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豬市點評:豬場強拆愈演愈烈,為何不明確告訴養殖戶環保標準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督察“回頭看”的到來,各地環保又提升了一個檔次。人民群眾對環保意識的強化是群體素質提升的表現,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過去落後的勞動生產方式隨著環保風暴的進行需要進行改變。

今日豬市點評:豬場強拆愈演愈烈,為何不明確告訴養殖戶環保標準


由於過去環保欠賬過多,或者可以說無作為,造成今天陸續的出現急功近利的表現,一刀切的行為發生非常多。當前在養殖業當中,養豬業所受到的環保影響是最大的,各地豬場拆遷不斷加碼,為了躲避檢查,地方大員都颳起了一股股急救式的環保狂。

養豬業目前的強拆愈演愈烈,雖然養豬業是在眾多養殖品類當中汙染最大的,但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都以豬肉作為主要肉產品進行消費,豬肉產品的貢獻不可磨滅。我國農村人口達9億多,農村的人口總量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力量,9億人的就業與否影響的穩定大局。

在農村生產當中,養豬佔到最大的成分,很多農村人通過自己辛勤的養豬致富,但當前的風暴卻把他們置於風口之上。在走訪調查當中,我們都發現,對於汙染環境大家都又共同的認識,也希望能夠改變。過去養豬人最講究是就是“豬-沼-液-魚”等模式,但是由於環保的到來,各種所謂的高架網床、發酵床模式層出不窮,但在實踐當中都一個個敗下陣來。

很早的時候我們就以及知道要解決農村養殖汙染的方式就是立體循環農業,但是現在卻變了味道。拆遷豬場的到來都只告訴你不合格,卻從來不告訴你,怎麼樣才是合格,一年一變,帶來的是養豬業的虧損加劇,農村養殖越來越困難,而資本養豬卻越來越容易。


各個產業越來越集聚與寡頭的方向發展,變成一個個托拉斯的模式,將極大的抑制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