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

金沙縣是貴州省畢節市下轄縣。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東部,東鄰遵義,南毗貴陽,西靠畢節,北接成渝,地處黔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杭瑞高速公路、赤望高速公路、攀黔快速鐵路橫跨縣境,金沙是貴州省經濟強縣、中國西部百強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之一。

金沙,原名打鼓新場,1941年置縣,以境內“金寶屯”“沙溪壩”首字為名,取義於古人“披沙揀金”之語,喻細心挑選、去粗取精之意。全縣總面積2528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街道)241個村(社區),有漢、苗、彝等15個民族。

金沙縣森林覆蓋率49.3%,有冷水河自然保護區、三丈水森林公園、錢壯飛烈士陵園、紅軍南渡烏江舊址等旅遊景點和敖氏羅氏墓群石刻、清池江西會館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沙酒文化源遠流長,“金沙回沙酒”連續蟬聯“貴州十大名酒”稱號,為中國馳名商標。金沙茶文化歷史悠久,清池茶在漢代被列為宮廷貢品,“清水塘”牌清池翠片榮獲“貴州十大名茶”稱號,金沙被命名為“中國貢茶之鄉”。

  • 中文名稱

  • 金沙縣

  • 外文名稱

  • Jinsha County

  • 別 名

  • 金沙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

  • 中國貴州省畢節市

  • 下轄地區

  • 轄25個鄉(鎮、街道)、241個村(社區)

  • 政府駐地

  • 鼓場街道辦事處

  • 電話區號

  • 0857

  • 郵政區碼

  • 551800

  • 地理位置

  • 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東部

  • 面 積

  • 2528平方公里

  • 人 口

  • 66.7萬人

  • 方 言

  • 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冷水河自然保護區

  • 機 場

  • 畢節飛雄機場

  • 車牌代碼

  • 貴F

  • 行政代碼

  • 520523

歷史沿革

夏屬梁州南境外荒裔之地。商殷屬鬼方。西周屬濮人地。春秋屬蜀國南境,後衛大夜郎國的鱉國屬地。

秦初,改鱉國為鱉地縣,隸巴郡。漢元光五年(前130),在鱉置犍為郡(今遵義市東),轄鱉等縣。元鼎六年(前111),置牂牁郡,領鱉、平夷2縣。新莽時,改牂牁郡為西順郡。東漢,復為犍為郡。建安二十年(215),廢犍為郡,鱉、平夷等隸益州牂牁郡。

今縣境古屬鱉縣地。蜀漢建興三年(228),彝族首領火濟受蜀漢封羅甸王,今縣境屬其轄地,仍屬鱉縣。西晉泰始七年(271),牂牁郡領鱉、平夷等8縣。建興元年(313),從牂牁郡轄縣中析平夷、鱉2縣置平夷郡(今畢節市附近)。東晉鹹安元年(371),改平夷郡、縣為平蠻郡、縣。十六國後期(430前後),平蠻郡隸成國。梁太清二年(548),牂牁、平蠻二郡為謝氏保守,仍奉梁正朔,下歷陳至隋。

隋唐時,並牂牁、平蠻2郡為牂州。大業三年(607),改牂州為牂牁郡,領牂牁等縣,今縣境中、東部屬牂牁縣,西部屬土著豪族分割區。鱉縣與平蠻郡(縣)名消失。大業十年(614),將縣境屬牂牁縣地域置信安縣。唐武德二年(619),在今縣境置義州,改信安縣為信寧縣,隸義州。貞觀四年(630),信寧縣移置播州以東,隸夷州。後義州降為羈縻州,屬。黔州。天寶元年(743),改黔州為黔中郡。五代,義州仍屬黔中郡。

宋代大觀三年(1109),今縣境中、東部屬遵義,西南、西部屬羅氏鬼國地。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升武泰軍節度為紹慶府,領播等9州和49個羈縻州,義州,仍如唐制。末期(1200),總屬羅氏鬼國。

元時,設順元路軍民宣府司,有2縣11蠻夷長官司,其中,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即建今金沙。大德十年(1306),改沙溪等處蠻夷長官司直隸四川行省。

明代,設沙溪巡檢司。萬曆二十七年(1599),置遵義縣、府,控制沙溪巡檢司。崇禎七年(1634),以今金沙化覺鄉和黔西中坪等地,置懷遠衛。

今縣境東南部,明代置黃沙渡巡檢司。清康熙四年(1664),隸黔西府。雍正五年(1727),部分地方屬遵義縣,

隸貴州。部分地方屬敘永巖上巖下地區,隸四川。乾隆元年(1736),割四川敘永巖上巖下地區歸貴州黔西州轄,編為平定裡。

民國三年(1914),改黔西州為黔西縣。三十年(1941),析黔西縣西北部及大方、遵義二縣部分地置金沙縣,金沙縣,原名打鼓新場。清代以來,打鼓新場因地處川黔邊界川鹽交通要道,來往客商多,百里土特產雲集,成為黔北農村四大重要集鎮之一。

1949年12月15日,金沙解放,金沙縣隸貴州省畢節地(專)區。

1950年成立金沙縣人民政府,隸屬畢節地區。全縣設5個區人民政府,管轄原2鎮16鄉163保。

風景旅遊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

冷水河

冷水河:冷水河森林公園屬中亞熱帶賞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區,地處烏蒙山脈東麓的黔西北高原向中山丘陵過渡的鈄坡地帶上,公園內自然植被代表植物有樟科、殼鬥科、山茶科等,具有保存較好的原生森林植被,種子植物有98科240屬41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保護植物12種。區內野生動物各類多樣,有哺乳動物50種,鳥類1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植1種,二級保護動物11種。還分佈有紅豆杉、銀杏、福建柏、桫欏、櫸木等樹種的古大珍稀樹木冷水河森林公園主要景點44個,其中:1級景點13個、2級景點31個。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

石倉林場

石倉林場:景區所在地石倉林場為金沙縣冷水河森林公園的一部分,森林面積達13600餘畝,為金沙最大的林場。該景區離金沙縣城15km,位於烏蒙山系向大婁山系過渡延伸的石倉山脈上,平均海拔1460米,與山麓平地相對高差520米。區內具有保存較好的原生森林植被,僅種子植物就有98科240屬41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保護植物12種。區內野生動物種類多樣,有哺乳動物50種,鳥類1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二級保護動物11種。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

烏江源百里畫廊

烏江源百里畫廊:烏江,源於貴州威寧自治縣東南之香爐山,流經重慶涪陵入長江,是長江的主要支流,全長1037千米,在貴州境長874千米。史稱“延江”、“黔江”、“涪陵江”。2003年,國家旅遊局將烏江定位為“烏江畫廊”。烏江流經金沙境內的化覺鄉黃沙村段,稱黃沙河;以上的修文六廣與黔西太來鄉豐田及金沙化覺的下壩交界段,稱六廣河;黃沙河流入後山鄉境內始稱“烏江”,流經金沙境內的烏江干流總長45千米。1979年11月,烏江渡水庫大壩建成蓄水,淹沒遵義、息烽、修文、黔西、金沙等5縣沿江地段,其中,金沙淹沒面積達庫區總面積的49%,涉及黃沙河、偏巖河及其支流,回水沿線總長156千米。在兩省10餘縣市擁有的千里“烏江畫廊”中,金沙縣佔有1/10強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