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壇廠枇杷村,每年收入增長7000多萬?怎麼做到的

仁懷市壇廠枇杷村,每年收入增長7000多萬?怎麼做到的

由黃嫻、張春雷、趙靜採寫的《一路通,百業興——貴州村村通助力脫貧攻堅》,刊發在4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報》10版(要聞版)頭條。文章反映貴州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持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推行“建養一體化”,全面開創農村經濟發展新局面取得的顯著成效。文章第一部分,對仁懷市壇廠街道枇杷村“公路通到哪裡,產業就覆蓋到哪裡”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文章指出,貴州地理環境和交通區位並不佔優,脫貧攻堅任務重。改善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欲加速,先修路,貴州歷屆省委、省政府相繼作出了“交通優先”“交通先行”等戰略部署。

文章稱,2015年底,貴州在西部省份中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當年11月,貴州又啟動農村公路建設“三年會戰”,明確到2017年底實現建制村通暢率100%、建制村通客運比例100%、農村公路列養率100%、重點路段安全隱患治理100%的“4個100%”的目標(現在已經實現了兩個目標),確保徹底疏通貴州交通的各條“毛細血管”,打通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

文章說,公路通到哪裡,產業就覆蓋到哪裡。走進仁懷市壇廠街道枇杷村,一條條平坦寬敞的旅遊大道徑直伸入“神采八卦園”景區,四周的“小康路”綿延鋪開。“依託便捷的交通條件和優質的環境配套,枇杷村實現了景區跨越式發展,公路沿線開辦的農家樂、農村客棧、候鳥式公寓等附屬配套旅遊產業超過70家,景區新增就業崗位1200多個,每年拉動收入增長超過7000萬元。”枇杷村黨支部書記袁正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