵內容。不能輕言糧食多了,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必須常抓不懈,緊抓不放。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解決中國糧食安全的保障的體制機制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看,省級以上儲備比較充足,市以下儲備一般都達不到合理儲存規模,特別是縣一級糧食儲備,更是不盡人意,達不到國務院關於建立“產區保持三個月銷量,銷區保持六個月銷量”的儲備要求,有的縣(市、區)單純強調財政困難,根本沒有建立地方糧油儲備,就是有儲備,儲備品種也相對單一。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流通,確保城鎮居民有效供應的今天,這顯然不符合糧食安全政策要求,不符合市場調控的需求。

應重新核定市地及以下地方糧油儲備規模。目前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大多是在2004年糧食實行“三放開”時建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形勢的變化,主要是城鎮居民的大量增加,現在看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嚴重不足,儲存費用補貼標準過低,況且建立之初有的地方或是規模不足,或是落實不到位,雖然近幾年來有所增加,保管費用有所增加(每斤0.05元),但是工作進展不平衡,財政狀況較好的縣基本達到了儲備規模標準要求,較差的縣(市、區)還沒有達到規模要求,甚至沒有地方儲備糧油。

當前增加地方儲備糧規模十分迫切和必要,一是從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看,糧食連續十二連豐,山東省十三連增,有增加地方儲備糧規模的物質基礎,同時糧食產銷以及品種結構需要達成新的平衡,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發力,迫切需要調整糧食種植和農業結構,發展優質糧食生產和流通,這就需要改革糧食儲備功能定位,發揮蓄水池和調節器的作用,充實儲備,改善糧食品種結構,刺激和調節糧食生產,使其朝著建立現代農業方向發展,確保農民能種地,會種地、種好地,居民吃好糧目標實現。

二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庫存銳減以及社會存糧大幅下降,進一步凸顯地方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2004年以前,地方糧食購銷企業常年保持較高的庫存,成為政府調劑糧食餘缺,穩定糧食市場,應付特殊需求的重要物質基礎。2004年糧食收購放開後,原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進行了改革改制,多數農村糧管所實行了兼併、破產、重組等民營化改革,少數糧庫改為國有獨資或控股的糧食企業,承擔著地方儲備糧承儲任務,由於資金等原因,開展商品糧購銷業務很少,真正能用於市場調控的糧食有限。應按照市場應按照國務院“產區保持三個月銷量,銷區保持六個月銷量”的要求,對目前地方儲備糧的儲備規模重新測算,不足部分,儘快建立,儲存到位;沒有建立的,要立即落實規模,充實到位。

三是根據居民對成品糧油的需求,測算城鎮居民的成品糧、食用油的應急需求量,部分改變地方儲備糧的存儲形態。對成品糧油(可以是小包裝糧油)的存儲要建立一套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保持常態下的存儲數量,並及時進行輪換,既要保證應急的需要,又要使成品糧油有序流動起來,減少費用開支,確保成品糧油質量。

四是建議明確地方小包裝糧油儲備政策及輪換辦法。目前小包裝糧油應急儲備沒有辦法規定,特別是小包裝食用油儲備中央和地方沒有明確的儲藏辦法和輪換方法,儲存期只是籠統表述為常規條件下1——2年或不超過2年,把小包裝糧油視同市場上流通的成品糧油,因而就有了儲存期和保質期的矛盾,儲備食用油是各級政府的儲備物資,如果按商品油對待,企業的保質期僅有18個月,而儲備食用油僅有儲存期之說,常規條件下2年的儲存期,條件允許下還可以適當延長儲存期。由於從上到下沒有小包裝儲備糧油的管理辦法,致使承儲企業無所適從,大體有兩種小包裝食用油的儲存辦法,其一由油脂加工企業代儲,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僅是給予其一定的保管費用,油脂加工企業作為週轉庫存,即所謂的動態儲備;其二由國有糧食企業承儲,農發行貸款,財政貼息,並給予承儲企業一定的保管費和輪換費用,承儲企業按要求輪換,即所謂的靜態儲備。由於食用油極難保管,加之儲存條件有限,兩年輪換一遍,既有保質期與儲存期不相符的矛盾,又有輪換受市場影響,承儲企業賠錢的風險,也暴露出儲備糧油管理規定與《食品安全法》不銜接、不一致的問題,造成了管理空檔或者說空白。

建議對地方儲備糧油實行政府統一採購,對輪換政府統一競價銷售的辦法,一改政府對儲備糧油包贏不包虧的一攬子做法,目前大多數地方儲備糧油承儲企業都是微利企業,人員多包袱重,經營單一,僅靠收原糧買原糧,盈利能力弱,渠道狹窄,保生存的壓力大,如果輪換糧油出現虧損,企業無力承擔。鑑於地方儲備糧油糧權屬於政府,理應由政府購買服務,承儲企業履行好保管職責就足夠了。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理事

通聯地址: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