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微商的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提煉昇華,在今天創業,即使你不做微商,也必須要懂得微商的思維方式,他不僅通用於微商,也通用於各行各業。那麼微商的五種思維方式都有哪些呢?

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第一:以人為本,粉絲先行

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第二:賣創業機會,比賣貨重要

很多人對微商的認知有個誤區,認為微商就是賣賣那些包治百病的“三無產品”,包括有很多的微商小白,做微商也是停留賣貨層面。單純的賣貨跟倒買倒賣的二道販子沒有本質區別。純賣貨,無法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是做不大做不久的。

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做微商賣個人品牌,賣創業機會,比賣貨更加重要。在微商的體系中,產品只是連接微商團隊的媒介,當然貨還是要賣的,不過要兩手抓,一手賣貨,一手賣創業機會,賣貨是現在,積累粉絲賣發財機會是未來。賣貨和賣機都會很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創業機會要比賣貨重要的多。

第三:粉絲裂變思維

我們都知道,微商最重要是的粉絲,對於粉絲的增長我們絞盡腦汁的想各種方法,以至於市面上或者朋友圈裡,有什麼關於粉絲的增長的課程從不會缺席。諸如《七天增加2000個粉絲,我是怎麼做到的?》這樣的標題黨屢見不鮮,不得不承認這些機構利用了大多數微商人粉絲瓶頸的焦慮,不斷的收割粉絲。

做微商加好友,我看到的最多方式是,利用自己的僅有的200個好友幫忙轉發二維碼,有時候也配套著一些手段比如送些小禮品,搜索引擎上做做宣傳等。這些方式不是因為透支好友信用被屏蔽,就是因為預算不足而得不到持續。所以增加粉絲的方法總是捉襟見肘。

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第四:培養粉絲付費習慣(先款後貨)

我以前做銷售的時候,我的領導跟我們說過一句話,對於一些客戶一定要培養他的付費習慣,這樣在提單的時候,就會很好成交。如果你在做銷售的時候,從來沒告訴過客戶付費的事情,他就會認為你們的產品的是免費使用的,後期想讓他掏錢就難了。所以培養好粉絲的付費習慣,就能為接下來的成交打下一個良好的鋪墊。

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免費的東西,就算再有價值也會有人不去珍惜,相反願意為你花錢的粉絲,才是有價值的粉絲。做微商一定要避免叫好不叫座的情況發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很多人認可你,都說你是好人,但就是不為你付費,要知道認可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為他買單。

第五:儀式感思維

在果農的眼裡,開摘芒果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想摘就摘,根本就沒有值得慶祝的地方。恰好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果農朋友,他家裡芒果到季節要開摘了,後來我跟他說,為什麼不搞一個開摘儀式呢,就像陽澄湖大閘蟹那樣,弄一個大閘蟹開捕節,請全國各地的媒體來採訪報道。事實上,這件事情他想都沒有想過,因為在他們那裡摘芒果這件事情太普通了。後來在我的推動下,硬是做了一個開摘儀式,雖然沒有形成強烈的社會反響,但是我相信有了這個起點,只要不斷把這個儀式延續下去,就會越來越好。這就是一種儀式感。

微商的五種思維:除了賣貨,你還需要什麼?

生活中擁有儀式感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你會發現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記憶,都是有儀式的。而在微商行業,儀式感的造勢顯得尤為突出。一場沙龍,一次旅遊活動,一個新品發佈會,一個牌匾,一張名人合影,一條橫幅等都是微商人成長的一種里程碑式的見證。

同時儀式給人的感覺就是正規,穩定,系統。只有這樣才會讓加入微商的人,感受到團隊當中的愛。都說微商的造勢很厲害,其實確切地說是微商人的善於把每件普通的小事通過儀式化,去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