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臺到購物車,為什麼年輕人都愛“雌雄莫辯”?

2015年,安妮·海瑟薇新片《實習生》上映,距她和梅麗爾·斯特里普一起演《穿普拉達的女魔頭》過去了將近十年。

安妮從笨到死的女魔頭小助理變身當紅時尚電商女老闆,羅伯特·德尼羅大叔退休後閒不住,做了她的實習生、老助理。

十年而已,世界已大不同。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當年大刊是時尚圈的權力核心,女魔頭走路帶風。當下電子商務摧枯拉朽,安妮蹬自行車在loft裡指揮商戰,員工超年輕,咋咋呼呼像一群大學生。

當年安妮一件藍毛衣被批得體無完膚,而今背Céline的包,戴積家表,毫不費力就時髦。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兩部爆米花劇,都有一條副線——家庭。

當年斯特里普飾演的女魔頭,忙時裝週正壓力山大,丈夫突然提離婚。看看年幼的雙胞胎女兒,她眼眶泛紅,然而幾秒就收住情緒,殺回名利場。

今天的安妮呢?有一個忠犬老公,兩人初出茅廬時“他是比較成功的那一個”。在安妮成為女企業家,穿上紅舞鞋之後,丈夫甘願辭職做stay-at-home dad,買、汰、燒,送小公主上幼兒園。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當年,女魔頭逃不過魔咒,欲練神功必先離婚。到了安妮的時代,丈夫一度和家長會上認識的全職媽媽暗生情愫,但很快幡然悔悟,回家繼續疼老婆、帶孩子。

兩部電影告訴我們,世紀初人們已經普遍認同,女性可以在事業上大獲全勝,做領導者,但可能因此嫁不出去,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今天就不同了,全職奶爸有些特別,但劇內劇外沒人大驚小怪。

2013年,中國引進《爸爸去哪兒》。“帶孩子的男人”原來這麼迷人,模特事業平淡的張亮爆紅。性別分工這個古老的話題,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變遷,今天年輕人根本不理睬什麼“男主外女主內”,不少男人挺享受帶娃的。

知乎最近有個帖子《老公在家帶娃,老婆賺錢養家是種怎樣的體驗?》不少人都說對對對身邊就有。二三十年前,“全職老公”極少,還都是因為家人生病等等問題迫不得已;而今天有老公主動舉手要“回家”,因為老婆收入豐厚但工作太忙;有的老公是更喜歡自由職業,在家帶娃之餘也接點小活兒。

還有數據為證。

唯品會和京東剛剛聯合發佈了《去性別化消費·中國兩性消費趨勢報告》,發現今天人們的消費行為正在“去性別化”。以養孩子為例,唯品會母嬰用品購買者中20%是男性,最近三年這個比例一直在增長。越是資訊發達的一二線城市、沿海地區,奶爸買母嬰用品越積極。

性別分工的形成和轉變,是社會學的一個側面。

19世紀以前人類處在農耕社會,自來水、電、馬桶和中央供暖被髮明出來之前,家務和農活一樣繁重。《傲慢與偏見》故事發生在19世紀英國,破落鄉紳家庭也需要好幾個男僕女僕從早到晚團團轉。男女分工,是分不太清楚的。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後來工業化讓大批男人走出家門,成為領薪水的工人,女人們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家務。這一時期性別分工變得明確,男主外女主內。直到1970年代的美國,製造業崗位大量減少、服務性崗位快速增多,很多女人進入職場。

《廣告狂人》劇情設定在美國1960-70年代,男主唐的第一任太太是衣食無憂的精緻主婦,卻陷在抑鬱焦慮的深淵。女主貝蒂從基層崗位進入廣告公司,飽受男同事騷擾,一路拼殺登上巔峰。

那一時期,越來越多的女人不僅從事秘書工作,還在生完孩子之後重返職場,闖蕩男人的傳統領域。女高管們在穿衣打扮上變得強勢堅硬,淡化性魅力,讓男人不敢惹。

此後幾十年女人們一直很爭氣。2008年,雪莉·桑德伯格成為“Facebook的第一夫人”。她在自傳《向前一步》中,鼓勵女性打破內心的自我限制。桑德伯格說自己曾在孩子們的頭上發現蝨子——承認自己不可能在每一個角色上做到完美,女性才可以不用逼迫自己,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二選一。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幾十年來性別界限的消弭,深深影響了全球時尚風潮。

二戰後過後,嬰兒潮,美國的嬉皮士,英國的Mods族,帶來“搖擺的60年代”。巴黎的天橋上是光滑簡潔的輪廓、幾何線條、新的合成材料,這些讓時裝不再附帶性別標識。

美蘇爭霸的撞擊,把時裝圈帶向“未來主義”(Futurism),太空、宇航主題登場,塑膠材質、誇張色塊、宇航員般的頭盔和眼鏡都出現在模特身上。

中國人的老朋友皮爾·卡丹在那一時期風頭強勁,而另一位大師安德烈·庫雷熱設計出線條筆直有稜角的裙裝和褲裝。1966年,奧黛麗·赫本在《偷龍轉鳳》中,選擇了一個奇怪的頭盔造型。太空感取代了女人味。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還是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設計了吸菸裝。而今天湮沒在歷史中的美國設計師Halston曾在1970年代以一條麂皮裙引起轟動。1974,Diane von Furstenberg 亮出了她的裹身裙,魅力與功能兼具,女人們可以直接從辦公室穿到酒吧。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離我們更近的年代,川久保玲、美國設計師Rick Owens和加拿大設計師Rad Hourani的作品幾乎看不出任何性別信號。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如果說半個世紀以來女裝中性化是女權運動的副產物,那麼男性對柔美、精緻的鐘愛則是千禧一代引領的個性張揚。

2015年,換設計師的Gucci脫胎換骨,秋冬男裝運用了大量的雪紡紗、蝴蝶結、蕾絲,大衣也是女裝般嫵媚。Gucci還將男女裝秀合併同場,Burberry,Balenciaga,JW Anderson馬上就響應了。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今天,在西方潮流風向標Instagram上,打著“男性珠寶”標籤的圖片浩如煙海,傳統男人只佩戴腕錶,玩玩袖釦,而今他們戴手鐲、戒指、粗鏈子、大吊墜。《華爾街日報》甚至一本正經地出了一篇指南《怎樣佩戴珠寶,才能避免看起來像Jonny Depp?》

在中國,80後奶爸沉迷於奶粉尿布睡前故事,有人太成功以至於成為育兒網紅。90後、95後的父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這些年輕人不曾經歷物質匱乏,在“個人興趣”這件事上有著極大的自由。

富家子弟範丞丞出道即走紅,膚白貌美的韓系精緻,戴耳環——沒人說他“娘”。鹿晗代言歐舒丹刺激銷量大漲,將卡地亞“釘子”和手錶疊戴。唯品會發現,買面膜的用戶當中,很多都是男生。

从T台到购物车,为什么年轻人都爱“雌雄莫辩”?

過去三年,唯品會男性用戶比例翻番;購買過男裝和美妝的男性佔比達 96%。平均 5 個 95 後男生中就有一個使用 BB 霜,口紅、眉筆情況也差不多。

熱愛生活的成都男人買走大量奢侈男裝,比女人買得還要多,上海男人買走很多香水,最愛的是Ferragamo和Burberry。

“對於“精緻”、“勇敢”、“獨立”的追求,都無關性別,而關乎人性本身。”唯品會X京東《去性別化消費·中國兩性消費趨勢報告》寫道。人們在時尚選擇上,不再受傳統性別界限的約束,去性別化消費時代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