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下面對一佛乘圓教的道理做一個簡單介紹,不講太多的專用術語,只是讓大家抓住一個總框架。

二轉般若空性,如《中論》《入中論》這些法要,抉擇萬法大空性,抉擇萬法離四邊、離戲,總的來說,是從“”這個側面上介紹的。到了三轉,再加上如來藏光明,明、空不二。但二轉、三轉並沒有把佛的境界完整地詮釋出來,佛的境界不是僅僅空性、如來藏光明這兩方面,佛的境界不但有根本智,同時還有差別智,根本智、差別智二智圓融,並且合二為一,這才是佛的境界。

在佛的境界當中,一切都是大無為法;大無為法當中可以有種種差別相。換句話說,這些差別相實際上也是大無為法。既然是佛的差別智,它所緣的差別相也不離佛的自心。

我們不妨站在二轉三轉的角度上做個比喻:就像一面鏡子,大空性是鏡子的本體,大光明相當於鏡子的相,鏡子還有它的用,可以照我們的臉,可以照天照地照一切,鏡子中所現出來的這些影像,這些差別,就是它的妙用。你不要硬把鏡子上的影像排除掉,鏡子中的影像,那些種種差別法,當下它就是大無為法,就是佛的境界,法報化三身本來就是不二的。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佛的智慧是大空性、大光明、大無為法,那麼佛智慧所見的十法界、六道輪迴眾生等差別相(此處要注意,這些相分是佛自己所見的、佛自心所現的),難道就不是大無為法嗎?在佛自己的境界中,佛所見的這些差別相肯定還是屬於大無為法。因為佛的見分、相分肯定都是一致的,不可能佛的見分是大無為法,而佛的相分則不是大無為法。

當然,從佛所見的眾生之角度上講,我們六道凡夫肯定不是大無為法,甚至是煩惱充滿的;但從佛自己的角度上講,六道眾生乃至一切差別相都是大無為法。圓頓教一佛乘抉擇的就是佛的境界,當然應該從佛的角度上去討論,所以佛所見的一切差別相也是大無為法。這樣就非常好理解,沒有什麼特別難以接受的。

了知以上圓教教理之後我們就知道,作為一佛乘圓頓教,淨土法門就是最殊勝的無上大法!沒有比淨土更殊勝、更高超的教法了,所以淨土法門稱為“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將淨土法門跟一般顯宗二轉三轉做對比就知道,它是有別於、超勝於一般顯宗中觀唯識、二轉三轉的。

這樣我們對圓教特點就有了大致瞭解,它是差別與無差別不二的,水即是波,波即是水,就是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什麼是“圓教一佛乘”?你一看就懂!

實際上,如果你能夠真正理解、接受圓教一佛乘,那你比修一般二轉的中觀更容易。為什麼呢?因為學修中觀,你要以中觀理論去觀察、抉擇,了知萬法的本體是空性的,它的這些高、低、大、小等差別相都是空性,這些界限都要予以打破,只是取它的本體。

但圓教就不一樣,如密乘大圓滿、禪宗、天台華嚴以及淨土這些圓教法門就沒必要這麼多麻煩,反而更直接更乾脆。怎麼理解呢?因為本體乃至它高、低、大、小等差別相,當下都是大無為法,為什麼要舍一取一呢?為什麼要把現相捨棄而取一個本體呢?這些現相就是“體、相、用”的妙用,為什麼要將之捨棄呢?

就像開悟人再來之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也就是小溪的流水聲,色聲香味觸法,無有一法不是自心、不是大無為法。禪宗有些禪堂寫著這樣的對聯:“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鬱郁黃花當下就是法身般若。可見,禪宗、淨土、華嚴圓教乃至密乘裡面最殊勝的教法,就是這樣圓融無礙。

——摘自仁禪法師《觀經四帖疏講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