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礄口之古田民族工業文化:探尋礄口百年工坊傳奇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匠心

匠人

用雙手溫暖世界

用“美 ”回報歲月

匠人,擇一事,終一生

百年傳承,匠心永駐

近代手工作坊助推民族工業興起

工匠精神融入古田民族工業文化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作坊,亦稱“作場”、“工場”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作坊:是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場所。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翻閱史書~

殷周時期,作坊已具有相當規模。至唐宋時期,手工業名目繁多,有鍛坊、銅坊、糖坊、紙坊、毯坊等。

清代中葉,商賈雲集的漢正街、 長堤街曾是十里帆檣、萬家燈火的商貿中心,也是手工作坊的鬧市,這個時期是礄口地區手工業聚集發展的鼎盛時期。

當時,作坊的手工業者大多數來自黃陂、孝感、黃岡、漢川、沔陽等縣農民。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尋跡礄口近代手工業的發展脈絡~

時期

發展情況

清末時期

漢正街、長堤街已有較集中的冶煉作坊,規模較大的爐坊。傳統手工業生產發展到銅器、鐵器、刀剪、筆墨、制傘、雕刻、金銀首飾、紙紮、成衣、制帽、靴鞋、木器、筷子等諸多行業。共有手工業戶1000餘戶,工匠3000餘人。

民國初年至民國七年

礄口手工業生產較穩定,成衣、皮革、木器等行業均有發展,各行業店鋪大量增加。

民國二十年

受自然災害和日貨傾銷影響,礄口手工業遭受沉重打擊,大部分手工業作坊停業。

武漢淪陷時期

因銅、鋁、錫等原料被控制,礄口留存的手工業作坊寥寥無幾。

抗日戰爭勝利後

礄口手工業生產有所復甦,木器傢俱、金銀首飾等行業略有發展,特別是槽坊汾酒生產發展很快。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近代引入西方先進技術以後,傳統手工業快速發展,機器工業隨之興起,這也是古田民族工業的發端。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見證手工作坊到機器廠的轉變~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19世紀80年代,漢正街一帶出現機器修理業,以手工翻砂的作業方式製作配件,修理機器。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業開始發展。當年礄口一些修理小廠(店)開始轉產製作生產軋花機、榨油機、茶磚機等。

★清末民初,礄口共開辦機械廠5家,但規模較小,設備簡陋,有工人十幾人至幾十人不等。

★民國七年(1918年),鄧鴻順機械廠、魏源順機械修理廠在礄口開業,經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漸成為武漢市制造磚瓦機及零配件的主要廠家,他們用手搖創床製作的瓦模子成為優質產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礄口機器廠數量有所增加,規模較大(資本萬元以上)、產品較精的有呂方記、呂錦記、魏源順、鄧鴻順等機器廠。工廠工人多為僱工,主要生產軋花機、榨油機等農用機器和磚瓦機等。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礄口民族工業博物館陳列的老機器

機器工業的興起,並沒有導致傳統手工業立即消失,而是出現了傳統手工業與機器工業並存的情況。從礄口近代日用輕工業產品中可見一斑~

☀光緒三十年(1904年),耀華玻璃廠在漢正街開業,以手工操作的方式生產玻璃,成為漢口玻璃生產之始。

☀民國九年( 1920年),通時玻璃廠在大水巷開業,採用人工舂料、吹制的手工方法,每月可產3萬打(每打12只)煤油燈罩,產品銷至湖北、湖南、四川、陝西等省。

☀民國十九年(1930),銅匠張祥太在橫堤上街68號作坊開始手工生產燈具(煤油燈、汽燈、電石燈),開口燈具生產之先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湖南醴陵人陳雲涯將大公牌電池製造廠從上海遷至漢正街,日產乾電池5000只左右,為漢口最早的較有規模的電池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汪正興在武聖一巷63號開辦鎖廠,年產寸金鎖、方銅鎖、卡子鎖、鐵掛鎖8000把,為當時漢口制鎖大廠。

……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文化硚口之古田民族工业文化:探寻硚口百年工坊传奇

穿越百年曆史,許多手工作坊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但一些手工技藝依舊流傳至今。古琴斫制技藝、竹編手工風箏技藝、蘇恆泰油紙傘製作技藝……它們成為礄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與創新中重獲新生。

弘揚古田民族工業文化,以初心致匠心,在追求品質人生的尋夢之路上不斷前行。

END

中共礄口區委宣傳部 礄口區媒體傳播發展中心

傳播礄口好聲音 講述礄口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