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材料”為何被“雙一流”特別寵愛?究竟有何祕密?

17年“雙一流”名單公佈後,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很多細心的高考家長都發現了,

材料類專業和化學專業成了這份名單的寵兒

高考報考|“材料”為何被“雙一流”特別寵愛?究竟有何秘密?

就業前景

材料人網在2015年做了一份《2015材料應屆畢業生就業薪酬統計情況》表,共收錄了50 家招收材料類畢業生的企業,涵蓋了汽車、鋼鐵、航空、航天、塑料、半導體、磁材、家電、機械等等行業。從收錄企業和涵蓋行業來看,均比2011年我們統計的薪酬情況表要廣泛。

從得到的情況來看,如果考慮當地收入水平,汽車業和航空航天業給予材料人才薪酬最高的行業。單從工資數額上來看,極少數單位在5000 以下的水平,大部分在6000 以上。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戶口以及其他福利並未在該表中體現。而研究單位等事業單位,往往是績效佔比更多。更具體的內容請參考材料人論壇薪酬分享和後續推出的分高校的2015 年畢業生薪酬統計。

從企業來看,一般鋼鐵企業給材料畢業生薪資大概是在4K-8K/月,機器人、鐵路等科技公司給材料畢業生開得工資大概在5K-8K/月,開得比較高的有一汽大眾,畢業就年薪18W年薪,另外奔馳汽車,畢業就有16-17萬年薪,神龍汽車8-10W年薪,北汽集團,10W年薪。另外比較高的有航空航天也,給材料畢業生的薪酬也是非常高,例如北京星航機電,分崗位不同在10-20W年薪,航天三院、五院一般開到8-12W年薪,其他航天最低也在5K+/月

材料行業也是屬於知識密集型的行業,隨著年齡增長,知識和閱歷增長,也是越老越吃香,薪資整體也是比較穩定,對於耐得住寂寞,喜歡鑽研和學習的材料人來說,材料行業是不錯的選擇。

高考報考|“材料”為何被“雙一流”特別寵愛?究竟有何秘密?

工作篇:材料工程師:畢業5年是一個怎樣的體驗?

前段時間材料人網訪問了一個畢業半年的材料工程師,反響不錯。這一次,材料人網訪談了4位畢業時間比較長的材料工程師。他們本科畢業基本在08、09年,其中三位繼續攻讀研究生,所以是本科畢業7年,碩士畢業5年(或4年)。這次訪談,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日常工作,而是畢業這幾年的個人發展。以下是根據4位嘉賓的口述整理而得,為了不給訪談嘉賓帶來麻煩,名字、學校、單位均沒有具體給出。

A君:帝都211(本碩),現帝都軍工類研究所工程師

大三分專業時選了材料物理,因為對物理有點興趣。後來聽學長說本科找不到對口工作,再加上家裡也建議讀研,所以也就一門心思考研。研究生畢業時候,導師給推薦了一個工作,在北京的一個研究所,實驗室老大跟導師關係很好。原本沒我的份,是之前錄的哥們臨時出國,算是一點運氣吧。

研究所很偏,雖然也是北京,不過我們自己都說住在村裡。進城跟同學聚會起碼要提前2個小時動身。偏是偏一些,但是環境好,房價比起城裡還是要低一些的,不過也低不了太多,買的時候是2萬多。首付是跟媳婦一起湊了四分之一,其他家裡掏。在北京待著的同班同學也基本買房了,都是家裡湊了一大半,不然靠工資得猴年馬月。

這家單位事情不是太多,偶爾需要加加班。剛進去工資還湊合(到手6000+),單位有食堂,宿舍能住4年,在村裡沒地方花,所以能存一些錢。記得剛來頭兩年我一共攢了10萬,就是工資不怎麼漲。單位也有待遇好的地方,比我的高2-3倍的都有,羨慕啊!現在正在準備考個在職博。博士在研究所還是挺吃香,碩士就是個幹活的。

B君:中部985(本)帝都211(碩),現天津鋁企工程師

本科畢業之後去了河南一家國企,幹了2年,不想幹了。一來本科生在企業裡基本是個高級工人,沒前途,在一線呆幾個月一年半載可以,一輩子可受不了;二來工資比較低,環境也差。最後想著還是讀個研吧,再往前走一走。考研不太順利,調劑到帝都211,做鋁合金方面的。畢業時候發現留北京有點難,而且年齡還超了,最後進了天津一家鋁企,兜兜轉轉還是幹回了老本行。同班同學離開北京的很多,拿不到戶口就不想在北京呆。

雖然是老本行,但待遇還有環境就好很多了,總體來說讀研還是蠻值的。唯一不爽的是六天工作制,只有週日能休息,而且進去就遇上新上生產線,比較忙,不過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年齡在那擺著,再不抓緊幹以後更被動。找到工作之後,也算是安定了,結了婚還有了孩子。房子雖然還沒有,但是天津的房價並不高,單位工資福利都不錯,我跟老婆一起攢2-3年就差不多就夠首付了。

C君:帝都211(本),現河北鋼企技術員

沒想讀研,分專業的時候選的材加,畢業就來了河北地級市一家鋼企。剛畢業那會兒工資不到3000(好像是2800),211的每個月多給幾百塊錢,一直給5年。這個錢比起在北京找工作的同學少很多,但在當地還是不錯的。進去先在一線部門實習,後來分配車間。工作環境並不好,而且有時候還得上夜班。沒辦法,只能熬。熬了5年,評了箇中級職稱,做了車間的技術主管。在這裡,讀碩還是有用,至少不用呆在一線。當然博士更好,還能帶項目,出成績也快。

幹了這麼多年,工資沒怎麼漲,也的確漲不了太多。同事跳槽到外企的,工資倒是漲了不少。不過這邊房價、物價都不高,幹個3年就能買房。企業在這裡也比較有名氣,收入算是中上了。就是地方小,可能有的人看不上。

D君:帝都211(本) 碩(985) 現帝都材料研究所

本碩都是在帝都讀的,算下來到帝都已經12年了。碩士畢業後,一開始找的是一家民營企業。待遇算是很不錯了,就是受不了到處出差,一年到頭也就個把月在北京。所以沒等轉正就開溜了,轉到一家材料研究院。同班同學轉行的很多,有關係的進銀行,沒什麼關係的進證券,反正都往金融裡鑽。

在新單位就穩定很多,工作也相對輕鬆一些,當然工資也沒那麼多了。這裡的工作是跟著做實驗做項目,基本上乾的活跟讀研那會差不多,跟著博士屁股後邊跑。所以,現在整了個在職博,單位本身也招碩博生。本來畢業兩年後就準備這個事,後來結婚,然後老婆懷孕生小孩,就耽誤了。

要靠工資買房那太困難,所以房子基本是兩家湊的首付,我跟老婆月供。現在還沒車,一直沒搖上號,這一點比較鬱悶。

後注: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其他原因,本次訪談的嘉賓的情況比較接近:年齡都在30歲左右,全部已經成家有小孩,已買房(或者即將),每個月工資在8000-12000之間(本科畢業略低一些)。嘉賓們對目前的工作的態度也比較一致:談不上太滿意,但不算差。

大學篇: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長的經驗

作為一名工科學生,本科期間建立的基本知識體系相當重要,尤其是將來確定從事本專業的同學,這個知識體系將決定我們在材料學領域能做多遠。

下面介紹的幾門課是材料學的核心課程,其中工科高等數學是深入學習所有課程的基本工具,一定要掌握好;而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學性能,是專業基礎課程,這是材料專業的理論基礎,是學習專業方向課的基礎。

而電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物理冶金原理等課程是專業課,分別引導大家進入材料學不同分支的學習,是將來選擇研究生方向的基礎。可見我們所學的課程是構成我們知識體系的基石,是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的,那麼如何才能學好這些課程呢?下面我逐個介紹一下。

無機化學的研究範圍廣,涉及許多領域。但作為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無機化學首先是對基礎的化學原理進行比較系統的學習,使同學們掌握有關化學方面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論。

然後對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等知識進行研究,使學生對自然界的物質從本質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最後對無機化學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進行一個簡介,使我們對該學科的最新發展有一個初步瞭解,激發求知慾。

無機化學的實驗性強,也有自身的理論。無機化學設有理論課和實驗課,它們是一個整體,是互相補充和完善的,學習中不能偏廢。辯證的來說,實驗可以加深感性認識,而理論可以加深對感性認識的理解。

高考報考|“材料”為何被“雙一流”特別寵愛?究竟有何秘密?

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是無機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每種化合物的性質和結構的關係聯繫起來,並從理論上加以理解是困難的,有的目前也是不可能的。

如H2O2具有熱不穩定性、氧化還原性和催化分解等性質,這些性質從H2O2的結構是可以解釋的,而I2與Na2S2O3反應為什麼生成Na2S4O6,雖然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從理論上其實難以說明……但該反應極為重要,應加以記憶。

無機化學體現了一點論和多種處理方法的關係。所謂一點論是指物質的客觀屬性,但客觀屬性可以用不同的觀點解釋,或不同的方法加以處理,如同學們很快會接觸到的近代共價鍵理論就有價鍵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而這兩種理論中又有多種處理方法,如價鍵理論中的雜化軌道、共振等。總之,無機化學是化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大家如果要學習材料專業就一定要先學好它!

有機化學這門課,說好學也好學,說難也挺難。說它好學,是因為這門課從某種程度來說,是高中化學的延伸,對於高中化學基礎好的同學來說,接受比較快,上手也比較容易。與高中時的學習相比,我們在這門課上學到的知識,更加系統和深入了。

例如烷、烯、炔、芳環化合物、滷代烷、醇和醚、醛和酮、羧酸、硝基化合物等方面的內容,高中階段皆有涉及,因此新增的內容除了一些略微複雜的人名反應,更重要的是對反應機理的探討,即從分子、電子的角度,對化學反應進行分析。

如路易斯酸鹼是怎樣的概念?該反應是親核反應,還是親電反應?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順序、立體位置,化學鍵的接合狀態,分子中電子的分佈狀態,以及他們是如何影響該有機化合物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的。

這門課開設於大一下學期,為我們授課的鄧元副教授畢業於清華大學,專業基礎非常紮實,講起課來,非常得心應手、生動有趣。

老師的講解將我們帶進了豐富多樣的有機化學的世界,從高深繁複的科研領域前沿到切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有機化學無處不在。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中,致病元兇三聚氰胺的名字以及其化學分子式因反覆出現於各大媒體而廣為大家熟知。

那麼三聚氰胺為什麼會對人體造成如此危害?是由於自身的化學性質還是與人體內的其他物質發生了什麼有害的反應?你可知三聚氰胺其實是工業上一種相當重要的原料?

還有,獲得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課題“熒光蛋白”可以與三鹿事件聯繫起來,用於製作便於隨時隨地檢測牛奶中各種有毒物質的試紙,這些你又可曾瞭解?別急,有機化學會幫助你由淺入深的瞭解這一切。

高考報考|“材料”為何被“雙一流”特別寵愛?究竟有何秘密?

物理化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也是將來的考研課,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門課開設在大二上學期,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3門課程之後。物理化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分以下三個:化學熱力學——研究化學平衡規律;化學動力學(以及傳輸過程)——研究化學反應速率規律;物質結構——研究物質結構及其性質的關係。

與從前的學習對比較為顯著的一點是對很多問題的探討都上升到了定量的角度。材料專業的課程設置環環相扣,到這時我們已經對自己在學什麼、將來要做什麼有了一定的瞭解,知識也更加系統化了。

物理化學用到的概念、符號、公式很多,公式使用條件也嚴格,而且邏輯性強。比如從特殊的現象中總結出一般的規律,研究理想的模型、平衡態推廣到真實的情況,由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的研究等等。

學的多了,才會發現,原來我們的人類世界、社會發展竟然也符合其中的許多規律。“熵”是描述化學體系不穩定性的概念,可以叫做“混亂度”。

每當化學反應發生要產生新的物質時,體系的熵值增大,即所謂的“熵增原理”。這種變化人類歷史規律十分相似。新的朝代總是誕生於上一個朝代末期的亂世紛紜,好比時代這個大體系的熵值猛然增加,於是舊時代消失,新時代開始。

又如“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以及參加反應的化學物質的濃度),平衡將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這個趨勢是不是比較眼熟?對了,這不正是革命者們所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麼?先人稱理科知識為“格致”——格物致知:“格,至也。

物,猶事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研究一門學科而能即物窮理,凡事都能弄明白,探究竟,這就是物理化學的魅力所在。

材料物理性能這門課,結合了一定固體物理的知識,對錶徵材料的各個物理性能及其依賴環境的變化情況進行了探討。

記得上第一節課時,雖然我們以前在無機化學、大學物理等課程上對量子力學有一點的瞭解,但還是覺得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然而,固體物理這一部分的內容是所有後面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在當今材料科學的發展中,具有功能性的材料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

所謂功能性,一方面是指材料起能量傳輸的作用時表現出來的“一次功能”,如吸隔音性、傳熱性、導電性、介電性等等;另外一種,是材料輸入和輸出的能量為不同的形式時,材料對能量進行轉換的“二次性能”,如熱電效應、光電效應、壓電效應、化學反應等等。在這門課上,我們弄明白了金屬和非金屬分別是怎樣導熱和導電的;半導體微觀的工作原理;在平行板電容器中增加電容電介質材料極化的機制;晴朗的天空為什麼是湛藍色的;材料為什麼是透明的和它是怎樣染色的;紅外技術是怎麼回事;磁盤、磁帶等信息存儲材料是如何工作的。

有很多現象,其實從我們小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然而隨著成長,我們是否越來越對此習以為常,而不去注意它們的神奇和美麗了?到課程結束的時候,回過頭來想一想,就會發現我們所學的知識是那麼緊密地與生活結合在一起。

材料工程基礎隨著當代新材料的發展和對傳統材料的要求的提高,材料製備工程的成材技術已成為實現高性能材料應用的基礎。

本課程是針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三年級上學期一級學科需要而開設的,它首次將三大材料的製備科學與技術融為一門課程。

全書圍繞金屬、陶瓷、高分子複合材料等三大材料成材過程的技術原理、工藝和方法,論述了材料製取合成、材料加工成形、材料改性與表面加工以及材料複合,使我們在獲得較廣泛的材料工程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材料製備過程中的基本科學原理和技能,從而能根據材料的性能、結構與應用要求,提出材料製備加工的方案與方法。

金屬材料的處理技術首先要從金屬的冶煉開始,根據不同的金屬元素以及對於同種金屬的不同性質要求,需要不同的冶煉方法,包括火法冶金、溼法冶金和電冶金等等;其後,就是對冶煉出的金屬材料以改變物理形態為主的加工處理,諸如鍛造、鑄造、軋製等等。

陶瓷材料主要從陶瓷粉體制得,常用方法為物理氣相沉積和化學氣相沉積;然後是陶瓷材料的成型處理,包括模壓成形、靜壓成形、注漿法成形熱壓鑄成形、塑性成形等等。

關於高分子複合材料,首先是用於符合的高分子原材料各自的製備,包括加入各種添加劑、通過升降溫度的熱處理進行改型等;然後便是不同材料之間的不同形式的複合方法,比如彌散複合、顆粒複合、纖維增強複合等。

根據材料的成分和組織結構,該領域範圍涉及到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複合材料;根據從事材料工程技術人員研究和工作性質,該領域範圍又可概括為:從事新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材料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開發和設計、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試驗、材料成品的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製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製造業的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等。需要我們在學習前對金屬學、加工基本方法有基本的培養和重點的掌握。

工程材料力學性能這門課與材料物理性能在同一學期開設,學的知識相差可就非常遠了。這門課主要關注的對象是工程結構材料最關鍵的問題——力學性能,如我們平時常常聽到的強度、硬度、剛度、塑性、韌性、斷裂、疲勞、蠕變等。

這門課的學習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金屬的力學性能,二是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材料的力學性能測試在以後我們材料科學與工程大專業下面的任何一個方向的學習中,都是不可能跳過的一步。

這門課程建立在材料力學的基礎之上,區別在於“性能”兩字。力學性能在工程結構,如飛機、橋樑,以及一些部件如齒輪、軸承等的設計中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標。而新材料製得以後,往往需要通過力學性能的測試,來確定它是否能從研製階段,走到實際生產應用中去,以滿足實際的需要。

此外,一旦工程結構材料發生斷裂失效,一般來說究其原因都在於其力學性能不能滿足要求。航空航天技術對材料的綜合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高強度,高剛度,高韌性,低密度等等。我們重點需要掌握的是這些力學性能指標的意義、測試方法和失效分析的一些工具方法等等。

舉個例子來說,某地發生了飛機墜毀事件,我們學院的鐘院士就會第一時間奔赴失事現場,通過斷口觀察等一系列的測試結果,得出事故發生的原因。還有十餘年前京畿著名的東方紅化工廠爆炸事件,亦出動了大批材料力學及失效分析方面的專家進行事故原因及責任評估。

而且,材料力學的意義不僅在於總結事故的經驗教訓,更重要的是在於將這些經驗運用於防患未然。目前我國正大力推行的大飛機計劃中,用於我國自制的大飛機的蒙皮骨架複合材料的受力分析就是極為重要的課題,千萬出錯不得。材料力學之重要,窺此一斑可見全貌。

物理冶金原理也是我們材料學院幾大專業平臺課之一。我們目前用的教材是謝希文、路若英編著的《金屬學原理》。這門課對於日後對金屬材料方向感興趣的同學來說,可謂是看家的本領了。

為我們授課的是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華明老師。我們所瞭解的王教授,是一位非常專注的學者,也是一位非常敬業的老師。

我們上課的時間為早晨8點,但王老師從來沒有因為他幾乎總是要加班到很晚而遲到。上課的時候,他還常常講到盡興之處“手舞足蹈”或者突然爽朗地笑起來,就像一個在科學世界裡充滿好奇和欣喜的孩子一樣。在本科學習的階段能有如此教授教導,絕對是我的幾大收穫之一。

回到課程上來,這門課程講授的是金屬學方面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如金屬和合金的晶體結構、相圖、金屬的凝固、塑性變形、金屬的缺陷、擴散、相變等。或許這些概念在學起來的時候會讓人覺得繁瑣而枯燥,但正是這些作為金屬學基礎之基礎的理論知識決定了金屬學這門課程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金屬的相圖向來被認為是金屬學中最複雜的知識段之一,但是隻要學得深入一點你就會明白相圖理論的價值有多麼重要。同樣是鋁合金材料,小到你家陽臺的鋁合金框架,大到神七載人航天飛船的超輕質鋁合金,其性能區別在各自所用鋁合金材料的相圖中即可一覽無餘。

再舉一個例子,愛看武俠小說的男生們經常會對書中的種種神兵利器豔羨不已,屠龍刀倚天劍,不一而足。那麼為什麼同樣一塊好料,在能工巧匠手裡就能被打造成為絕世神兵,到了我們手裡就百分之二百鍊成廢銅爛鐵?你會說“技術”,看書看得深一點的會說“淬火是關鍵”,沒錯,這“淬火”的學問就是我們金屬學中“金屬的凝固”所關注的知識。

現代材料研究方法主要採用儀器分析的手段,它們按信息形式可分為圖象分析法和非圖象分析法。

圖像研究法是材料結構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主要分為形態學和體視學研究。形態學是研究材料中組成相的幾何形狀及其變化,進一步探究它們與生產工藝及材料性能間關係的科學。體視學是研究材料中組成相的二維形貌特徵,通過結構參數的測量,確定各物相三維空間顆粒形態和大小以及各相百分含量。

非圖像分析法分為衍射法和成分譜分析,前者主要用來研究材料的結晶相及其晶格常數,後者主要測定材料的化學成分。衍射法包括X 射線衍射、電子衍射和中子衍射等三種分析方法。

它的成分譜用於材料的化學成分分析。成分譜種類很多,有光譜,包括紫外光譜、紅外光譜、熒光光譜、激光拉曼光譜等;色譜,包括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凝膠色譜等;熱譜,包括差熱分析儀、熱重分析儀、示差掃描量熱計等;此外,還有原子吸收光譜、質譜等。

研究材料必須以正確的研究方法為前提。研究方法,從廣義來講,包括技術路線、實驗技術、數據分析等。具體來說,就是在充分了解所研究對象所處的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目標,詳細制定研究內容、工作步驟及所採用的實驗手段,並將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數學分析和處理,最後得出規律或建立數學模型。

其中,技術路線的制定是至關重要的,實驗方法的選擇也是非常關鍵的。譬如說,雖然制定出完整的技術路線,但若沒有相應的實驗方法或先進的測試手段與之對應,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反過來,若僅有先進的測試手段,而沒有正確的技術路線,也同樣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院開設的高分子化學課程,包括緒論、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離子聚合和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反應、聚合方法和聚合物化學反應,涵蓋了高分子化學課程的各個部分。

總體來說,高分子化學課程的重點在於解決聚合反應的問題,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和逐步聚合是課程的重中之重,猶以解決聚合速率、平均聚合度、聚合度微觀結構、共聚物組成等的影響因素和控制方法問題為總體目標。除單體外,對引發劑、催化劑、鏈轉移劑、阻聚劑、乳化劑、分散劑等及其作用也應給予相當重視。

特別是對於有志於高分子材料這一專業的同學,將來多數會工作於工業研究所或者工廠、公司的研究部門,因此需要尤為注意在高化課程中打好理論知識的基礎,將來在崗位上才可能切合實際地應用所學理論開展工作。

根據經驗規律,想在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上獲得好分數是很難的(對平時不認真學習的同學,期末考試時想通過“突擊”考及格簡直是天方夜譚)。

當然,學習這門課程並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及格或者得到一個漂亮的分數,而是為了把這門課本身學好——這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的結構、性能及其相互關係的學科,它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改性、應用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繫。

因為只有掌握了高分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其規律,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導高分子的設計與合成,合理地選擇和改性高分子材料,並正確地加工成型各種高分子製品。

高分子物理課程建立在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固體物理、材料力學等課程的基礎之上,同時又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成型加工等課程的基礎,是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材料物理三個專業本科生必修的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是從事高分子材料研究和開發前必備的理論知識。

任何從事與塑料、橡膠、人造纖維、塗料和粘合劑等領域相關的工作或研究的人員,都必須具備高分子物理的基本知識。

由於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性能表徵和測試、材料的加工和應用等,在各行各業都會有不同程度地涉及,因此高分子物理也可作為化學化工類非高分子專業本科生的選修課程,以拓寬專業面,瞭解最基本的高分子科學知識。

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是高分子科學的三大支柱。這門課要到大三以後才會開設,也是北京市精品課程。這門課和高分子化學都是同學們普遍比較頭疼的,更有人因此放棄了大三下學期分方向時選擇高分子方向的打算。

然而我認為,這門課的學習還是比較系統和有條理的。這門課主要分三大部分的內容:高聚物的結構,分子運動及力學狀態和高聚物的性能。學習的時候,除了把握每部分下面具體的概念和特點,還應該注意到三者之間的聯繫。

為我們講課的楊繼萍副教授北大博士畢業後留學美國,她對我們的學習雖然要求嚴格,但是非常親切和藹。一學期下來,我確實學到了許多非常有用的知識和方法。有時候,人的擔心往往來自一些無形的東西,比如傳聞、心理壓力等等,走過來便會發現,其實當時我們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

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形成於高分子化學之後,專門研究高聚物的結構及其運動的普遍規律。我國的錢人元先生,通過對高聚物分子量測定方法的自主創新,開啟了該領域的研究。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高分子物理的研究目前受到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發展十分樂觀;在聯繫實際方面,它與設計生產結合緊密,為它提供指導意義。這門課的學習經驗方面,並沒有什麼竅門,除了要對高聚物結構和性能的特點準確地把握,對一些基本參數、物理意義和研究方法認真理解,還需要對重要公式靈活運用進行計算,和掌握一些繪製圖譜的方法。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

勤勉、認真、踏實的學習作風。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撇撇嘴說“切,又來這套……”。

也許這已是老生常談,但我們絕不是唱高調。不厭其煩地把這一條放在第一位自然有其道理。正如前文所述,材料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研究的起點都是很基礎的東西,與其他聽起來很“炫”的專業相比,我們所學的基礎課程都是很樸實無華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學材料的同學們靜下心來,從一磚一瓦打基礎做起,切記不要心浮氣躁。

對化學和數學要有興趣,或者至少不能討厭。大一大二的許多基礎課都是跟化學相關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乃至後來的電化學、高分子化學等等。

有些課程經常牽涉到計算,有時甚至很複雜,比如物理化學和工程材料力學分析。微積分和工程數學計算一算就是一小時,這是常見的事。如果對這兩門課很頭疼的同學,我真的要建議你培養一下對這兩門課程的好感度了。所謂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嘛!

動手實驗的實踐能力。理工科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所學知識要在實踐應用中才能體現出價值。對於材料學更是如此:大凡新的材料發明基本都是誕生於實驗室裡的。這就要求我們學材料專業的同學們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對於實驗的操作、各種儀器的使用要有相當的瞭解,最起碼不能陌生;否則即使理論再紮實,上了檯面照樣是啥都做不出來。

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我們學習材料的目的絕不僅限於搞明白目前的新材料的原理;我們的終極目標在於如何研發出不同於前人的材料,即真正的“創新”。

當然,創新要基於前人的成果,基於對現有理論技術的重複掌握。不過,在此基礎上我們一定要把視野放得更開闊,致力於如何在前人基礎上有所進步,要“不滿”。

高考報考|“材料”為何被“雙一流”特別寵愛?究竟有何秘密?

高考報考學校推薦:

清華大學:無機非金屬國內最牛的當然還是工科大佬,擁有國家陶瓷粉體實驗室,還有一批長期從事無機非金屬的老師,所以實力不用多講。

上海硅酸鹽所:是中科院專業搞無機非金屬的,在無機非方面建樹頗多,人造晶體更是世界領先,那邊雖然人少但是都是無機非的精英,老闆的實力自然不在話下,手裡的項目也是多的很,天津大學:雖然天大的金屬很強大,但是他的無機非也是很牛逼的。

中科大:嚴謹!這個學校的符號,他們的材料物理與化學考量子力學和固體物理(這個課還是非常有難度的),主要搞的是膜分離、電池、碳納米和敏感陶瓷。

浙大:雖然不是很瞭解,但是聽說他們的無機非也很強。

華南理工:材料很全在全國的材料排名也很靠前,無機方面陶瓷很強。有三個一級學科是全國重點科目。

武漢理工:無機材料擁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與信息處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前叫做武漢建築工程學院所以他們的最強的還是水泥 混凝土和瀝青等一些建築材料。複合 光電 生物材料也很有實力。

南京理工:納米材料 複合材料都很強 軍工出生所以老闆的項目多,科研實力雄厚。

其它的學校還包括陝西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景德鎮陶瓷大學(日用及建築陶瓷) 蘭州理工大學(據說擁有一個重點實驗室)等。

這些排名不分先後,畢竟術業有專攻,各有各的優勢,對有一定清晰路線規劃的同學在高考報考時可以提供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