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有“靈性”的石頭,農民三個月賺50萬

“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你現在都更需要具備創業精神,從而實現成功;你必須自己創造工作機會來保住工作,”格柏說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隨著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石板廠的關停,房山區霞雲嶺鄉賣了18年石板的農民張文銀,及時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經營有“靈性”的石頭,將青石板變成了藝術品,不僅節約了石材,保護了環境,經濟效益還增長了50倍。

经营有“灵性”的石头,农民三个月赚50万

據張文銀介紹,今年9月以來,他通過經營有“靈性”的石頭,已實現銷售收入近50萬元。地處深山區的霞雲嶺擁有豐富的石板資源。1993年,張文銀靠8臺石材切割機起家,為外貿公司加工石板,出口歐美用於建築物的裝飾裝潢,每年出口方石板100到120個貨櫃。

今年8月,位於生態發展涵養區的霞雲嶺徹底退出了傳統低端資源型產業,所有粗加工的石材廠全部關停。面對這一形勢,張文銀並沒打算將經營了18年的石材加工廠徹底關張,而是變更為北京銀龍旅遊開發中心,從石材粗加工轉型精細化製作,使石板華麗轉身為藝術品,與以往粗加工相比,利潤增長了近50倍。僅中學文化程度的張文銀,是土生土長的山區農民,雖然從未涉足過藝術設計,但他善琢磨、肯鑽研。

经营有“灵性”的石头,农民三个月赚50万

沒有石板藝術品加工技術,他從木工技術裡借鑑;沒有石板藝術品的圖樣,他拜師學習電腦並利用電腦上網找尋。他買來了切圓、掏角、拋光的工具,按照自己設計的圖樣,摸索著加工出了石花盆、石燈、屏風、花架等藝術品,並逐步得到了市場的青睞。為推銷這些石材藝術品,張文銀聯繫原來的老客戶,並通過參加各種博覽會結識新客戶,逐漸打開了銷路。目前,他的石材藝術品已打開日本、韓國市場。

经营有“灵性”的石头,农民三个月赚50万

與其他人相比,成功的企業家對於克服恐懼和承擔別人避之不及的風險會興奮不已。他們的做法是忽視不理解自己所作所為的人給予的負面反饋。如果你有夢想,就需要承擔風險,並順利實現夢想。張文銀說,生產石材藝術品,石材原料所帶來的利潤是之前粗加工的近50倍。一塊2平方米石板此前僅能賣60元,而加工成狗窩後,在日本、韓國市場居然能賣到3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