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唐 白玉人形珮

唐白玉人形珮,高5、寬2釐米。利用上等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圓雕。頭頂至底足穿通孔,系佩帶之用。此器在唐代遺存俏色圓雕玉人形作品中實屬稀見。唐代人形玉雕具有鮮明的寫實特點,刻畫自然生動。此件玉人,造型簡括穩實,形象憨厚朴實,好似一位佇候的僕人,隨時聽從主人的役使。玉雕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展現了男僕的屈從與無奈的心情。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宋 白玉雙螭紋宜子孫珮

這裡的白玉雙螭紋宜子孫珮,高9.7、寬7.3釐米。白色玉質,純淨溫潤。此璧繁簡得當,構圖疏朗有致,雖與江蘇揚州甘泉老虎墩東漢墓所出的同類玉珮大同,而此件刻線柔秀,風格溫婉靈秀。說明此璧系模仿東漢同類器,是一件典型宋代仿古玉。

鏤雕帶有吉祥詞語文字且出廓的玉璧從漢代始現,魏晉以後沒有發現,直到宋明清才出現過仿製品。

所雕琢的鏤空文字,常常是漢代盛行的吉祥語。具有極高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遼金 白玉迦樓羅形飾

此白玉迦樓羅,高4.3、寬4.3釐米。圓雕兼鏤雕人首鳥身像。作品材質純淨,雕琢精緻,玉匠分別運用了鏤雕、高浮雕、鑲嵌等多種工藝技法,把玉迦樓羅琢制惟妙惟肖。

迦樓羅是印度傳說中的大鳥。後世,常見到塔頂四角及豪宅大院房脊角上,都置有金翅鳥,可見它會起到驅災辟邪作用。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遼金 白玉鶻鳥啄天鵝紋帶穿

此白玉鶻鳥啄天鵝紋帶穿,玉質呈灰白色。鏤雕。是一件典型遼金時代玉器作品。所雕的紋飾具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和地域特點,是北方遊牧民族春天縱鷹捕鵝時的場景。

《金史·輿服志》中記載,將有鶻攫天鵝圖案的服飾玉稱為“春水之飾”,因此,目前學術界將這種紋飾的玉器定名為“春水玉”。

遼金白玉鶻鳥啄天鵝紋帶穿,堪稱這類題材玉雕的代表作。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金 白玉嘎拉哈

這件白玉嘎拉哈,屬金代獨有的裝飾品。長4.1、寬3.3釐米,由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嘎拉哈形似羊髕骨。因為羊是北方少數民族供食動物,故嘎拉哈也象徵祥瑞。玉嘎拉哈在金代貴族墓中出土很多,嘎拉哈系女貞語譯言,漢人俗稱羊距骨。

現在遼寧瀋陽新城子區盤古臺錫伯族人,還在抓玩嘎拉哈,而且每年還要舉行抓嘎拉哈比賽。

從金代墓葬出土的玉器看,製作的玉器品種比較豐富,玉匠善於觀察生活,把玉器作品雕琢得帶有鮮明時代風格和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富於生活情趣。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明 碧玉螭耳杯

碧玉雙螭耳杯,高10.7、寬16.2釐米。該杯用新疆碧玉製成,器表多墨綠色斑。此杯造型的特點是:三螭首均伸向杯口,好像要貪婪地吸吮杯中的湯汁、佳釀,十分生動,造型奇特,雕琢精緻。玉杯的觀賞性有二:其一,雙螭做把柄,設計新巧;其二,螭首貼附口沿,好似探飲,動態活現。玉匠利用鏤雕和高浮雕相結合的技法,把三螭雕琢在杯上或作杯柄,既巧妙,又合理。因螭是龍的九子之一,

此玉杯可能為皇室用品。

玉杯(含耳杯)的出現,從戰國一直延續到明清兩代。明代玉杯雕刻非常精細,具有豐富的生活內容。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明 黃玉臥獸

黃玉臥獸,黃綠色玉質,多有淺褐沁。高7.7、寬13釐米。四肢和利爪粗勁有力。獸的審美視點為:肉健骨勁,勢氣逼人,既生動、又誇張;而鼓起的胸脯,

與南北朝玉石雕獸特徵相似,事過千載,遺風猶存。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清 乾隆款白玉鳳螭紋雙聯蓋瓶

玉瓶通高16.3、寬16.7釐米。選用優質新疆和闐白玉雕琢而成,器體拋光極好,呈玻璃光澤。此器造型新異,材質純潤,紋飾華麗繁縟,造型端莊大方,刻款字體端正文秀。應屬宮廷造辦處製作,是乾隆玉器代表性作品。

玉瓶的紋飾為鳳紋螭紋,與一般宮廷作品用龍紋和鳳紋不同,古人認為龍生九子,九子中就包括蟠螭。所以,玉瓶上的螭鳳紋,也就等於龍鳳紋。乾隆款鳳紋螭紋玉瓶,體現了乾隆玉器的一般藝術特點。

天津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賞介(中)

清 白玉龍紋獸形彝

清白玉龍紋獸形彝,高21.5、寬18.3釐米。玉質白色,質地溫潤。此件造型高雅,玉質優良,紋飾繁美,工藝精湛,應屬清朝內廷的御賞寶器。

器型本於西周青銅彝(注水器)而有所變易,是一件典型清代仿古玉器。

明清時期仍遵循了宋代仿古玉器的遺風,多以商周青銅器為原型,著意仿製形似,常附加繁縟的紋飾,造型亦真亦變,風貌融舊會新,別出心裁。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