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暴跌90%!10億債務壓頂!它離退市還有多遠?

導讀:昔日的“大健康”概念明星股千山藥機,曾創造出半年內股價翻三倍的好成績!

但“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盲目併購讓千山藥機債臺高築步履維艱。如今的千山藥機,不得不面對債權人圍追堵截、質押股接連爆倉、銀行賬戶被司法凍結等窘境。

證監會的兩度立案調查,更是讓千山藥機焦頭爛額。內憂外患之下,千山藥機該何去何從?

6月13日,千山藥機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這是千山藥機今年第二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1月16日,千山藥機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

半年內兩度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千山藥機的信息披露現狀令人擔憂。如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實施暫停上市

千山藥機兩次被立案調查,股價都遭遇暴跌。第一次被立案調查,公司股票於1月18日復牌,之後連拉5個一字跌停板。第二次被立案調查前後,公司股票連續4個跌停。

3年暴跌90%!10億債務壓頂!它離退市還有多遠?

千山藥機兩次被立案調查期間股價走勢

千山藥機股價跌跌不休,投資者損失慘重。目前,投資者紛紛發起維權,相關索賠徵集活動正在進行中。

千山藥機投資者索賠條件暫定為:1、在2018年1月18日之前買入千山藥機股票,並且在2018年1月19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股票的受損投資者;2、在2018年6月14日之前買入千山藥機股票,並且在2018年6月14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股票的受損投資者。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索賠時間段只是初定,具體索賠條件會在證監會調查結束後調整。一旦證監會調查證實公司信披確實違規,受損的投資者可以要求公司賠償投資損失。

按照原計劃,千山藥機定於2018年5月31日前披露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但在5月30日,千山藥機卻發佈公告稱,公司無法按照預期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和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並承認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

拖到6月9日,千山藥機終於公佈了遲到的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但結果相當“打臉”。

年報數據顯示,千山藥機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減少近六成;淨利潤虧損額達到3.2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14.83億元。

對於2017年業績大幅下降的原因,千山藥機對外解釋稱:一是公司2016年營收佔比最大的產品全自動組合煙花生產線、智能混合捆包生產自動線在2017年沒有營業收入;二是玻璃瓶大輸液生產自動線、塑料安瓿生產自動線、醫療器械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商譽大幅減值也是千山藥機2017年淨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2015年千山藥機以5.56億元的價格收購樂福地100%股權,對方承諾2017年淨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實際上卻虧損3,211萬元。中介機構評估後,對樂福地項目形成的商譽計提3.14億元減值準備

此外,千山藥機2018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虧損7,792.8萬元,同比下降21.17%。預計年初至下一個報告期期末累計淨利潤為虧損。

緊隨其後,千山藥機發佈會計差錯更正公告,

一下子調低了此前三年的業績。其中,調減2015年末股東權益2,643萬元、調減2015年淨利潤2,643萬元;調減2016年末股東權益1.76億元、調減2016年淨利潤1.5億元;調減2017年9月末股東權益4.11億元、調減2017年1-9月淨利潤2.38億元。

3年暴跌90%!10億債務壓頂!它離退市還有多遠?

千山藥機調減2015-2017年業績

更糟糕的是,因千山藥機營業收入大幅萎縮,出現重大虧損,各項資產存在明顯的減值跡象,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其2017年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中詳細列示了千山藥機的“五宗罪”,更是毫不避諱地指出,千山藥機實控人之一、董事長劉祥華凌駕於公司內部控制之上,致使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失效,導致千山藥機違規發生了金額巨大的民間借貸、關聯方資金佔用、對外擔保,以及不明原因資金收支等事項,但審計機構無法獲取上述項目真實性、完整性、金額計量準確性等方面的有效證據。

在業績下滑和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內憂外患之下,千山藥機的部分董監高卻選擇加速離場。

2018年2月9日,千山藥機監事會主席管新和發佈擬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71.75萬股的公告

,減持原因是個人資金需要。

2月13日,千山藥機高管鄒永紅髮布擬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4.32萬股的公告,減持原因是繳納股權激勵股票所得稅費。2月28日,千山藥機董事付慧龍以相同理由,擬未來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2.19萬股。

截至3月16日,管新和累計已減持56.38萬股,減持過半;鄒永紅本次減持計劃已全部實施完畢。截至3月26日,付慧龍、管新和股份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但是,與出讓公司控制權相比,千山藥機的高管減持或許只是小菜一碟。早在2017年底,劉祥華等8名實控人就在與其他方商談轉讓所持公司股份,這很可能導致公司實控權發生變更。

但人算不如天算!2018年1月16日,千山藥機實控權還未“脫手”,公司就收到一封來自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突如其來的立案調查,給千山藥機出讓實控權一事強行畫上“休止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山藥機走到今天的窘境,與近年來的多起併購案息息相關。2015年,千山藥機以5.56億元現金作價,收購樂福地100%股權;以7,002萬元增資入股上海申友生物技術。

僅在2015年7月,千山藥機就連續發起兩輪併購,先是以200萬美元收購美國Glucovation 20%股權,並與其設立合資公司,後又以1,050萬元增資控股三誼醫療。

2016年,千山藥機陸續設立醫療器械、健康管理等多個子公司。頻繁併購讓千山藥機迅速壯大,但這種表面的虛假繁榮並未改善公司業績,反而讓公司的資金黑洞日益變大。

以千山藥機引以為傲的“優質標的”樂福地為例。2015年收購完成後,雙方簽訂了業績承諾。2015年樂福地完成業績目標,但2016年扣非淨利潤僅有441萬元,相較5,000萬元的盈利承諾,完成率僅有8.82%。2017年樂福地的淨利潤預計虧損2億元,同比下滑190%

更糟糕的是,因樂福地無法完成業績目標,千山藥機不得不因此計提樂福地3.14億元的商譽減值。這不僅直接拖累了千山藥機的整體業績,也讓其當前處境雪上加霜。

事實上,自2018年2月以來,千山藥機銀行貸款及民間借貸違約事件便紛至沓來,要求公司提前償貸的機構也越來越多。

年初至今,千山藥機已經多次發佈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千山藥機披露的未清償債務多達16筆,合同金額累計11.68億元,其中逾期本金合計10.22億元

除了高舉負債,千山藥機近三年還不斷謀劃非公開發行,但均未能落地。2014年、2015年公司先後謀劃過定增預案,分別擬募集12.58億元、39.98億元,但方案最終都以失敗告終。2016年12月,千山藥機發起第三次定增,擬募集不超過18.75億元,該定增案被證監會兩次問詢,2018年1月,公司宣佈終止定增。

為籌措資金,自2014年起,千山藥機實控人之一、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祥華累計進行過24次股權質押融資,僅2017年就進行過14起質押融資。截至2017年12月6日,劉祥華累計質押4,980.8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票的93%。

此外,千山藥機的部分實際控制人還在去年12月通過民間借貸進行資金週轉,但相關借貸目前未能按期償還。同時,千山藥機還有累計2.79億元的銀行到期債務未能清償,公司兩個賬戶被執行了累計超6,000萬元的資金凍結強制措施。

隨著千山藥機股價持續下跌,股權質押風險事件開始爆發。2018年初,劉祥華質押給國泰君安的股權跌破平倉線。同為千山藥機實控人的鄧鐵山、黃盛秋、鍾波、王國華等,其質押的股票陸續跌破平倉線

截至目前,千山藥機8名實際控制人的所持股票已悉數被司法凍結。其中,劉祥華所持5,160萬股的全部公司股票,同時被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等至少6家法院,司法輪候凍結36個月。

為緩解資金窘境,千山藥機主動與金融機構溝通,爭取金融機構的理解與支持,請求金融機構不抽貸,不採取司法手段處置已經凍結的公司資產。為此,千山藥機將“妥善解決債務危機”放在了2018年度經營計劃的首位。

但千山藥機的信誓旦旦並未獲得外界認可。4月26日,因存在違規擔保情形,且未就相關擔保事項履行審議程序,也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湖南證監局決定對千山藥機及劉祥華釆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遙想2015年,正是千山藥機的輝煌時刻。2015年6月2日,千山藥機股價一路狂飆至76.12元的最高點,半年間股價累計漲幅高達301%。截至2018年6月19日,千山藥機的股價已經跌到5.48元的歷史新低,累計跌幅超過92%,現在的股價還不及最高點的一個零頭。公司市值已經蒸發200多億

3年暴跌90%!10億債務壓頂!它離退市還有多遠?

2015年至今千山藥機股價走勢

2015年處於巔峰時期的千山藥機沒有深耕主業,反而藉助熱門概念搭臺唱戲,但接下來一系列的外延併購不僅沒有改善公司業績,反而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公司也陷入高負債、高槓杆的泥潭。

2015年底,千山藥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1.07億元。2016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0.17億元。截至2017年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為-1.22億元。近7年來,千山藥機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持續為負

2013年底,千山藥機的資產負債率為28%,隨後三年裡分別提升至43%、63%、68%。在2017年三季報中,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高達71%,負債總額達到31.81億元,相較2013年底的3.45億元負債總額增長了8倍多

近年來,證監會的退市制度日趨嚴格。2018年5月22日,上交所宣佈ST昆機、ST吉恩雙雙退市,監管力度更勝從前,市場上下一片唏噓。這同時意味著,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不合格上市公司退出資本市場。

再看如今的千山藥機,儘管證監會的兩次立案調查並未出現結論,但上市公司違反證券法已經是板上釘釘。而除了財務上的重大差錯外,公司已經由於違規擔保被監管部門認定違規。

如今的千山藥機已經走到退市邊緣。“NO zuo NO die”!千山藥機不得不為自己當年的盲目擴張買單。而千山藥機今天的處境,也為更多的上市公司敲響警鐘,在監管持續加碼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健康發展,是每個上市公司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