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慶公務員考試之識破行測小陷阱——片段閱讀

2018重慶公務員考試之識破行測小陷阱——片段閱讀

很多考生複習到一定階段會遭遇瓶頸期,很多方法都已經嘗試過了,正確率也基本穩定,希望能夠在題目的所用時間上能夠再少一點,特別是對於言語理解的片段閱讀,能夠希望更快速地去解題。那麼今天中公教育就帶各位同學去識破那些命題人的小陷阱吧!

陷阱:誤將首句當主旨

在言語的主旨觀點題,很多同學會把大量時間應用在選項的辨析上,而有的時候會忽略命題人為什麼會設置這個選項,如果我們能分析命題人編制錯誤選項的思維,那我們就能提前認識選項,做到心中有數。常用來作為迷惑項的就是,直接引用第一句話作為文段的主旨,雖然也會對句子進行加工,但是顯然不是從全文角度去得出的,而這樣的題目在考試中非常多見,下面就給大家列舉一個例題。

【例題1】近年來,我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為雙創營造制度環境。大學生、海歸、大企業高管和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這支“新四軍”的崛起,可以看作是創業主體從精英走向大眾的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不過,因為機制體制不健全,一些法律、法規、政策存在矛盾,人的價值的最終實現還存在著不少路障。倘若人的價值遲遲不能充分保障,創新創業者才能的釋放勢必會有影響,諸多科技成果就可能爛在抽屜裡,諸多科技企業就可能因為缺乏創新而死去。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改革要為雙創營造制度環境

B.主體將從精英走向大眾

C.機制體制阻礙人的價值實現

D.保障人的價值是雙創的前提

答案:D

中公解析:此題的難度並不大,從行文來看,應該是分總的文段。最終想強調人的價值和雙創的關係。但是我們能觀察到A項,是對第一句話的概括,也就是說,命題人想讓我們當成總分文段來去對待,而這也是利用了同學們做題不夠細心這一點。

像上文的例子,並不少見。

【例題2】當下,電視節目主打媒體融合和多終端傳播的概念並不新鮮,在不同終端進行內容投放的節目都自稱是媒體融合,極大拓展了媒體類型和渠道。真正的媒體融合要注重互聯網的用戶思維,要以不同渠道用戶的多層次的“真實需求”為導向的定製內容,與用戶之間形成相互分享信息關係,形成媒體融合關鍵點。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在不同終端進行相同內容投放成為當下電視節目進行媒體融合的普遍做法

B.媒體融合本身不能提升節目的內容品質,但能讓節目得到更好的傳播

C.要做到媒體融合,既要把各種終端、渠道整合成一個有機體,形成信息傳播的“生態圈”

D.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內容生產者與用戶之間形成相互分享信息關係,是媒體融合的關鍵

答案:D

中公解析:此題和上一個例題有相似之處,都是將首句的信息進行了轉化,而文段實際上關鍵句在於第二句。所以對應的文段內容應該是D。

重慶中公教育專家認為,上述兩類題目都是告訴我們,要能夠善於去找一些題目在選項上的共性問題,去分析命題人的思路。今後,我們還會給大家分享其它類似的迷惑性選項,讓大家在做題時能夠快速識別並排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