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行的這筆投資重塑了國際形象,全球化進程走出新路

古往今來,想要成大事者,必須打破常規才能先聲奪人。

就比如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治改革,莫過於先秦時候的商鞅變法了。

然而商鞅變法剛開始並沒有得到秦國民眾的認同。於是商鞅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營銷點子,那就是還沒頒佈法令,就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

老百姓當然不信啦:天上咋會掉餡餅?所以一開始根本沒有人敢去搬木杆。

商鞅看百姓不相信,又宣佈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

重賞之下,總算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這意思就是:我商鞅說話算話,童叟無欺。

中國進行的這筆投資重塑了國際形象,全球化進程走出新路

這一下子,商鞅言出必行的形象就樹立起來了。等到他頒佈法令,民眾都自覺服從他,他的變法才得以順利推行。

當今世界,也到了需要一場重大變革的時候。

正如觀潮君昨天的文章《閉關鎖國可不止貿易戰!》裡說的那樣,世界範圍內民族主義的興起和右傾苗頭已經出現了。全球化正在迎來其挫折期,而美國更是發起了貿易戰,關稅大棒一揮下來,全球都惶然不知所措。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國家站出來,重新給世界以全球化的信心。

在此之前,中國就積極通過“一帶一路”來推行其全球化理念,並與相關各方共同中出資成立的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

然而就像秦國民眾一開始不信任商鞅一樣,外界對於中國牽頭組織的亞投行並不信任,認為亞投行是中國藉由投資施加其政治影響力的工具,而不是真心實意想推進全球化。

那麼亞投行該怎麼做,才能消除外界質疑呢?

用外國人任要職?現任亞投行副行長就是個英國人丹尼·亞歷山大,他可不是用來充門面隨隨便便找來的外國人,他可是擔任過英國內閣大臣,而且英國在亞投行話語權也不少。

中國進行的這筆投資重塑了國際形象,全球化進程走出新路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公正無私、毫無偏袒地做投資。

在成立的頭兩年裡,亞投行批准了43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為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而令人吃驚的是,其中超過10億美元將用於印度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印度也成了亞投行最大借款國。

這個結果讓外界之一亞投行的人大跌眼鏡:中國不是和印度關係不好,去年甚至一度劍拔弩張嗎?怎麼中國牽頭的亞投行還在投資印度?

中國進行的這筆投資重塑了國際形象,全球化進程走出新路

其實這才體現了中國提倡“一帶一路”計劃的真實目的和胸襟。

首先,印度是具有很大潛力的。印度這些年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近年來更是突破了7%,在全球經濟增速遲滯的情況下,印度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強力增長點。

其次,印度有很大的投資需求。儘管印度經濟增長快,但是這種增長還很脆弱。制約印度經濟進一步增長的是其落後的基礎設施,如果基礎設施上不去,印度就難以承接製造業的產業轉移。亞投行聚焦印度基礎設施中的兩個領域:電力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好容易被人忽略,而亞投行正在默默地投資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長線卻能發揮作用的領域,比如在泰米爾納德邦,亞投行提供了1億美元貸款建造輸電線路。

最後,這樣的投資安排也充分說明了亞投行對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誠意。亞投行絕不是中國一家的,也不是中國對外施加影響力的工具。中國只是亞投行的發起國,屬於其中佔有較大股份的一個股東。印度在亞投行的股份雖然沒有中國多,但也是股東當中較大的一個。投資印度當然是合情合理。

這樣大手筆投資和中國產生摩擦的國家,顯然說明了中國主導的全球化並不是帶有政治目的的,而是友好的、平等的,和那些動輒揮舞大棒的國家截然不同。這樣的投資也能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樹立起中國對外投資的誠信形象,打消外界質疑。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中國這麼做無疑是重新給全球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可以說是很妙的一手了。

中國在外的投資還有很多佈局,觀潮君將在未來的文章裡繼續介紹中國對外投資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