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80-90年代的馬自達,和其他日本車廠一樣,意氣風發,都有衝擊世界一線車廠的雄心,而且說幹就幹,好多“做口碑”的日系經典好車,都是那個年代的作品,而誕生於1991年的第四代馬自達929,在我心目中,一直是這個車廠的巔峰,至今未被超越。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第一代馬自達 929,別稱 RX-4、Luce,1973-1981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R130 Luce RotaryCoupé,1969-1972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1974年的Luce/RX-4,在良好改裝保養下容光煥發

其實,929車系,算是歷史悠久,早在1973年便有推出,當時還屬於Luce車系中的分支,馬自達在當時也採用了多品牌策略,同一部車,在不同的市場被冠上不同的名字。不過,從那時候開始,數字“9”,已經是馬自達產品陣列中的頂級序列,這種命名規則延續到今天,CX-9,現如今也是馬自達家族體型最龐大,檔次最高的產品。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第二代馬自達929,1981-1986

不過,929車系,其實要到了第二代,才建立起中大型轎車的形象,因為第一代大概只有名字旗艦了,車型檔次都未確立,就連搭載轉子發動機的RX-4車系,都被歸在929旗下,有點莫名其妙。

從第二代開始,馬自達意識到,929應該成為用來拔高品牌,炫耀技術的旗艦車型,從1973年開始到1997年,共發展了5代,車型變化豐富,有可拆硬頂的雙門轎跑、四門轎車、旅行車等等,而性格則從運動化逐步向豪華化轉變,可惜時也命也,只差一點,929車系就可以換一個叫“Amati”的名字,成為類似雷克薩斯之於豐田,或者謳歌之於本田,還有英菲尼迪之於日產的,第4個日系豪華品牌……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第三代馬自達929,1986-1991

誕生於1991年的第四代929,我認為是最接近成功目標的,按當時標準,這部車一切都符合成為豪華車的資格,事實上,馬自達也是這樣做的,換了一個名字的四代929,被當成是第一代豪華車型在北美銷售。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第四代馬自達929,1991-1996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929(Ẽfini MS-9)日本發售時的Catalog/雜誌

先看看她那迷人的造型,現在很多車迷都說,第一代的奔馳CLS開創了一種叫“四門COUPE”車型的先河,但看過第四代馬自達929,你會改變看法嗎?絲毫不遜色於CLS的性感曲線,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行人碰撞要求,設計師可以為所欲為,創造出最美的曲線。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低趴族改裝的929

在設計之初,馬自達已經認定需要依靠這部車進攻北美市場,並希望這部車能達成品牌升級的目標,於是委託了一個更懂北美客戶需求的年輕美國設計師啟發靈感,這個叫Peter Montero的年輕人,為第四代929畫就了最關鍵的車身線條:929是一部豪華後驅車,所以, 一個適當的後驅車身比例是應該被強調的,它的發動機艙要更加修長,但前後懸都要縮短。就這個獨特的比例,奠定了第四代929獨一無二的身材比例,最後,美國設計師的這幾條曲線,交給馬自達廣島工作室的另一位年輕設計師Dori Regev和田中俊治前輩繼續創作,由他兩人合力完成了最終的整體造型設計。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日本JDM版929—Ẽfini MS-9

不僅是曲線迷人,第四代929之所以讓大家過目不忘,還有極其大膽的無窗框車門設計,雖說這個設計在第三代929身上已經出現,但肯定是第四代車型將之優美髮揮到極致。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這個設計太重要,太恰到好處,難以想象為這部車如果使用傳統有窗框車門,該是一件多麼蠢的事情。獨樹一幟的不只是造型,還有完全參照豪華車標準建造的豪華車廂,第四代929車身修長,總長度接近5米,確保車內空間充裕。(等等,這裡要補充說明一些,所謂的“充裕”只能和當年的汽車相比,用今天的標準,一部馬自達6都比929要大呢!)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各種電器裝備應有盡有,電動座椅,定速巡航,高級音響,都是當時美國市場上最時髦的裝備。但為了體現豪華,馬自達是從細節上達成的,我用一個小零件來舉例,就是儀表上的指針。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指針有啥了不起的,能變出什麼花樣嗎?雷克薩斯在LS上首先採用了投射式顯示,大獲好評,而馬自達的辦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匠心精神”,他們用當時最先進精準的科技,在每一根指針上,密密麻麻地刻上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坑道,據說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這種技術的汽車品牌。嗯,真的很無聊,我和你一樣,完全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可以看成就是單純的炫技,和對細節的追求,那個年代的汽車,真是太有意思,太調皮了,怎能不讓人著迷?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馬自達4WS轉向系統

還沒完,內飾工程師炫技結束,輪到機械工程師上場:第四代馬自達929,搭載了當時全球罕見4WS四輪轉向系統(four-wheel steering),更牛的是,929的4WS系統不是雪鐵龍那種“作弊式”隨動轉向,而是絕對高科技的電子式設計。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依靠一組安裝於後輪軸上的控制組件,控制電腦高頻實時接收來自前輪軸轉向角度傳感器的信號,接著按預設的對應轉向比例,指示後輪的轉向連桿,改變後輪的轉向角度。而且角度還能根據車速改變,在車速低於35km/h時,後輪轉向角度與前輪轉向角度相反,目的是減小轉彎半徑,方便市區行車和停車泊位; 在車速高於35km/h時,後輪與前輪同向轉動,以增加彎道極限,提高主動安全。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929的太陽能通風系統,在停車場暴曬下也不會太熱

還沒完,為了提升舒適性,929上另一個黑科技是太陽能通風系統,和之前我拍過的奧迪A4一樣,這套系統也是由一個集成在天窗內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能, 當車輛外部溫度達到超過15攝氏度時, 兩個輔助通風風扇開始工作, 把車內的熱空氣排出,讓車內外溫度儘量一致,這在當時可是天才一樣的設計,而且比後來奧迪大肆宣傳的太陽能天窗相比,929這套天窗,居然在內嵌了太陽能板後,不開啟時還保留了透光功能,科技友善度秒殺德國人!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動力方面,當時進口中國的車型大部分是代號為JE-ZE的3.0升 V6發動機,雖然沒有轉子發動機那樣傳奇,但這臺發動機也配備了當時極其先進的可變進氣歧管技術,能發出200匹最大馬力,搭配4AT自動變速器,那個年代,也算是一部“大後超”了吧。而在其他國家地區,這代929還有一款代號為J5-DE的2.5升V6機器,但160匹馬力就只是一般了。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這部傳奇一代的929,在1994年1月還完成了一次小改款,因為基礎設計太優秀,可以改動的地方實在不多, 工程師只是把進氣格柵改用鍍鉻橫柵式,而車頭燈從前期款的玻璃半透明材料,改為塑料全透明燈罩,看起來精神是精神,但沒用幾年塑料老化,反而不及前期款耐用。新不如舊的改動還包括4WS四輪轉向系統,從全系標配改為高配或個別市場專屬。記憶中進口中國的後期款929,小朋友時的我,每次看到她都會駐足觀看,就是盯著她的後輪,希望親眼看看從汽車雜誌上看來,帶著科幻色彩描寫的4WS轉向姿態,無奈沒一次如願,真的特別失望,大概就是因為中國版本閹割了這個配備吧。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可能也是因為配備過多,用力過猛,馬自達的929之夢,在頂峰的第四代車型之後,走向下坡,相比之下,第五代車型就有點不知所謂。顯然沿用了四代車型的線條,但又加入了一些完全不搭調的“嚴肅設計”,那部車顯得不倫不類。最要命的是,工程師的任性,讓第五代車型裝備太多,成本太高,而且馬自達的多品牌戰略宣告失敗,在“Amati”上犯了今天謳歌犯的錯誤,就是太過偷懶,不重新設計,不重新制定生產標準,太依賴從母品牌基礎車款上換標的捷徑做法,新品牌完全得不到消費者認可,大家甚至覺得莫名其妙,改不清楚這部車馬自達為什麼要掛這個奇怪的車標。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在我眼中,他是馬自達的巔峰之作

第五代929/AMATI

最後一代馬自達929,得的豪華車的病,就是價格太高,當時在市場的售價,居然追上一部寶馬5系,腦筋正常的用戶都會用錢投票,所以,末代929沒有豪華車的命,也順便丟了命,僅存世一年,卒於1997年,可惜,可惜。

最後,我找到一條當年很火的粵語廣告,回顧一下馬自達的巔峰——第四代929的威風史吧。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