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偶像跑到韓國舞臺,似乎都變成了楊超越

端午節假期之前的週末晚上十分熱鬧,國際化活動有世界盃比賽西班牙大戰葡萄牙,從伊比利亞半島轉向東方的朝鮮半島,有《心臟信號》第二季大結局供人回味二十多年前的日本電視劇《東京愛情故事》劇情,還有日本養成系偶像大舉進攻韓國練習生選秀節目。

日系偶像跑到韩国舞台,似乎都变成了杨超越

是的,靠著“握手券”和“總選舉”改變日本流行樂壇的秋元康帶著一手選拔出的日本偶像們到韓國參加《Prodcue101》,最後組成了一個名叫《Produce48》的練習生選秀節目,第一季選出十一人組成了限定女子偶像團體I.O.I,第二季組成了十一人限定男子偶像組合WANNA ONE,這一季則要選出十二名組成跨國女子偶像團體,雖然名字要等到節目結束才能知曉,但已經很令人期待了。

日系偶像跑到韩国舞台,似乎都变成了杨超越

雖然以前韓國偶像團體中也不乏中國人、日本人的身影,但像《Produce48》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節目創意剛被媒體曝光,日本韓國的輿論就被討論的聲音攻佔,除了一般娛樂性的話題熱度,近年來一度緊張的日韓關係也把節目架到風口浪尖上。韓國輿論一度懷疑“48系”偶像有右翼傾向,甚至發起過向青瓦臺請願取締節目創意的活動,但最終因為請願人數不足未能產生效果。韓國方面的製作人也表示,這樣的創意並不是為了表示韓日兩國偶像對戰的局面,而是要本著合作交流的原則一同打造跨國偶像團體。

官腔雖然可以這麼打,但是比較還是難免的。尤其是日韓兩國代表性的偶像文化在同一個舞臺上發生激烈衝撞的時刻。

日系偶像跑到韩国舞台,似乎都变成了杨超越

如果稍微關心一下亞洲文化,不大可能不知道日本養成系偶像這幾年的空前盛況,而且就在《Produce48》播出之後,就到了“總選舉”的大日子。

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偶像們到了韓國練習生選秀節目大多隻能拿到末等的評級,評審導師們在不瞭解日本偶像文化之前頻頻質疑她們是如何被選出放到舞臺上的,在鏡頭裡這些“可以見面的偶像”們統統被貶成“日產楊超越”,臺下彼此擁抱著哭泣,一面互相安慰“大丈夫”,一面唸叨“苦呀系”,場面幾度十分尷尬。

流行文化交流層面是沒有國格問題的,但是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被當眾掛到舞臺上,稍微有點自尊心的人大概都會多想,尤其是雙方文化不同、交流不對等的情況下,日本偶像在韓國舞臺上近乎全面崩盤,而他們的幕後推手秋元康卻泰然地和韓國製作人吃雞喝湯,資本的醜惡嘴臉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了。

日系偶像跑到韩国舞台,似乎都变成了杨超越

秋元康搞的這種“可以見面的偶像”誕生於2005年,爆紅之後模式的精髓被韓國借鑑模仿,逐步探索出一套練習生選秀模式。所以,日本養成系偶像和韓國練習生選秀節目的淵源不淺。而且從2006年以後出道的韓國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女團都開始從最開始的性感美女、女戰士路線向更可愛的方向發展,性感的部分仍然有,但是可愛的部分更加突出了。這種風格轉向同樣也受到的是養成系偶像的影響。

不同的是,“養成系偶像”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本質上這種能夠組成一個高中畢業班的人海戰術團體是服務業的一種,唱歌跳舞才藝方面的要求並不高,關鍵在於要有能夠吸引特定偏好的粉絲群體,能夠很好地服務粉絲的情感需求,能夠在握手會上滿足粉絲,“可愛”才是最關鍵的。

“可愛”是一種相對捉摸不定的特質,和唱歌跳舞不一樣,沒有特定的衡量標準。日本養成系偶像們非常可愛,但是拉出來比舞臺上的業務技能,也是真的不行。最近稍稍平息的圍繞《創造101》選手楊超越的討論,問題也在這裡,許多人以日系眼光看,許多人以韓系眼光看節目,角度不同,對楊超越的看法也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創造101》的討論集中在了一個人身上,而《Produce48》則集中在了一國人身上。

日系偶像跑到韩国舞台,似乎都变成了杨超越

日本養成系偶像大多不會說韓語,只能連比劃帶點頭地溝通,而場上只要是有過出道經歷的,無論是重新回爐做練習生的選手還是坐在評審席上的導師,都能說非常流利的日語——語言培訓是韓國練習生培訓的一部分。韓國娛樂業是以挑戰美國流行音樂地位為終極指向的,打開日本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韓國流行偶像在日本吃得開,在韓劇失寵之後甚至是在日韓流的主力。日本流行文化一直是韓國模仿學習的對象,但是直接影響並不強。韓國流行偶像在日本吃得開而反過來不行,並不能說明韓國偶像就一定比日本的好,模式不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可以講是日本文化更加開放,日本市場更加廣闊,容得下更多的競爭者,韓國不行。

日系偶像跑到韩国舞台,似乎都变成了杨超越

日本偶像才藝技能幾乎完全依賴個人出身,那些技能點大多是成為偶像之前已經掌握的,偶像職業只帶來了更多、對未來職業發展沒有什麼太大裨益的經驗。偶像畢業之後好一點的能主演一些沒什麼熱度的電視劇,差一點的嫁人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再糟糕一點的下海出演成人愛情動作片或是做打工小妹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韓國也是一樣,偶像畢業之後能夠繼續做藝人的只有一小部分。其餘的過氣之後就只能再謀出路,像是女團After School補選入團的李佳恩,五年沒活動之後也只能按下“歸零”鍵重做練習生。

日韓兩國偶像道路的異同點決定了《Produce48》的戲劇性。業務水平普遍並不理想的日本養成系偶像們通過節目是否能夠成長,如果她們最終和韓國練習生組成一支團體又將如何開展活動,而這種模式又是否將影響未來亞洲的流行文化運營模式?帶著這樣的好奇,練習生無需那麼美貌也能讓人看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