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撇開襲人的“告狀”嫌疑,倒看紅樓,真替晴雯委屈

關於襲人和晴雯,暫且撇開襲人的“告狀”嫌疑。

先倒過來看第七十八回,賈母對兩人的態度:“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她,將來只她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賈母老早就看中了晴雯,“將來只她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這兒有個“只”字,貌似說賈母只看中了晴雯。不過襲人在第六回所說賈母將其與了寶玉,應該是沒錯吧。否則這個心思就大發了。

暫且撇開襲人的“告狀”嫌疑,倒看紅樓,真替晴雯委屈

襲人呢,在王夫人大肆稱讚時候,賈母只得這樣兩句:“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他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賈母眼中,襲人只怕是“越不過”晴雯去的。然後看襲人和晴雯兩個的態度。第六回,“襲人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禮,遂和寶玉偷試一番,幸得無人撞見。”第七十七回:“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這兩人同時都有賈母的一點意思,也都明白。但做法截然相反。

暫且撇開襲人的“告狀”嫌疑,倒看紅樓,真替晴雯委屈

襲人和寶玉“偷試”一番的時候,王夫人尚沒有這個意思。如果王夫人在襲人“提點”之前知道了這個事,會怎樣對待襲人?很明顯,“這樣妖精似的東西竟沒看見”,“(寶玉)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裡的丫頭們不長進教習壞了”,即使是在之後,王夫人和賈母也未必想到襲人早與寶玉有苟且之事了。可幸沒有人把襲人之事給抖摟出來。賈母不是沒考慮到男女之事,反而比王夫人想到得早多了,做事起來不動聲色。且又比王夫人瞭解寶玉多。

暫且撇開襲人的“告狀”嫌疑,倒看紅樓,真替晴雯委屈

第七十八回:“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卻是難懂。我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他們。既細細查試,究竟不是為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精明的賈母怎麼不明白王夫人的暗含之義?這段話也是表明,晴雯並非不知禮之人,與寶玉並沒有那些苟且之事。只是王夫人說是女兒癆,然後又已經先斬後奏地把晴雯趕出去了,晴雯是賈母派的丫頭,正常情況應該得先回賈母才好攆人,賈母也不好再強扭王夫人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