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義姑迷失

寫這篇文章。面臨一個問題!因為說不清楚,太多的原因,讓魯義姑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好久好久!想寫出一個形象清晰的魯義姑來,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魯義姑,一直是頗有爭議的!故事應該發生在大汶河南岸的南驛村。

魯義姑,漢朝時寫入了《列女傳》。講的是一個令人感慨的仁義故事。春秋時期,齊軍攻魯,民眾逃避。有一村姑,抱著小兒子,牽著大孩子奔逃。齊兵迫近。棄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於山,兒隨而啼。齊將追之,問其所以。對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棄者妾之子也。見軍之至,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齊將曰:“子之於母,其親愛也,痛甚於心,今釋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婦人曰:“己之子,私愛也。兄之子,公義也。夫背公義而向私愛,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吾養,庶民國人不吾與也。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累足無所履也。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義,不能無義而視魯國”。於是齊將按兵而止。魯君聞之,贈其絹帛,稱“魯義姑”。據說孔子尋訪姓氏而不得,頗為遺憾。

不得不引用一些古文句,從古文句中可以讀出,義姑用自己的仁信之舉,感動了齊兵。保全了兒子和侄子的性命,也為族人和國人免除了一場兵戎災難!自那以後,國人視之為庇護神人。逃難之處存義姑廟,避禍之山稱魯姑山。隨著山東人四處遷徙,文化的傳播,魯義姑也走向了全國各地。

魯義姑迷失

整個尋訪過程 遺憾太多了。以至於最後變成了一種缺憾!走的是大汶口路,在這種古橋上穿行一回,心情挺特別的。魯義姑迷失

明石橋至今依然可用,當年可是山東的第一。請無視圖片中的垃圾,不管走到哪,垃圾已經是常態了!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過了橋就是茶棚村,和堡頭村融合在一起了。村內數處保存有這種防洪水的寨牆。一牆多用。魯義姑迷失

地圖上找魯姑山很簡單。但是這條路不能直接去。要先走到南驛村!過汶河、過瓷窯鎮,很是周折。幸遇一老者,指點了方向。才知道魯姑廟其實在南驛村的東邊孔家村。摸索著走到了孔家村的村頭,結果看到了這些,留了個路標。

魯義姑迷失

非常非常幸運的是在村裡偶遇這位李大爺,八十二歲了。精神矍鑠,談吐明晰。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李大爺所講:戰國時候,齊國打魯國打到這。當時,義姑抱著她的大侄子,牽著她的小兒子逃難到此,追兵來了,跑慢了就要殺頭。無奈之下,義姑撒開手中的小兒,抱著大孩子奔跑。齊兵覺得奇怪,哪有舍小抱大逃跑的道理?!追上以後,詢問為何?!義姑說道:扔下的小兒是我親生。懷裡的侄子是家人託付,沒有了怎麼回家向族人交代!齊兵聽了,很是感慨!一個村姑,都這樣德信仁義,我們有什麼臉面攻打魯國呢?!不願再戰,返回了齊國。

魯義姑迷失

李大爺說:廟就在村東的那片坡地上。但是,廟已經沒有了。以前打仗,沒人管,廟就塌了。好多石頭,都拉去修了炮樓。剩下的石碑不少,那些年都修了河邊的大井。小時候還見過漢朝的碑!都壘在機井底下了。機井也塌了!聽到這,心裡一震:漢朝的碑?!我的天,別的不講,就憑一塊漢碑,也能評上省級文物啊!!!為什麼不挖出來呢?李大爺後面的話,讓人肅然起敬:不能挖,挖也得政府來挖。要不都糟蹋了!前兩天,來了幾個人,開著車來的,把村口喂牛的石槽子拉跑了。聽到這,又是另一番心情:怎麼走到哪兒,都能聽到這樣令人感到不雅的事呢?! 魯義姑迷失

按照李大爺指點出村,果然看見高鐵,距離百十米處停下。魯義姑迷失

腳下一田間向南拐的小岔路。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走進去一看,但見一片厚厚的石板在土中半掩。這裡原先應該就是廟堂或院落的地面。唉,好一陣的失望感。原來這裡就是義姑廟!!!這裡是齊兵追上義姑的地方。義姑仁信之舉保全了兒子和侄子的生命,又讓魯國免遭戰亂。恰恰符合民眾渴望天下太平、安居樂業、家族興旺的祈盼。這裡就成為了一塊聖潔之地!人們來奉祀義姑,求子求孫,祈求平安。義姑也就演化為國泰民安的保護神了!李大爺所講的事情裡,有一事和我知曉的所有內容都對不上!李大爺說他見過的供奉牌位上寫的是:“東魯義姑”。沒有任何文字裡說過這個名號!廟堂的名字呢?我卻忘記問一聲了!

魯義姑迷失

廟東邊大井早就淹在爛泥草叢裡,沒能靠近。但是,廟西邊幾十米有一處小井,很是精緻。也有一定年代了。口小肚大,井臺和下面的一些石頭用的都是刻有花紋的規整條石。一看就是石碑等等料石。可是沒有看見字跡。也不敢翻動,只好罷了!魯義姑迷失

特意回去告別了李大爺以後才離開的村子。路過村委,留了個路標!多說一句,是一直沒弄清楚,到低是義姑廟呢還是義姑祠呢?為什麼李大爺說的是“東魯義姑”呢?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李大爺指點,向北出村,西行過高鐵。遠見一山,就是魯姑山。南邊不遠,就是爵山。兩山都是古時候民眾躲避戰亂的地方。魯姑山就是義姑帶著兒子和侄子避禍的山。後代一直去祭祀,歲月流失,不知何時,也建起了一處義姑廟。魯義姑迷失

爵山向北幾里地,就到了魯姑山東邊。轉過山來,首先看到的是這個工地。好大的“氣場”!實在是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心裡的這份“震撼”了!正準備找上山的路,突然,,,魯義姑迷失

聞道一股很大的燒膠皮味!看了一下,電機主線燒1毀了!只好順坡向下溜車,開始了十公里尋找修車的里程。那叫一個累啊!離開之時,照了張路標,再來時就可以直接奔張家村,不用亂繞道了!魯義姑迷失

沒想到,這一下可有得路走了。幸而電源線沒有完全燒斷,時通時斷,騎騎走走,十來公里,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 你要是下鄉,可得注意了!農村的各種條件,比我們想象的要差得多呀。其中周折,也不細說,最後竟然走回了汶河大橋,來到了大汶口遺址。

魯義姑迷失

遺址標識後面,有許多人正在挖掘。急於修車,心想還要再來。所以拍了幾張片子,匆匆而過!走的大汗淋漓,也是一個痛快。魯義姑迷失

終於可以修車了!特別感謝這位小王師傅。熱情開朗,技術超群,用電線把燒燬的線路換了一遍。忙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收了我五塊錢。真是感謝!本地有緣看到這個圖片的朋友,希望能給他帶個好!魯義姑迷失

天色不早,只好返程。801省道,老泰汶路,路況極好,車輛稀少。值得有車一族行程選擇。

心裡總是不安。老想著魯姑山。隔了幾天,規劃了一下線路,順便看了看雲亭山。也就把雲亭山寫在了一起。只是雲亭山多填了一份遺憾!古時帝王封禪首先在泰山正南方雲亭山這一平地隆起的小山上設壇祭地,然後起駕登臨泰山,完成封禪大禮。這些大家都瞭解,不多囉嗦。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選擇從北大吳村上雲亭山,村裡搞建設,塵土飛揚。去雲亭山全是土路。個人好喜歡這種土路,一種懷舊心情油然而生。不過,社會也是發展了,走到哪兒,電線杆子就能跟到你哪兒!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土路把山分為東西兩山,各有行政分屬。上西山,雜草叢生,挺好看呢。爬上這個圓弧包包,眼前就豁然開朗了。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唉呀,也只能用遺址猶存來形容了。走近了就能看清石臺之上尚有古廟的條石地基。

魯義姑迷失

石臺是當年石料廠挖掘石材剩餘形成。挖了整個山頂,恰恰在中心留了這個石臺。十來米高。也許是為了大幹快上,夜間照明應用;也許這是大廟的中心,心存敬畏所存。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雲亭山最早毀於戰火,這都是那個東瀛小島國乾的好事!圍著石臺轉了轉,也算是理了理心中的一份遺憾。無意中看到,應該是兩個小情侶留下的字跡,已經連續來了三年了。呵呵,這說明年輕一代還是大有讀書之人。這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吧。祝福他們。魯義姑迷失

下山後翻過山嶺,水泥路。正南路旁有一座廢棄的引水渠,值得一看。雲亭山古廟裡碑石、條石有很多壘到了這裡。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儘管被盜走了許多,但是建一個遺蹟碑牆那是綽綽有餘了。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真要感嘆一下人民公社那個年代。一堆石頭壘起來,幾十年過去了,紋絲不動!說不定一百年以後,這樣的地方,又是後人們遊玩的古蹟所在!魯義姑迷失

繼續行走吧,一路的麥香襲人。田間地頭,多見辛勤勞作。真的是豐收在望了!魯義姑迷失

又過明石橋,接上次返回的路,到了張家村。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經當地人指點,“衝”向山坡。一路的碎石泥土,那叫一個髒亂。穿過幾處石料廠工地,車子、鞋面、褲子、衣服已是不忍目睹!

魯義姑迷失

來到魯姑山前,一片難得的寧靜!儘管到處挖的破敗不堪,依然散發著一種異樣的神情。

魯義姑迷失

特別要感謝這位謝家村的李大哥。告訴我許多魯姑山的事情,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想給他照張像,總是不好意思的迴避。憨憨的笑容,是最最淳樸善良的詮釋。

魯義姑迷失

開始攀登,才知道根本沒有路。好在山也就二、三百米,只是酸棗、荊柴太多而已。但是沒有找到李大哥說的古廟臺子。來到了山頂,甚為震驚!看到山背後其實就是石料廠,已經挖到了山頂。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腳下有點發軟,拍了兩張照片,轉身迴避了。

魯義姑迷失

也許一場大雨,這漂亮的山頂岩石,就會向後坍塌,再無蹤跡。

魯義姑迷失

沒有古廟蹤影?那位李大哥也不會說錯。悻悻地反身下山,突然看見西面山坡坪地上有石牆掩藏在深草叢裡。

魯義姑迷失

果然是這裡,這就是魯姑山義姑廟的遺址。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在這堆坍塌的亂石前十幾米處,還能找到兩個很大的碑座。從碑座的大小分析,至少是通高三米左右的石碑!值得一提的是:最前面的這個碑座,已經被挖掘,並清理過。

魯義姑迷失

找不到任何有文字的石碑殘片。只有這個快要裂成兩半的碑帽還靜靜躺在那裡。無以緬懷,掐一束苦菜花表達一下對義姑的敬意吧!

魯義姑迷失

寫到這裡,就真的寫不下去了。回頭看看,其實也寫了很多。但是心裡有一份情節卻總是表達不出來。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地方。魯義姑的形象慢慢演化了兩千年以後,我們推崇和提倡的許多公共道德標準: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公而忘私、捨己救人、顧全大局、不計得失!無一不是從這樣的文化裡派生出來的。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理解那個攻伐不止、民不聊生的年代裡,我們的前輩們的生活思想和行為舉止了!吳國要離,舍兒妻殺慶忌;燕國田光,薦荊軻而自刎;鄭國弦高,獻牛退秦國虎狼之師;趙國毛遂,仗劍成楚國歃血之盟!等等等等!哪一個不是讓我們感慨萬分呢?!

魯義姑迷失

魯義姑迷失

返回途中,再過大汶口考古現場。本來想好好看看的。但忽然間想起了雲亭山孤零零的石臺、義姑廟光禿禿的石板、魯姑山荒蕪的野草和山後沙土飛揚的採石廠!一絲絲不清不明的酸楚縈繞在心裡久久不能釋懷!收起了相機,踏上了返程的道路,就再也沒有回頭!!!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