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私募也有春天,望正、相聚、興聚值得你關注

成長股私募也有春天,望正、相聚、興聚值得你關注

好買說

2017年已落下帷幕,這一年有的人感覺錢太好賺了,買入並持有大白馬股就能獲得很不錯的收益,也有人覺得錢太難賺了,挑的成長性的小票跌跌不休,行情一九分化,上證綜指上漲5.5%,深證成指上漲7.58%,而上證50卻上漲了23.94%,機構資金抱團“確定性”,漂亮50一路絕塵。

那麼17年是不是隻有買大藍籌的價值型股票私募取得了好成績?其實也有不少偏成長的私募表現也很亮眼,比如望正、相聚和興聚。都是偏成長,它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成長股私募也有春天,望正、相聚、興聚值得你關注

好買基金研究員整理了這三家偏成長的私募的特點,猛一看都是做成長,似乎非常相像,但深入研究就能發現大家賺的錢不一樣。

望正:賺長期向上行業景氣度變化的波段錢

望正王鵬輝是原景順長城的明星基金經理, 2009年到2014年,其管理的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股票及景順長城內需貳號股票獲得的收益率分別為210%和208%,全市場股票型基金排名第一、二名,曾連續兩年獲得5年期金牛獎。

他做私募後的投資理念,簡而言之,就是產業投資二級變現,具體方法就是做模型評估產業空間、商業化進程以及邊際上的變化(政策、月度或高頻數據、股價等方面),以此來確定產業和個股的可投資性,前2個維度一般不會短期變化,所以短期操作主要是看邊際變化。現在主要投資的方向為新能源汽車、數據化社會和消費升級。

選好行業維度,在個股層面,主要看的過去經營上有強競爭優勢,客戶質量好的標的,還會結合個股的流動性。

大家都知道To B的行業和To C的相比,最難的就是因為To B的生意變化比較快,即使長期趨勢向好,短期波動也會比較劇烈,需要有非常優秀的團隊來做前瞻和跟蹤。望正的研究團隊4名研究員都是出自大型公募基金,平均從業7年以上,經驗豐富,這也保證了對於產業鏈的跟蹤深度和及時性。

總結下,望正賺的是長期向上的行業細分領域的景氣度變化波段的錢,換手率相對也會較高。

相聚:合理的價格買具有價值錨的成長股

相聚梁輝是泰達宏利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05年到15年,10年9.5倍,年均複合收益24%,多次獲得年度股票型金牛基金。

相聚的投資理念是專注成長投資,注重成長與價值的平衡,他認為投資成長行業不能只憑借熱情和勇氣,還需要認真的分析。通過多年實踐,相聚總結認為行業趨勢、公司的內在成長性和價值分析可謂成長股投資的三要素。投資就是要在這三者中權衡,並尋找最佳的標的長期持有。

簡而言之,即GARP策略流派,以合理的價格來投資成長股,看重成長(具有吸引力的持續、長期的成長性)、優勢(顯著的競爭優勢和進入壁壘,細分行業的主導權或核心市場地位)、潛力(再投資可以大幅提升市場疆域和品牌優勢)、現金流(可觀的投資回報,能產生穩定的自由現金流)、人員(坦誠、卓越的管理團隊)

總結下,相聚思路是用合理的價格買具有價值錨的成長股,屬於價值成長流派。

興聚:追求格局、邏輯以及數據的匹配

興聚王曉明是興業全球基金創始人之一,興業趨勢歷經牛熊檢驗,至離職時復權累計淨值6.0512,同類型基金中排名4/48。個人管理規模長期在百億以上,最高管理規模曾達300多億。11年間帶領興全投研團隊連續5年獲得金牛基金管理公司稱號,管理過的3個基金先後獲得13個金牛基金獎。

興聚投資策略主要是以企業成長趨勢、行業景氣趨勢為根本,再輔以價格變化趨勢確定投資標的格局。具體來說就是追求格局、邏輯以及數據的匹配。格局是未來的空間,邏輯是中期上漲的理由,數據是需要驗證配合。

從行業分佈來看,投資偏向消費、電子、保險、高端製造業和醫藥等板塊。從投資維度來看,也是基於成長趨勢的投資思路,只是對比前2傢俬募而言,興聚的換手率較低,核心持股通常佔投資組合的70%左右。

當然,用成長、價值來區分投資策略是個相對粗略的方式,價值股和成長股殊途同歸,希望用5毛錢買未來價值1元的企業,只是價值來源不同,相對而言,成長股來自於企業未來收入和利潤的高增長。價值股的價值支撐來自於企業現有資產、利潤、現金流。更多時候,賺的是這兩個層面共振的錢。

優秀的私募不論是從價值維度還是成長維度都能給投資者創造可觀的超額收益,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層層篩選,找出最符合自己思路的優秀私募。

成長股私募也有春天,望正、相聚、興聚值得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